西方生态思潮研究及当代启示

2023-06-15 05:28孙鹏燕
西部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西方中国式现代化启示

摘要:西方生态思潮主要包括基于生态自治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深绿”生態思潮、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浅绿”生态思潮、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红绿”生态思潮。“深绿”生态思潮主张人类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与人类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强调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实施社区生态自治等途径来解决生态危机,具有强烈的生态乌托邦主义色彩,它的启示是构建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机制,使保护生态环境与现实经济财富增长成为可能;“浅绿”生态思潮认为人口增长过快、现代技术的内在缺陷和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解决的措施是坚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通过技术革新、自然资源的市场化使用和制定环保政策,它的启示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运用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红绿”生态思潮包括有机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生态危机,虽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读和对实现生态文明方式的误解,但具有“非西方中心论”的色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西方;生态思潮;中国式现代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D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7-0048-04

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以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科技的进步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恶化后果。为了破解和防范这些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西方生态思潮应运而生。西方生态思潮具体可以划分为以生态自治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为依托的“深绿”生态思潮;以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资本主义和生态现代理论为依托的“浅绿”生态思潮;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为依托的“红绿”生态思潮。西方生态思潮对我国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理论的产生、发展等问题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系统梳理、研究西方生态思潮的观点,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深绿”生态思潮

(一)“深绿”生态思潮的理论研究

“深绿”生态思潮以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捍卫中产阶级的权利和利益为目标,以生态自治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为导向。“深绿”生态思潮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有关学者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只注重人类的利益,相对忽视除人类以外的生物以及非生物的利益。“深绿”生态思潮主张由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所揭示的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的生态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反对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认为解决生态危机需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坚持“自然权利论”和“自然价值论”的价值观,强调突破原有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关怀只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做法,将其拓展到人以外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之中。

(二)“深绿”生态思潮的理论局限

“深绿”生态思潮主张人类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与人类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如同“深层生态学”理论家阿伦·奈斯的观点,即“生物圈平等主义”。然而这一主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试问“深绿”生态思潮如何站在非人类的角度和立场来评价人类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价值?我们该如何得知草木的喜好、虫鱼的需求?站在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反观人类以动植物及其衍生品为食的行为是否也是不道德甚至是极其残忍的?甚至在“深绿”生态思潮拥护者眼中那些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病毒乃至新冠病毒的医学研究应该严厉禁止,因为这些病毒与人类拥有同样的权利,我们不得干涉它们在地球上生存。因此,生态中心主义强调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实施社区生态自治等途径来解决生态危机,具有强烈的生态乌托邦主义色彩。

(三)“深绿”生态思潮的当代启示

受西方“深绿”生态思潮自然价值论的影响,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中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我国学术界从生态学与经济学、生态学与哲学等维度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机制,使保护生态环境与现实经济财富增长成为可能。我们要实现的发展是绿色的发展、低碳的发展、循环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与传统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告别,取而代之的是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充分突显了以绿色产业为导向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二、“浅绿”生态思潮

(一)“浅绿”生态思潮的理论研究

“浅绿”生态思潮的理论目的是捍卫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利益,其理论基石是自由主义发展哲学。“浅绿”生态思潮主张“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他们看来人口增长过快、现代技术的内在缺陷和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解决生态危机可以坚持现有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通过技术革新、自然资源的市场化使用和制定环保政策来实现。“浅绿”生态思潮认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对现代技术的非理性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球的生态平衡,正如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描述的那样,农药的使用不仅使一个美丽村庄面目全非,而且逐步破坏陆地、海洋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简言之,人们将自然资源看作是上帝无偿的馈赠,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浅绿”生态思潮主张给自然资源计价,将自然资源成本化,这样就可以在市场经济的逻辑框架下解决生态危机。如此看来,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①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这种碳交易机制的形成就有可能是受到“浅绿”生态思潮的影响。

(二)“浅绿”生态思潮的理论局限

“浅绿”生态思潮并非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因为他们主张不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框架,这无疑是在说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上是“西方中心主义”。与“深绿”生态思潮排斥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浅绿”生态思潮强调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然而在资本的控制下技术的进步和所谓的自然保护无疑是在为生产利润而非使用价值服务,这种扩张性的生产方式就意味着对自然的攫夺是不会停止脚步的。“浅绿”生态思潮主张自然资源商品化,这样就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合理侵占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

(三)“浅绿”生态思潮的当代启示

“浅绿”生态思潮主张通過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要求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呼吁人类通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承担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31

三、“红绿”生态思潮

“红绿”生态思潮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生态危机,具体包括有机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

1.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探索生态危机解决路径的思想流派,具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现代性进行批判的同时,探索生态危机的产生以及解决方式。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理论观点有:一是提倡“关系实在论”。怀特海过程哲学认为所有的存在物(包括人在内)只有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才能进行把握和理解,反对像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那样主张存在着独立的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2]。二是提倡过程性。因为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宇宙是由不同等级的有机体组成的,这些有机体在不断地相互结合、相互转化,处于永远变化的发展过程之中。三是提倡整体性。怀特海过程哲学认为整体的作用大于部分之和,主张摒弃分析的哲学思维方式,以综合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四是提倡价值论。每一个有机体内包含的关系和创造力不同,因而每一个有机体内部都包含不同的价值[3]。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克服它们各自内部的的理论缺陷:马克思虽然批判机械决定论、个体主义等的思维方式,但是坚持线性历史发展观和历史决定论,始终没有摆脱现代主义的哲学立场,注重人类社会而相对忽视自然界,注重生产方式和经济因素而相对忽视精神因素;怀特海过程哲学虽然重视精神文化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但是相对忽视对资本主义的阶级分析和生产方式的批判,因此需要在马克思主义里寻求启发。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怀特海过程哲学互为补充关系,也可以说有机马克思主义就是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

2.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读和对实现生态文明方式的误解。具体体现在:一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把“文明”理解为与自然的疏离,他们同“深绿”生态思潮一样排斥科学技术,将生态文明理解为人屈从于自然,把中国的农业村庄经济看作是生态文明未来的希望。二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共同体,即人们生活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整体,例如家庭、村庄、城市等不同层次的共同体,这与马克思主义提倡的人类共同体有本质的不同。三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把开展“有机教育”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通过培育有机价值观来替代资本主义消费价值观。“有机马克思主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3]所谓的有机价值观就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共同体价值观,但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共同体是不同条件下、不同层次的局部小共同体,是人类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如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不同的共同体之间如何保持和谐稳定,如何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并最终整合为人类共同体?不难看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没有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更不可能找到实现生态文明的现实途径。

3.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启示。由于有机马克思主义定义的共同体是由多层次的小共同体组成,这些小共同体只有相互协调,最终才能上升为人类共同体,但是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反观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狭隘共同体理念的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深刻感知,反映着全人类追寻的共同价值,始终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中心。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情怀和担当。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1.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资源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发展中国家。但在这一研究领域,欧美学者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掌握着话语权。其中代表人物有:威廉·莱斯、本·阿格尔、詹姆斯·奥康纳、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一是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威廉·莱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对自然加以控制,以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的市场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运用使商品大规模涌现,人们的欲望随之不断扩大,进而无限地扩大生产,这种大规模生产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最终导致生态危机。“令人眩晕的欲望与商品的狂舞在人们面前体现了永恒变化的满足与不满足的总体组合。”[4]30本·阿格尔认为,生态危机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均有体现。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们将幸福定义为消费的满足,消费欲望被无限放大从而推动了生产的无限发展,资源被无限地开发和利用,最终导致消费的异化和严重的生态危机[5]475。詹姆斯·奥康纳认为,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具有追求资本积累和资本无限增值的本性,这就导致了资本逻辑下的无限扩大生产与有限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力之间产生固有矛盾[6]198。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深刻分析和总结了詹姆斯·奥康纳的观点后指出,生态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造成的,它比经济危机的形势更为严峻。“在投资决策中,资本投资商注重高利润和短周期行为的痼疾就成为环境恶化的致命因素。”[7]

二是探寻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威廉·莱斯认为,依托技术的进步和道德的约束,可以控制人的非理性欲望,建设一个使自然与人的生活都得到发展的“较易于生存的社会”[4]129。本·阿格尔认为,解决生态危机需要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新,改变人们对幸福的定义,转变人民的消费方式[5]499。詹姆斯·奥康纳认为,解决生态危机需要实现社会主义与生态运动相结合,即实现他所谓的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离不开社会主义,强调民主计划以及人类相互间的社会交换的关键作用。”[6]434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认为,解决生态危机需要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并树立生态道德价值观。“資本主义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生态、道德方面都是不可持续的,必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取而代之。”[7]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启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非西方中心论”的色彩,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打开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就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状况来看,还需要着力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提倡低碳、绿色和理性消费为主要内容,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倡导环境正义,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建立科学、完善的法规制度,以公平正义的立场来协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环境资源分配上的矛盾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环境保护融入民生建设工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彰显出环境正义的重要性。

注释:

①《京都议定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议定书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已有192个缔约方批准加入了议定书,美国作为主要发达国家没有签署议定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李宗洲.从怀特海哲学的角度审视现代化[J].才智,2015(28).

[3]崔赞梅,孟献丽.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衍生:缘起、进路与析评[J].广西社会科学,2018(10).

[4]威廉·莱斯.满足的限度[M].李永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李航.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启示——基于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的解读[J].今古文创,2022(7).

作者简介:孙鹏燕(1993—),女,汉族,吉林延边人,单位为东北电力大学,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西方中国式现代化启示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