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周宗渝 熊国华
走过黄柏乡三坪村一段崎岖不平、七拐八弯的山路后,面前豁然出现一家名为“功夫渔庄”的农家乐,走入里面,只见流水潺潺、林木环绕,鱼儿欢快地在水面翻腾,岸边的垂钓者正悠闲地等着鱼儿上钩……这一切,宛若一卷徐徐打开的宁静、自然、和谐的田园山水画。对于很多万州人来说,黄柏乡的功夫渔庄是他们出行游玩的宝藏“打卡地”。之所以取名“功夫渔庄”,与渔庄“庄主”冯地云的过往经历有着重要关联。据了解,冯地云自幼习武,曾多年在外地从事传统武术培训工作,后来回乡开办水产养殖场,用习武之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养出生态好鱼,用闯荡江湖的侠义精神打造功夫渔庄,笑迎八方来客,打造集水产养殖、垂钓、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康养场所,让渔庄成为万州乡村旅游一张新名片,以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功夫梦”。
说起自己练武的经历,生性直爽的冯地云娓娓道来。1996 年,中考失利的冯地云怀揣着“仗剑走天涯”的青春梦想,只身前往河南学习传统武术。2000 年,冯地云从武校毕业,但一时找不到与武术相关的工作,后经人介绍去了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2003 年,一位在福建泉州的师兄邀请冯地云到他开办的武校担任教师。自此,冯地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武术教学工作中。
光阴似箭,时间一眨眼就到了2008 年春天。此时的冯地元收入尚可,生活整体上安稳有序。谁料,老家打来的一通电话让冯地云原本平静的心瞬间跌到谷底。原来爷爷罹患心肌梗塞,父亲又得了肺气肿,母亲为了生计在外地打工,家里无人照顾两位老人。挂了父亲的电话后,冯地云陷入了沉思:一边是自己热爱的武术事业,一边是家人渴求的陪伴。面对眼前这道选择题,冯地云不得不做出抉择。经过深思熟虑,冯地云毅然决定回老家万州黄柏乡三坪村照顾生病的爷爷和父亲。
在老家照顾亲人的同时,冯地云也在思考在家乡干点什么事业。缘于小时候捉鱼摸虾的爱好,想到村里背靠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冯地云萌生了搞水产养殖的想法。据了解,三坪村毗邻长江,水域资源丰富,距离万州主城39 千米,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渔业。说干就干,2010 年冯地云在村里承包了1亩地,加上自家的土地共建了两个鱼塘,初次引进草鱼、鲢鱼、青鱼等鱼苗2000 尾,踌躇满志地踏上水产养殖之路。但由于在建塘的时候没有做好清塘处理,导致水质污化,不到两个月2000 尾鱼苗全部死光。
初次养鱼遭遇“滑铁卢”,这让冯地云始料不及,就在他焦虑迷茫之际,2011 年万州区农广校邀请他参加“阳光工程水产养殖”和“微型企业”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坚定了他继续前进的信念,也让他了解到水产生态养殖、发展休闲渔业前景看好。为了掌握生态养殖技术,冯地云一方面向周围的水产养殖行家里手“取经”,一方面前往各地考察休闲渔业基地。为了规范化经营,冯地云注册成立重庆市万州区神泉水产养殖场,并投资10 万元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3 亩,新建了3 个鱼塘,准备重振旗鼓大干一场。
“虽说四大家鱼养殖很普遍,但是要想养出高品质的四大家鱼可不容易,水质管理、饲料配比、病虫害预防等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得马虎。”冯地云严格遵循生态养殖理念,不断摸索总结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从鱼类品种搭配、池塘环境管理到饵料投放、病虫害防治等,逐渐形成了一套“独门秘笈”。
“品种搭配得好,可以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池塘利用率,改良池塘水质。比如,我主养草鱼,按16 ∶7 搭配鲢鳙鱼苗(即每亩投放800 尾草鱼搭配350 尾鲢鳙),这样搭配的好处是草鱼的粪便可培养浮游生物,为鲢鱼、鳙鱼提供饵料。鲢鱼和鳙鱼摄食浮游生物和细菌,可以净化水质,又有利于草鱼生长。”在基地,冯地云向记者说起了他的“养鱼经”。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殖水体是鱼儿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池塘管理不善,极易出现水质问题、鱼病等。为了科学管理池塘,冯地云坚持在晴天上午给鱼塘增氧,起到杀菌、活水、曝气、增加水体光合作用和底部溶解氧含量的效果,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他坚持早晚巡塘,注意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体溶氧变化,防止水体突变引起死鱼等现象。此外,他还在池塘施用部分生物肥料,适当增加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利用浮游植物吸收水中的盐分,从而改良水质。
为实现“绿色、高效”投饵喂养,2011 年冯地云在鱼塘附近承包了30 亩土地种植牧草以及玉米、小麦等作物,用做鱼的青饲料、精饲料。“这几年,我又采用人工自制全价配合饲料,将豆粕、玉米、米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用一体制料机加工成颗粒配合饲料,这样成本节省了10%左右。”冯地云介绍。除此之外,为了防治病虫害,冯地云秉持“防重于治”的理念,在夏季鱼类寄生虫病高发期,定期进行虫害预防,降低鱼类的病虫害感染率。
通过科学养鱼,冯地云养殖的四大家鱼亩产超过800 千克,每亩鱼塘实现销售收入2 万元,纯利润近6000 元。
冯地云在晾晒咸鱼
近年来,各地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头脑灵活的冯地云决定转变思路,将水产养殖场按照家庭农场的模式经营发展。为了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他积极参加了万州区、重庆市高素质农民相关培训,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将总养殖面积扩大至30 亩,鱼塘增加至9 个。规模扩大了,前来买鱼、垂钓的顾客也逐渐多了。为了满足顾客需求,2015 年冯地云出资8 万元在养殖场附近建起一个农家乐,取名“功夫渔庄”。“有了农家乐,现在每年的纯收入又增加了5 万元。”冯地云笑着说。
依托生态化养殖模式,神泉水产养殖场一直稳步发展,名气也越来越大。2021 年三坪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冯地云凭借平日里踏实肯干、助人为乐的好品行,被村民和党员们推选为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村支书和村主任起,冯地云时刻不忘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勇挑带动乡亲父老共同致富的重担,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土地流转、股份分红的方式,建设15 亩稻田养鱼与农旅结合综合示范基地,2022年为村集体增加了5000 元的纯利润,让村民们走上了增收的新路子。此外,冯地云还常年为8 名村民提供兼职岗位,全年人工支出4 万多元,有力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谈起下一步有何打算,冯地云说:“作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我要依托黄柏乡的旅游资源优势,继续深耕生态水产养殖,扩大稻田养鱼规模,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壮大之路,让父老乡亲的腰包更‘鼓起来’。”
万州区农广校工作人员在“功夫渔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