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生发 曾红 曾旭
【摘要】本文从改革与发展中医职业教育的角度,论述加强中医专业群建设的实践,通过建立以中医专业为核心,包括中医、中医康复保健、农村医学、美容美体、康复技术、中药、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专业的单核心引领型专业群,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中医专业群课程架构,并建设专业群特色课程资源等,实现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赋能中医专业群发展,促使中职学校调整办学定位、拓宽办学思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医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中国 中医 专业群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8-0047-05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坚持养生为本,强调“治未病”,实行顺应四时、调摄精神、保养正气、节制饮食、固护脾胃等方法,在保护人民健康、绘就健康蓝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广西中医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职业教育中医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角度,探索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更多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医专业技能人才,以对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一、构建中医专业群的基础
专业群特指围绕技术与服务,结合办学优势和服务对象,通过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实现相关专业融合而成的专业集合。构建专业群的实质是提高优势专业建设水平,融合相关专业并进行内涵式拓展的教学资源整合活动,其目标是提高群内每个专业的建设水平,使群内各个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训项目开发、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完善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推动专业群发展是中职学校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医教育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层次的中医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存,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中医类职业教育架构逐步形成。涉及中医职业教育的专业主要有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技术、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中医护理、中医美容、保健按摩、中医理疗、中医足疗、中医膳食营养、社区护理和家政护理等,其工作范围主要涉及医疗卫生、康复保健和社区服务、健康管理等行业,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突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彰显中医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基本满足当前中医产业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作为八大主要任务之一。大健康产业以实现人的全面健康為目的,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培养符合大健康市场需求的中医特色人才,是中医职业教育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健康中国”“二孩时代”“人口老龄化”“加速和推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等政策背景下,我们要立足职业教育平台,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以中医为核心,将专业课程基础相似、资源共享能力强、就业岗位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专业群,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拓宽专业服务面,提高中医专业人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深度,从而使中医职业教育产生“1+1>2”的效果。在中医专业群构架内,组织构建、师资配备、经费下拨、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都围绕专业(群)展开,通过专业群建设,以骨干专业带动和优化一般专业,基于现代健康服务业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平台,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研究队伍,进而推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中医职业教育水平。
二、构建中医专业群的路径
我校是隶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一所自治区级重点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中医、中医康复保健、农村医学、美容美体、康复技术、护理、中药、药剂等专业,其中中医、护理是自治区级示范专业。校内建有中医诊断实训室、中药模拟药房、针灸推拿实训室、基础医学实验室、临床实训中心、康复技术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养生养老体验中心等;同时,开办有康体保健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校办产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包括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在内的14所三级甲等医院、校企合作企业等。学校结合办学优势和服务对象,结合中医这个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围绕技术与服务与新的相关专业融合,从而形成专业集合。
(一)中医专业群构建的逻辑
我校构建以中医专业为核心的单核心引领型专业群,包括核心的中医专业,以及非核心中医康复保健、农村医学、美容美体、康复技术、中药、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专业(如图1所示)。通过构建中医专业群对接健康产业发展,我校改变了传统医药卫生类专业只重视单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形式,在覆盖“全人类”与“全生命周期”而拓展的超长产业链中,寻找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最大限度发挥示范专业原有的师资基础好、专业建设领先、实习实训设施完备的优势,使中医专业在专业群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外,我校在中医专业群内还整合其他专业的优质资源,构建了共建共享的师资、实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平台,以促进各个专业的协调发展。
图1 中医专业群结构图
(二)中医专业群课程架构
根据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的特点,我校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中医专业群课程架构,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形成共建共享的中医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底层共享课程主要由公共课和公共基础课组成。公共课突出培养职业人、社会人所要求的基本素养,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是依据中医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的职业基本知识,按照医药卫生行业要求而开设的课程。中层分立课程根据各专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而设立,属于专业技能课程,体现了各专业所包含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中医专业群内,对不同专业所涉及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如中医课程中,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内儿科学专业对人才岗位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对相关岗位人才开具处方与推荐用药的能力要求有明显差异。因此,我校根据岗位的要求构建了课程模块集群,组建“一体化工作页”实训项目,通过不同组合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而这也是中医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在高层互选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学习,教师按照不同职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了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由此,中医专业群注重特色课程的开发,学生可以在专业群教学体系内结合自我兴趣选修拓展课程,从而掌握多种技能,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我校围绕课程体系开展针对不同岗位的课程模块建设,进而带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从单一专业方向育人向多元复合技能方向育人转变,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找和对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中医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思路,提升了学校的专业品牌效应及社会影响力。
(三)中医专业群特色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中医专业群特色课程资源,是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高层互选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我校重点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与壮瑶医药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1.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医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将中医专业(专业代码:101300)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在专业(技能)方向课上,又独立开设了中医适宜技术这门课程,改变了以往中医教育把针灸、推拿、保健按摩、刮痧、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分散在不同课程的状况,突出了技能教学,特别是强化技能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切实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医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适宜技术在防病治病方面具有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我校通过开展刮痧、拔罐、艾灸、穴位按摩等形式多樣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教学,充分发挥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防未病的独特优势。我校建设基于现代网络平台的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将视频、音频、文档、图像、课件等五类常见的教学资源基本素材进行整合,在此分类下,学生可以定义适于自身学习的分类结构和层次,且下级分类的数量和层次不受限制。这种灵活的分类方式,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以满足不同的资源分类需求。另外,我校通过资源设计、资源采集、资源加工、资源审核、资源入库等环节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标准,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以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满足学生进行全时段、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由此提高中医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中医专业群建设的内涵。
2.壮瑶医药课程开发与实践
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民族医药文化和技艺广为流传。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医药文化与技艺得以发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如壮医目诊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并得到推广应用;2001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相关院校开始招收壮医本科生,由此正式将壮医引入高等教育;2008年,壮医被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范畴,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驶入“快车道”。为了更好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医技术技能型人才及民族健康服务人才,服务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我校依托研究所、高校的壮瑶医研究成果,将民族医药技艺中有代表性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经筋疗法作为品牌课程进行开发。其中,壮医药线点灸品牌课程的开发获得省级立项重点资助,同时,我校开发编写了校本读本《壮医药线点灸》,壮医药线点灸品牌课程成为我校专业群高层互选课程的特色组成部分,并通过中医专业群平台以选修课的形式渗透到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依托广西民族技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瑶族医药保健综合技艺名师工作室项目,我校聘请瑶族医药传承人,挖掘整理与提炼瑶族医药技艺与文化教学资源,确立师资培养目标,以传统瑶族医药保健综合技艺为支撑,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整理和编写了适合中职生学习的《壮瑶族医药与医养结合知识手册》,其内容涵盖壮瑶医传统诊疗技法及相关实用理论。我校将民族医药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在中医、中医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中药、药剂、农村医学、护理等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医药技艺教育教学活动。由此,民族医药课程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职业教育,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夯实了中医专业群内涵,惠及广大老、少、边、山、穷地区的人民群众,实现了产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目标。
(四)多层次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除了厘清中医专业群之间的逻辑关系,搭建中医专业群课程架构,我校还整合与优化实验实训的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共建共享的实验实训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群的集群优势。依据“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结构,我校将实验实训平台整合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主要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室、中医诊断实训室、中药模拟药房、民族医药养生养老体验中心、壮医药展示馆、百草园(中药圃)等为代表的实验实训基地,服务专业群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并强化壮医药文化的熏陶作用;第二层次是以针灸推拿实训室、临床实训中心、康复技术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为代表的实验实训基地,服务专业群内各专业岗位技能实训的教学需求;第三层次是以校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各级医院为代表的产教医融合实训实习基地,服务专业群内各种岗位技能提升,提供真实的训练场景,开展综合技能岗位能力的教学,满足高级技能的培养需求。依托“三层次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我校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聚焦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探索出技能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由规范到熟练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
在整合与优化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的同时,我校以中医专业群为平台,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要求的一体化教学工作页,形成“平台+模块”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手法、中医美容、解剖学基础、诊断学基础,满足了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模块不仅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由点到线、面的连接,由单一到复杂技能的掌握,既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强调技能操作的教学与练习,又遵循医药卫生类教育教学规律,从基础到应用、由模拟到真实,强调循序渐进自成体系。在学习目标上,学生不仅要掌握“怎么做”,更要理解“为什么做”,以同步训练思维能力,实现专业群内人才培养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有效衔接。中医专业群“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坚持技能育人与文化育人相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坚定文化自信、立志成才,热爱中医药事业、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实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赋能专业群发展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运行规律,中职学校要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贯穿于办学体制与机制、培养目标与标准、培养模式与过程、教育教学评价和人才评价中。我校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此驱动中医专业群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1.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赋能专业实践教学
依托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平台,我校进一步深化专业群的实践教学。首先,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是将职业教育理念和企业文化高度融合的平台,也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场所。各专业的实践课程以产业平台育人传递爱心和孝道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专业老年照护知识和技能前,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仁爱”“敬业”“大医精诚”的精神,从而为学生夯实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情感、职业认知,以及对职业情境和职业岗位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其次,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护理、中医、针灸、推拿、营养膳食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而且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通过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有效解决产教融合中的堵点。如实践基地平台拥有医疗机构资质,学校专任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就有了法律保障,可以有效解决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执业资质问题,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的落地实施;校企规范了产业兼任教师的培养机制,保证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授课质量,确保校企间实现师资双向流动。
2.中医专业群建设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养老产业发展对中医专业群的建设提出了高要求,要求相应从业人员具备中医、护理、针灸、推拿、保健、营养膳食等专业技能知识。相关部门联合中职学校建成集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预防保健、营养膳食、精神慰藉、心理关爱、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护理院,为老人提供长期照护、康复保健以及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区域内医养结合专业养老机构的典范,铸就养老服务的优质品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服务标准认证,引领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彰显职业教育的价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我校联合了区域内医院、医药销售连锁企业以及美容连锁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产业大有可为的形势,积极利用中医药专业优势特点,通过政校联合,以公建民营的形式创建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依托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使教学与产业培育实现价值连接,形成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由此,我校的养老产业形成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为中心,不断向社区养老服务辐射的格局,进而打造区域中医药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标准,助力中医专业群建设,推进中医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于2020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广西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公寓在提供中医特色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同时,大力服务中医技能人才培养,有效转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内生动力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协同创新的模式没有真正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尚未形成格局等现象,从而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为中医专业群发展赋能,服务健康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指出:“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需優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坚持以需定招,合理确定招生结构和规模”。中医职业教育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医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中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中医技能与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构建稳定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使职业教育成为国家社会治理资源组成部分的现实需求。中职学校要努力构建中医专业群,优化、整合与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调整办学定位,有效促进中医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健壮.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刘向红.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索[J].职业,2009(15).
[3]吴言明.基于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健康专业群建设[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
[4]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5]赵伟,孙英.职业教育类型论[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
[6]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7]姜大源.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现状、愿景与当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8]刘志敏,张闳肆.构筑创新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
[9]杨满福,张成涛.高职扩招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1).
[10]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第四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广西职业教育中医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9〕63号-16)、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立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思政课程构建研究”(2021B3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历:秦生发(1973— ),广西灵川人,硕士研究生,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职业教育;曾红(1967— ),通讯作者,湖南洞口人,本科,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职业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