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摔跤运动的类型、特点及传承路径研究

2023-06-13 22:01金莉娜金钰洁张高华
关键词: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莉娜 金钰洁 张高华

摘  要:摔跤是赫哲族最为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灵活性、本土性和简明性等特点,目前传承途径单一,缺乏有效传承机制.建议将摔跤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重点保护和传承;培养赫哲族摔跤的代表性传承人,推动摔跤运动的活态传承;完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赫哲文化传承模式;结合当地赫哲文化旅游业,推动摔跤运动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赫哲族摔跤;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

[   中图分类号    ]G812.47 [    文献标志码   ]  A

Research on the Hezhen Wrestling Sports Types,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ing Methods

JIN Lina1,JIN Yujie2,ZHANG Gauhua3

(1.School of Art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China;2.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3.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Wrestl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sport of Hezhen nationalit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ity,flexibility,localization and simplicity. However,it is currently inherited through a single way and lacks an effective inheritance mechanism. Therefore,thi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wrestl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ist to carry out key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To cultivate representative inheritors of Hezhen wrestling and promote the living inheritance of wrestling;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ode of Hezhe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ombine with local Hezhen culture tourism,promote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wrestling.

Key words:hezhen wrestling;traditional sport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heriting methods

赫哲族摔跤稱为“pakht?hi”(巴克奇),是早年赫哲族男子较量力气或部落征战、比武招亲等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对决方式,摔跤技能也是赫哲族男子战胜对手成为英雄的最重要的战斗技能,象征勇气和力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赫哲族摔跤的战斗功能逐渐弱化,演变为竞技、娱乐和教育功能.在捕鱼或打猎生产之余,赫哲人常在沙滩或草地上进行摔跤活动,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锻炼上肢的力量和下肢的灵活性,目的是更好地从事渔猎生产.每逢大型节庆活动,赫哲族都会组织摔跤比赛,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摔跤的方式和过程早已融入赫哲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赫哲族传统渔猎经济及相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有渔猎文化色彩的传统体育运动逐渐失去吸引力,了解并参与传统体育运动的赫哲族成年人越来越少.改革开放以来,濒临消失的赫哲族传统文化逐渐引起赫哲族聚居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赫哲族传统体育运动也开始得到保护和传承.赫哲族人民以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为平台,将传统体育纳入大型文化活动.第一届“乌日贡”大会于1985年由同江市创办,当时称为“赫哲族首届文体大会”,1988年正式更名为“乌日贡”大会.最初为每3年1届,自1997年开始改为每4年1届,目前已成功举办10届.从活动内容来看,“乌日贡”大会是一项渔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艺、体育相结合的盛大民间文化活动,生动地再现了古老的渔猎民族文化活动剥离自然、创造文明的历史记忆,深刻地诠释了北方渔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申报的“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作为“岁时节令”非物质文化项目已列入黑龙江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自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创立以来,摔跤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体育竞技项目之一.摔跤、顶杠等个人竞技项目和叉草球、杜烈其等集体竞技项目几乎是每一届“乌日贡”大会必举行的竞技项目,“乌日贡”大会为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乌日贡”大会作为展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平台,在展示和宣传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岔赫哲族乡位于同江市东北部140公里处,东部与抚远县接壤,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黑龙江省四个赫哲族乡之一,赫哲族占全乡总人口的14%.当地丰富的水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他们从事渔业、猎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以为生计”之说.赫哲族的传统经济模式以渔业生产为主,猎业生产和采集为辅.自1995年以来,通过不断调整赫哲族的产业结构,目前农业经济已成为赫哲族经济的主产业,以赫哲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经济成为当地创收的重要来源.[3]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是一所赫哲族完全小学,是同江市仅有的两所少数民族学校之一,始建于1951年,校园面积10 800 m2,校舍面积2 105 m2,建有200 m2土质运动场地1个,水泥篮球场地1个,小型足球场地1个,羽毛球和排球共用场地1个,室内跑步机、乒乓球发球机、乒乓球案子各1个.现有在编教师20人,其中,赫哲族教师3人,专职体育教师1人.全校设有1至6年级共6个教学班,学生共12人,其中,赫哲族学生3人.依据《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通知》(200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等相关文件精神,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于2015年组织人员编写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赫哲族民间体育选编》,将摔跤、顶杠、克莫奴(鱼王角力)、叉草球等16项传统体育运动编入赫哲族传统体育教材中,并制定教学计划,每2周讲授1次民族体育课,丰富了民族体育教学内容,突出了赫哲族文化传承基地体育教学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了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但是,由于生源急剧减少,目前开设的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只保留了克莫奴和“打兔子”,摔跤等传统体育运动未能进入体育课堂.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整理法对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的赫哲族摔跤进行调查分析,梳理赫哲族摔跤运动的类型、特点及规则,分析赫哲族摔跤的传承现状,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赫哲族摔跤及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优化路径.

1 研究方法

1.1 田野调查法

调查时间:2016年6月27日-2016年7月10日,2016年9月30日-2016年10月8日,2018年12月13日-2018年12月17日.

调查地点: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

1.2 访谈法

访谈时间:2016年7月2日-2016年7月4日,2018年12月15日,2021年7月4日-2021年7月6日.

访谈内容:赫哲族摔跤运动的竞赛规则与裁判规则,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开展传统体育运动的情况等.重点访谈对象为黑龙江省赫哲族研究会副会长孙玉森和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校长毕红兵.孙玉森曾多次带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曾获“全省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民族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毕红兵是一位体育教师,也是佳木斯市传统体育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杜烈其”的代表性传承人,曾参加过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杜烈其”.

1.3 文献整理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文献为数据来源,以“赫哲族摔跤”“赫哲族传统体育”为关键词,共检索到95篇文献(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其中6篇论文对本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查阅摔跤运动及传统体育研究方面著作5部.

2 赫哲族摔跤的类型及特点

2.1 赫哲族摔跤的类型

传统的赫哲族摔跤方式主要有支黄瓜架、花脖搂腰摔、抢跤、抓腰带摔等四种.支黄瓜架指的是摔跤双方用双手互相把住对方的肩膀,并来回推拉、转圈,直至一方将另一方摔倒为止,比赛结束时身体先着地摔倒者为输.花脖搂腰摔指的是摔跤双方用双手互相搂住对方的腰部,用扭抱及绊脚的方式将对方摔倒,并在地上来回翻滚,直至一方将另一方压在身体底下使其无法再站起来为止,比赛结束时压在上面者获胜,被压在下面者为输.抢跤指的是双方相距1~2步站好,比赛开始后,双方进退躲闪寻找机会抓住或抱住对方并用脚绊倒对方,比赛结束时除双脚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先接触地面者为输.抓腰带摔指的是摔跤双方一只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另一只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扭抱及绊脚的方式将对方摔倒在地,比赛结束时身体先着地者为输.[4]

2.2 赫哲族摔跤的特点

赫哲族摔跤是限于男性的传统体育运动,一般在夏季进行.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赫哲族摔跤体现出如下特点:

服饰的民族性  首先体现在摔跤手的着装上.摔跤手通常上身穿绸布马褂,下身穿到膝盖上部的绸布短裤,衣裤的襟、托领、下摆、裤脚等部分染上或镶上云卷或水纹图案(有的裤脚边缘用不同颜色镶边).脚上穿矮腰鹿皮靴或软底运动鞋,腰上系一条熊皮腰带或绸布腰带,不允许系附有金属的皮带,不允许穿硬底布鞋或皮鞋.个别摔跤手也有赤膊、赤脚上阵的.

场地的灵活性  新中国成立之前,赫哲族是一个夏渔冬猎的民族,经常迁徙于不同的网滩和猎场之间,过着一家一条船、一张网、一匹马、一杆枪的生活,被称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之一.[5]作为渔猎民族,赫哲族的传统摔跤也带有鲜明的渔猎文化色彩,是赫哲族男子在捕鱼、打猎等生产活动过程中,利用休息时间或闲暇时间随时进行的体育运动,因此,对竞赛场地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是草地、沙滩等较为平坦柔軟的场地即可进行摔跤运动.在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八岔“渔猎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摔跤比赛的标准场地一般为直径约5米的圆形沙坑.

动作与技术的本土性  赫哲族摔跤属于站立式摔跤,主要动作与技术有四种:一是扭摔,即紧紧把住对方的肩膀,来回推转用力将其扭倒在地;二是提摔,即用力将对方提起腾空,趁其失去平衡再将其摔到地上;三是抱摔,即抱住对方的上身,左右扳动用力将其摔倒在地;四是绊脚摔,即双方对峙时趁对方来回移动步伐之际,用脚将对方绊倒.赫哲族摔跤源于原始社会中赫哲族男子与野兽以及敌人之间的搏斗与厮打,从有关史料及传统文学作品来看,赫哲族男子之间的决斗不用刀、枪、弓、剑等武器,主要靠徒手摔打,其中最常用的技术就是扭摔和提摔.可见,赫哲族摔跤的动作与技术中留有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规则与裁判的简明性  赫哲族摔跤不分级别,采用淘汰制,多是一跤定胜负,只有决赛采用三跤两胜制,最终的胜者被称为mork?n“莫日根”(英雄).现代赫哲族的摔跤竞技规则是在抓腰带摔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式摔跤的部分规则而形成的.比赛开始前,两名选手各用一只手在对方腹左(右)侧抓住腰带,另一只手搭抚对方右(左)肩,搭肩一侧的脚稍前,另一只脚稍后,身体微微前倾,整体呈半蹲状;比赛开始后,双方用抵、拉、扭、抱、搂、提、扫、绊脚等方式将对方摔倒在地,膝盖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输,另一方为胜.比赛过程中,选手要用一只手抓住对方的腰带不得松手,双脚不得迈出沙坑外,如果有一方松手没有抓住对方的腰带或一只脚迈出沙坑外,比赛则要叫停,待双方重新回到沙坑中保持规范姿势后再继续比赛.下列情况选手被判犯规:一是在比赛中选手故意踢、踹、击、打、顶、撞对方,或对对方做出拧脖子、挠脸、踢裤裆、掰手指等危险动作;二是比赛开始后30秒内无任何主动进攻的行为;三是做出不文明言行或不服从裁判.[6]一局以内第一次犯规予以警告,第二次犯规则判负一局,若选手做出较为严重的伤害性犯规动作或行为,则直接取消选手的比赛资格,令其退出比赛.

3 赫哲族摔跤运动的传承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其独特的民族魅力,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集中反映[7],而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8],因此,需要科学有效地挖掘、保护和传承赫哲族摔跤运动.

3.1 将摔跤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重点保护和传承

自1985年首届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召开以来,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挖掘、整理出来,也有一些项目陆续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例如“叉草球”已列入黑龙江省第一批省级“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杜烈其”列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传统体育竞技”类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由于摔跤属于个人项目,比赛时长较短,不借助任何渔猎道具或设备,其对抗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相对不如“叉草球”“杜烈其”等群体竞技体育项目,因此,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未列入当地政府重点保护传统体育项目中.

追溯赫哲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发现,真正贯穿赫哲族渔猎文化历史且蕴涵丰富的传统体育精髓的项目是摔跤.摔跤是赫哲族在长期渔猎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体育运动,在赫哲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具有争战、竞技、教育、娱乐等重要功能[9],具有其他体育运动所无法企及的重要地位.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赫哲族摔跤运动的传承价值,将之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织当地赫哲族体育人士、赫哲族老人和中小学体育教师、高校体育学院教师等专业人员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完善赫哲族摔跤技术与裁判规则,使赫哲族摔跤运动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传承.

3.2 培养赫哲族摔跤的代表性传承人,推动摔跤运动的活态传承

在赫哲族摔跤运动的传承工作中,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是有效传承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民族传承人带头组织更多的赫哲族群众参与到摔跤运动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才能真正推动摔跤运动的活态传承.赫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其传统文化靠口耳相传代代延续至今,随着熟悉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老人相继离世,赫哲族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边缘,新一代赫哲族青年尽管有志向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耳濡目染地学习并掌握了一部分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但由于他们早已脱离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懂本民族语言,故其传承行为往往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规范性,赫哲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10]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将摔跤运动的保护工作与遴选、培养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培养懂本民族语言、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掌握赫哲族摔跤技能的中青年传承人,使之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赫哲族摔跤运动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承人的标杆性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借鉴韩国、日本等国家在传承人培养方面的经验,在赫哲族摔跤运动项目传承人的资格认定、待遇保障、职责义务等方面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管理,形成高效稳定的传承保护机制[11],从而推动赫哲族摔跤运动的良性发展.

3.3 完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赫哲文化传承模式

地方学校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平台.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开设了赫哲族传统体育课程,但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教学模式、活动组织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离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长远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12]因此,地方学校有必要不断完善学校现有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赫哲文化传承模式.一是将民族体育教学与民族语言、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教学相结合,形成“语言-艺术-体育”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凸显民族学校的地方特色优势.二是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加强体育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补充所需体育器材与设施,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推进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三是将摔跤设为学校运动会的个人竞技项目,将摔跤作为一项课外体育活动在全校中、高年级开展.通过开展摔跤运动的教学与训练,锻炼学生的爆发力与平衡性、对抗性与灵活性,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勇敢顽强、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13],从而实现摔跤运动的育人功能,体现摔跤运动的竞技精神.

3.4 结合当地赫哲族文化旅游业,促进摔跤运动的创造性发展

同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赫哲族文化也已成为同江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因此,可以依托赫哲族文化旅游业,促进赫哲族摔跤运动的创造性发展.首先,将摔跤等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纳入当地的赫哲族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构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三位一体的赫哲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建立传统体育与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有机结合的优化模式.[14]其次,在八岔赫哲渔猎文化体验区增设传统体育运动体验馆,组织感兴趣的游客参与到摔跤等传统体育运动中,感受和体验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带动赫哲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三,发展当地的“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同江市的“中俄边境文化季”系列活动、八岔赫哲族乡的“渔猎文化节”、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等大型节庆活动,鼓励赫哲族群众从事传统体育手工纪念品的制作和销售,展示传统体育项目,将赫哲族体育文化旅游业与赫哲族农民、渔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使赫哲族地区成为集文化交流、风情体验、休闲娱乐、渔猎体验、康体运动于一体的赫哲族文化旅游风情度假区和赫哲族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5]第四,政府出台对赫哲族传统体育市场的倾斜政策,包括人才引进、购置基础设备、税收减免、鼓励传统体育产品出口等,为赫哲族传统体育走向市场化提供政策保障.

4 结语

流传于黑龙江省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摔跤,是集竞技、娱乐与教育为一体的传统体育运动,富有独特的渔猎文化内涵,是赫哲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高度概括与生动再现.赫哲族摔跤一直深受广大赫哲族男性的喜爱,不论是在猎场还是在河滩,摔跤都是赫哲族男性增强力量、加强技能、培养顽强意志品质的体育运动项目 [16],是赫哲族群众在忙碌的捕鱼、打猎劳动之余,放松、休闲的娱乐方式,也是在赫哲族大型节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競技体育项目之一.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赫哲族传体育文化濒临消失,尽管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传承途径单一,传承效果有限.摔跤是赫哲族独特的渔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赫哲族摔跤的类型、特点及规则,集合政府、学校、社会及个人等不同层面的力量,全方位、多元化地传承赫哲族摔跤运动,对于保护和传承濒临消失的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明莲,黄平波.侗族摔跤习俗的田野考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45-47.

[2]覃劲,尤文民.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渔猎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乌日贡”的文化传承功能[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3):136-141.

[3]金莉娜,程亚恒.黑龙江同江赫哲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3.

[4]孙玉森.赫哲族的传统体育活动[J].黑龍江民族丛刊,1994(1):106-108.

[5]林盛中.赫哲族[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1.

[6]孙玉森.赫哲族传统体育游戏规则[Z].同江:同江市民族事务局刊印,2013.10.

[7]罗强,王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32-33.

[8]朱峰,张德利,李诚刚,等.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论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59-61.

[9]孙华义,陈颖,于杰.赫哲族传统体育研究——以渔猎活动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43-44+74.

[10]李鼎仁.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萃[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5. 65.

[11]李金才.浅谈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11,29(3):91-92.

[12]李鼎仁.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萃[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5.20.

[13]张连强,马忠义.现代摔跤与训练[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89.

[14]徐英微.生态文明视域下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回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3):49-52.

[15]同江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加强民族旅游产业发展建议的答复(人大建议)[EB/OL],http://www.tongjiang.gov.cn/lnf,2017-03-11.

[16]赵德龙.中国赫哲族体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9.

编辑:琳莉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东乡土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的研究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浅析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育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