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升光
为提升小麦机械化收获质量,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创新改进产品,助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成武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2022年小麦机收减损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减少小麦机收损失建议。
一、小麦机收减损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宣传。抓住小麦收获的重要时期,组织人员深入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现场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宣传,发放小麦机收减损材料。麦收期间深入田间地头宣传75人次,发放小麦机收减损材料2000多份。
(二)优化升级机具装备水平。积极引导购机户购买智能化、低损高效小麦联合收割机,持续增加大喂入量等先进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去年以来全县新增智能化、低损高效小麦联合收割机176台。
(三)精心检修,确保参战机械性能良好。为保障“三夏”参战农机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成武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机械集中区域,指导农户开展机械检修和保养调试工作,共检修小麦联合收割机2120台,确保了参战农机性能优良,并现场指导机手小麦机收减损操作要领,以高质量农机作业,促进小麦丰产丰收。
(四)强化机收减损培训。去年以来组织小麦机收减损线上培训3次,举办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培训班5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机收减损田间操作实训4次。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机手熟练掌握小麦联合收割机正确检修保养的技术,提升根据作业条件变化,准确调整机具参数的能力,保持最大限度减少收获损失的操作状态,从思想上增强减损增产意识,从技术上规范机收操作。
(五)加强小麦机收损失监测。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小麦机收现场,开展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率田间质量调查,实测小麦机收损失的真实情况,及时实地排查机手作业损失率过高的原因,通过技术指导尽可能提升作业水平,同时使机手从感官上深刻认识到机收减损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减损即增收”意识。
二、小麦机收减损存在问题
(一)作业地块小、零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种植小麦地块小、零散,有的相邻地块小麦成熟时间不一致,小麦联合收割机单次作业面积小、地块零散,机收作业存在路径折返、掉头频繁,造成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低,小麦田间收获损失增加。
(二)小麦机收时间不适宜。受多因素的制约,小麦的最佳收获期,由“腊熟收获”,改变为“干熟收获”。农业技术部门多年实验出的“小麦腊熟期收获产量最高”,是“最佳收获期”的技术做法被打破。改变成了“小麦干熟达到入仓标准期收获”。这一改变主要因为:“晒场少”“公路上禁止打场晒粮”“晒粮费工费力”、农民认为“不划算”,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种地老弱妇幼办不了晒粮活,“干熟机收,随即可卖粮,省事”。
(三)小麦品种特性不宜机收。有些小麦品种,同一地块,小麦高矮不齐,机收时易因漏割造成损失。有些品种小麦秸秆脆、易折断、易掉穗,在机械收获的时候容易造成漏割损失。
(四)机械技术状态差。一些小麦联合收割机,尽管作业前进行了维修保养,由于本身有些部件设计不合理或部件老化,在进行机械收获作业时损失率大。
(五)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员驾驶操作不规范。一是凹板间隙调整不到位。小麦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手动调整小麦收割机的凹板间隙相对繁琐,且精确度不高,当用较小的凹板间隙收获较干燥的小麦时,会增加清选系统的负荷,堵塞筛孔,籽粒洒落地面,收获损失增加。二是小麦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在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时,掉头转弯次数频繁,边转弯边收割,或者通过减小油门的办法来减速,降低了发动机和收获机脱分装置转速,小麦穗头未脱粒或未脱净就被排出,造成小麦机械收获籽粒损失率增大。三是小麦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在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时作业路线选择不当,使小麦联合收割机左侧割刀驱动机构对着未收割小麦,作业行走压倒小麦,造成漏割损失、掉粒损失。四是小麦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在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时作业速度过快,喂入量过大,从而造成排草夹带损失。五是割台调整不当,喂入不均匀,造成夹带损失;割台调整过高,造成漏割损失。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时,有时会出现割台堆积,喂入不均匀现象,当听到脱谷室有“咕咚”“咕咚”的声音时,多是喂入不均匀造成,此时脱谷室会突然进入一堆作物,滚筒转速下降很多,从而造成排草夹带损失。割台调整过高,割茬过高,由于小麦高低不一或机车过田埂时割台上下波动,易造成部分小麦漏割,同时,拨禾轮的拨禾推禾作用减弱,易造成落地损失。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部门协作。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二是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托管作业服务,提高规模化作业水平;三是加强部门协作。组织农业生产技术、土壤肥料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良种推广部门、农业机械服务管理部门,联合协作,研究解决减少小麦收获中抛撒损失方案,形成综合技术意见,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向农民推广。
(二)保障机具供应。在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时,向老旧小麦联合收割机倾斜,动员老旧小麦联合收割机户报废老旧机械,购买新兴技术性能、机械性能好的联合收割机。组织协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做好机具和零配件储备供应,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好小麦收割机。严把机具检审关,确保小麦联合收割机以良好的操作性能和安全技术状态投入小麦收获。
(三)正确选择小麦机械收获时间。农机部门、农业农村局结合乡镇、村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劝导农机手、小麦种植户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机械收获。对于过熟状态小麦要在上午11点前或下午2点以后进行机械收获,尽量减少麦粒损失。小麦种植面积小地块机械收获宜在蜡熟末期,大面积收获宜在蜡熟中期,以使大部分小麦在适收期内收获。留种用的麦田宜在完熟期收获。如遇雨季迫近,或急需抢种下茬作物,或品种易落粒、折秆、折穗、穗上发芽等情况,应适当提前收获时间。
(四)规范操作小麥联合收获。一是规范调整脱粒、清选等工作部件。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4∶1)等措施,提高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二是规范作业路线和转弯。小麦联合收割机直线进地作业,没有机耕道的地块,要先割出地头,作业到地头时,要快速升起割台,防止由于惯性使割台内的麦粒、麦头甩出。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地头转弯,不准边作业边转弯,防止割台分禾器、行走轮压倒未割小麦,造成漏割损失。地头转弯要通过变速杆来减速,不准在输送、脱粒未彻底状况下,通过减少油门减速。三是正确选择作业速度。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以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前行过程割台不堵塞、脱粒顺畅、收割效率高的速度为宜。当割台出现堵塞情况,减小前进速度,适当加大割台工作速度,如果仍然不能消除堵塞问题,必须停车人工处理。四是规范调整割台。割台高度一般以割刀下面离地面5~15cm为宜,地块不平可适当调高割台高度,但最高不要超过25cm;要正确调整拔禾轮前后位置,在弹齿不碰刀的前提下,拨禾轮要尽量后移,调整割台喂入搅龙叶片与底板的间隙为10mm;调整喂入链耙被动链轮或割台喂入搅龙前后位置,使喂入链与伸缩齿尖的距离在25~45mm之间;收割倒伏小麦时适当降低割台高度,以减少漏割。
(作者单位:成武县农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