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背景下,站稳教师立场,促进教师自律,是构建学校管理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以文化培养教师坚定的教育信仰,以人文的管理构筑教师精神家园,以工匠精神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致力于新时代教师的品德修炼与内涵提升。
【关键词】品德修炼;教师立场;教师自律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9-0090-03
【作者简介】徐智潭,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江苏南通,226000)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呼应时代要求,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当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我们无须回避的一点是,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日益增加,很容易出现工作焦虑与职业倦怠。对此,我们唯有站稳教师立场,促进教师自律,提高施教者个体的精神品质,才能让广大教师一如既往地热爱教育、创新教育、发展教育。
所谓教师立场,即通过合理的教育规划和管理,让教师有使命感、归属感,有智慧和战斗力。所谓教师自律,是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尽心尽责、高能高效,不只依靠行政命令、制度约束、物质刺激等外力驱动,而是出于自身的价值需求。也就是说,能让教师始终有一种基于尊严感与幸福感的内在动力,从而呈现出不断反思自我、超越自我的教育姿态。那么,“双减”背景下,我们如何站稳教师立场,加强教师自律,提升教师的精神品质呢?
一、构建科学明晰的学校文化,让教师能亲近、可感悟
学校文化起着统领、规范、激励的作用。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总和。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更不是学校管理者个人的事,唯有所有师生参与、共同策划、悉心培育,才能使其充满活力。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的开展无疑会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加大教师的工作负担。此时,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自然会凸显出来,这对教师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将这种影响的负面效应尽量降到最低,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对教师价值取向的引领,形成一个统领性的教育共识,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而后以各类学习、宣讲、培训为载体,让教师在活动中思考与体悟“为什么教”“怎样去教”。这样的举措既是将“双减”政策推向纵深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基于政治学习、全员共读、专题讲座、教研沙龙等诸多方式,通过反复言说、深入交流、日常督导、长期熏陶,引领全体教师达成“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共识,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众多合乎学校实际的教育理念,诸如“遵循教育规律,追求教育幸福,带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做难忘教育,让教育难忘”“教育是慢的事业,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有信仰、有目标、有理想”等,打造出教师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教育文化。有了这样的预设与铺垫,学校“双减”工作的开展,便有了一种水到渠成的从容。
二、铸就洋溢人文的精神家园,让教师能信赖、有归属
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家园应当体现为奠基于某种普世价值之上的理想与信念,它是一种指向生活中平衡、和谐与宁静的幸福观。一所学校只有形成一种教育氛围、一种文化场,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不断受到陶冶,才能铸就一个全体教师信奉、全员信赖的精神家园。
学校是“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讲,之所以实施“双减”政策,正是基于师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构建师生幸福生活的考虑。毋庸置疑,上述关于生命的三个维度,不只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因此,学校不只是教师每天上下班的工作场所,更应是教师享受教育、丰盈生命的地方,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的人追梦和圆梦的地方。甚至可以这样说,学校应是所有教师的另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学生有追求、教师有情怀、生活有温度。
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教师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是一所学校构建教师共同精神家园的必然途径。關注教师的工作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但我们还要关注到教师的生存状态,关注每一名教师的生命成长,关注他们的家庭,关注他们的家人。一直以来,学校倡导“教育与生活和谐相生”,在关注教师的家庭与个人生活之外,学校还花大力气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细心研磨每一个细节,精心涂抹每一缕颜色。
唯有站稳教师立场,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才能让校园成为一个洋溢着爱和真情的地方,才能让教师找到归属,从而“为教育静得下心来,为孩子拼得起命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唯有“以爱换爱,以爱唤爱”,才能升华教师的真诚爱心、确立教师的教育信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真正让教师在温暖的精神家园中,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赋予教师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以及更多的爱与信任,让学校成为所有教师全心呵护和永远珍惜的精神家园。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教师获得更加昂扬向上的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弘扬富有智慧的工匠精神,让教师能研究、可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抓住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双减”背景下,学校唯有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充分尊重教师个性作为前提,致力于帮助教师谋划专业发展的方向,弘扬工匠精神,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引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养,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各种低效乃至无效的隐性负担,从而消除职业倦怠,激发教师自律。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教育教学的理性。对于教师而言,最朴素也是最能造福每个家庭的理性精神,就是能让学生以一种科学的、高效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我们引领教师,以研究学科本质为己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要先从备课抓起。“双减”以来,学校提出“唯有课堂不可辜负”的主张,首抓的就是精致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我们呼吁教师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拒绝“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为实现“让深度学习时刻发生”的课堂教学生态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双减”工作的效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以课题“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课堂问题链设计研究”为重要抓手,将各学科教师都纳入课题组,开展有关课堂问题链设计的研究。课堂主要关注两个维度,问题链串联下的学生主体角色的确立,以及教师主导效应的发挥。确保课堂呈现出主问题与子问题的合理链接,彰显指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梯度的合理教学设计,让深度学习在课堂发生。
我们倡导所有学科的教研团队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减少作业的“量”,提升作业的“质”。学校一直杜绝任何形式的校外教辅用书入校,杜绝任何机械重复的无效性、惩罚性作业,力求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而后通过各年级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研制基于学情的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让作业从“要我做”的负担,变为“我要做”的常态。我们既从质与量两个方面精心做好作业的布置,还强调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通过面批讲解、答疑辅导、激励表扬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
我们不提倡教师做教书匠,但一直倡导一种工匠精神,即尽一切力量给教师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平台,确定他们的专业发展目标,引领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所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找到进步的支点,在各自教育教学领域里感受到价值。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只有站稳教师立场,促进教师自律,才可能将这种压力转为一种获取教育幸福的动力,才能让教师有效提升精神品质,走进教育的自由王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