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及其教育途径

2023-06-12 01:40朱小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途径

朱小红

内容摘要:解释学是一种阐释及了解文本的哲学理论与技术。儿童文学作为专门为青少年儿童创作的一类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相比较而言,有着其自身的个性独特之处,在创作上要显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许多,主要面向3-17岁的青少年儿童阅读群体,与此同时还蕴含着大量的艺术及文学价值。因此,在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中,为让受教育对象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都要充分做好文本解读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即是通过阐释读本内涵提高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从解释学视野出发,针对儿童文学开展探究性分析,致力于可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儿童文学教育途径,在转变儿童文学教育理念的同时提高其在语言教学中的价值,促使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解释学视野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教育 途径

解释学也被称之为阐释学、释义学或诠释学。一方面,从广义上来讲是对文本内涵理解、解释的理论或是哲,解释学所涉知识十分宽泛,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哲学、宗教神话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折射出现代人文科学所研究涵盖领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流渗透性,且具备着极强的融合之势;另一方面,从狭义上来讲解释学则是局部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的一个分支,如局部解释学即泛指一些文本的注解,包括我们常见的法律条文、经书、文学、梦境等其他任何形式的文本解释规则及方法的一种理论体系[1]。

综上可知,解释学是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解或阐释性理论,其核心在于如何从文本中寻求正确答案对其进行有效性的解释。儿童文学始终探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即为如何通过文学本身去有效开展儿童教育活动,这与当前我们所提到的解释学存在着紧密联系。首先,从解释学观点出发,我们指的“理解”即是对人与人关系的把握度、人与物关系的了解度,对人类与整个世界关系的一种研究。解释学的理解即为有关文本的解读,文本作为主要理解对象,其解读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对于文本内涵及意义的精准把控。其次,从解释学哲学意义出发,无论处于何种角度来理解,都要依附于理解者的前理解之上,而如若要消除理解者的“先知”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并非是生活在真空环境中,每个人必然会有存有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和理解[2]。人在有反思、考虑的自主意识中,便会形成对于事物的自我先行见解,而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接受到的观念、文化、背景、思想、知识等都会对其理解产生必然的影响力。因此解释学会认为一切理解均为理解主体的自我理解,理解存在于世界各类文化之中,是通过对他人、他物的理解与反思过程中实现的一种自我超越。

一.解释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

文学体系中的儿童文学即为教育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在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工作者賦予了儿童文学一种特殊的使命,这就是培养青少年儿童使用母体语言的能力。母语是民族的本体语言,一个人从婴幼儿时期便开始接受牙牙学语,而人拥有了母语这一语言载体,才能实现知识的习得、文化的建构。所谓母语能力,也就是青少年儿童应用母语的自我理解能力,他们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才可更好地接受生活,开展各种学习并迎接不同挑战,获得有效进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文学即为文化的载体,优秀的儿童文学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养成民族自信、深埋民族情结、弘扬民族文化。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饱含着各种民族精神、人文素养,代表着世界上的真、善、美。我们知道,幼儿阶段是母语学习的重点关键期,因此幼儿园文学教育更应顺理成章担负起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任。在幼儿园文文学教育中,教材大多数都是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而如果儿童文学教育做不好,教师又何从教好母语。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折射出人类的理想与智慧的光芒,而在解释学视野下,儿童文学不仅呈现出思想情感的人文一面,同时反映出对语言学科的另一层深刻认知,展现出人文精神的审美性[3]。

1.思想情感培养的人文性

儿童文学中存在着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单从儿童文学的教化作用分析,其教育本质则为发展人,儿童文学把一个青少年儿童从懵懂无知中唤醒,帮助其走向真善美的精神世界。据此理解而言,人文性应是所有儿童文学所必备的共性。那么,儿童文学的人文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曾有日本学者提出“童话是构建人性基础的一个重要方式”,假如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接受过童话的熏陶和教育,那么其人格品质中必然保持有一定的共性基础[4]。由此不难看出,儿童文学的人文性具有陶冶情操、增进美感的积极作用,它与其他种类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青少年儿童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化影响力更强。通过儿童文学,我们极易发觉它所具备人文性的不可替代特征,促使道德品质的内涵有了更为宽阔的发挥空间,而幼儿园文学教育的人文性也因此而更为鲜明突出。

在幼儿园文学教育体系中,儿童文学是开展幼儿母语教学的核心载体。根据解释学意义生成理论,我们可将儿童文学中的人文性理解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各种复杂交织关系,是人对于社会观点、自然事物的一种认知理解,是关于语言、文化、艺术、科学、历史、宗教等的主要活动[5]。幼儿园文学教育中,所有关乎以上的活动形式及表现成果主要是由儿童文学来负责承担的。

2.学科内涵的认知性

儿童文学将知识性、教育性、想象性及纯真性实现了有机融合,通过儿童文学能够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得到良好的思维发展,并培养其创新创造的精神。儿童文学作品通常都具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艺术特征,其艺术表现形式色彩鲜明,极易进入青少年儿童的视野之中。同时,儿童文学不是只有文学类知识,它还涉足到很多有关学科,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实现了文化的交流汇集、融合创新,这即为认知性给予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

解释学作为西方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潮,理解是该理论的核心要素。解释学中理解的这一个过程即为理解者“视界融合”的过程,为其更精准的掌握儿童文学的内涵本质提供了相应理论支持。儿童文学不仅具备启迪性还具有延伸性,在青少年儿童视野与文学内容的相互交融之中可不断形成一些新的认知与理解,师生通过与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对话”,从而在探索之中深入解读文化知识。

3.人文精神体现的审美性

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体现,儿童文学通常都是围绕审美规律,结合儿童心理认知水平,以适用于儿童的艺术手法而创作的,因此能够鲜明地反映出儿童现实生活中对于美与丑的认知属性。审美性是所有不同类文学作品的共有特征,而不一样的文学体裁则会以不同视角、不同程度展现出不同的审美内容及立场。尽管成人文学也不乏真善美的内涵,但其主要侧重于反应社会现实、揭露人性矛盾这些方面,只有儿童文学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具备更为强烈的纯真感、质朴感及美好感,它不受现实社会、形态意识的波及和影响,闪耀着超然的人性光辉,使得审美趣味、审美观点可获得一种超脱自由的真实展现[6]。

理解即是对儿童文学的一种审美活动,并与文学作品所体现的主旨及内涵有着紧密联系。儿童文学是对世界真善美的映照,其作品的主旨内涵也会随之得到展现,而青少年儿童读者的理解过程及理解方式必然会从中得到审美满足。理解是对文学文本的内涵解读,而理解的最终目标即为获得审美要义。儿童文学所体现的审美性是读者作为阅读主体对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创作作者的一种理解,读者要怎样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都是审美的关键维度。

二.解释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教育途径

1.要适应青少年儿童的理解方式

儿童文学面向的是青少年儿童读者,从解释学视域分析,儿童文学教育首当其冲需要弄清楚青少年儿童这一特殊性的阅读群体,因为他们年龄的特征其理解方式往往不同于成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及接受水平。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教育时,应主动以儿童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充分考虑他们的理解方式,所具备的理解水平、知识阅历、思想情感、审美趣味等,从而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措施,促使儿童可正确理解并欣然接受其作品内涵。

有人将青少年儿童的理解发展能力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即为动作阶段、表象阶段以及符号阶段,这是青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也是他们理解得以发展的认知序列[7]。青少年儿童并不具备理性的、逻辑性的分析与组织能力,对于事物的感知程度往往更为表象化。在多元复杂的信息不断输入时,他们通常会将自我作为中心,“自以为是”的理解各种人物、事物以及发生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在理解他们的理解方式上,以他们的思想情感出发,才能遵循他们的年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深入其内心、掌握其思维,而这样的文学作品解读才更为符合青少年儿童的理解方式,被他们所认可和接受。只有更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其理解方式,才能让他们的理解与文学作品内涵形成相融,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文本,形成优秀的儿童文学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凭借各种物品、配图、表情及动作向而通过输入文学作品中的信息,促使他们不断加以理解,继而实现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渗透性理解。

2.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文本创作

青少年儿童的建构文学能力主要来源于其对文本创作的参与性,这成为他们文学建构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知道,3-6岁的儿童尤其喜欢一些故事化、游戏化、情境化的文本,这会让他们提高参与的好奇心及满足感。幼儿园儿童尽管年龄不大,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接受程度及审美情趣,他们完全可结合自身对文学的理解与经验,从而对文本所内涵的各种信息予以选择、重组、提炼及补充,继而将文本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转为一种现实[7]。儿童在参与文本创作的过程应是积极主动的,可表现出其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性,继而可针对文本本身填补其空缺。站在文本艺术本位视角分析,很多文本是有一些空白处与模糊点的,而青少年儿童读者则可从自我视角出发,围绕文本已知内容及结构框架,通过自我理解将其补充丰盈,变得更为立体,这其实就是对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是青少年儿童读者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二次创作提高了他们的文学构建能力、文学审美情趣,对于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效果。

曾有世界著名哲學家表示“理解并非是人的认知方式,应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一切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自我理解之上的[8]。”儿童文学是青少年儿童的审美主体,作为教师则应充分考虑这一受教育群体的身心特征、思维方式、表达形式、审美立场及接受水平,积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文学创造能力。在解释学视域下,青少年儿童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们会通过文本艺术的表达获得不同的感知与理解,在不断的阅读中得到对其内涵式的理解,并站在自我想象及把握中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世界。在此基础之上,他们的文学能力必然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并同时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及审美能力。

3.要促使儿童发展创新思维

在解释学视域下,人的前理解是其中一个主要概念。在任何新理解产生之前必然会有一种“已知先见”作为助推剂,即便它是一个错误的前提,也定然是对新理解的一个必要认知条件,以此理解才会被扩充开来,而人在理解之前的这样一种状态即为前理解或先见[9]。当人们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其具备的先理解则会自然构建成一种特定思维。哲学家伽达默尔曾在《真理与方法》中表示,一个人前理解的存在取决了他对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性理解。理解并非是人的被动行为,而是其积极产生思维建设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儿童文学的理解层面上,鉴于每个儿童读者的接受水平、价值取向的不同,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先理解,这会驱使他们去选择某些与自身接受水平及价值取向高度相近或统一的内容来加以理解。

然而在儿童文学教育中,由于教师总会针对文学作品在理解上先入为主形成定势思维,从而造成儿童对这些文学作品产生先进性偏颇,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王子、国王均是以外貌作为美的评价标准,视美貌为聪慧的代名词,通常遇上漂亮的女孩子就会希望她能成为未来的妻子。假如儿童从小便接受这种价值观教育,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来说极为不利;再如很多童话中的继母形象基本都是心肠歹毒、手段残忍的,于是给继母这一角色强行加上了“恶魔”的标签,这显然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身份的一种曲解,对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一种伤害。而如果不能加以解读,他们则会在内心构成一种定势思维,认为天底下的继母都是是恶毒和不友善的,此种混淆价值观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而言也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前理解并非具备正确性的理解作用,这可能也是儿童文学教育之所以很难获得充分“审美育人”效果的原因之一。作为教师,在引导青少年儿童开展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决不能轻视了他们已然形成的定势思维的影响作用力,要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及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挖掘,继而达到自我与作品、作者的“视野融合”。要达到这一理解高度,教师应从以下三点着手儿童文学教育:第一,提供必要的文学作品背景及资料,帮助儿童拓宽课幼儿园文学的知识面;第二,重视对儿童道德观、价值观、情感观、认知观、社会观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分析,以便以更好更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开展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第三,善于采取对比性教学,将古与今、中与外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调动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文学的热情和潜力,强化他们的文学建构能力。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作为幼儿园教学中一个重要体裁,其具备非常大且深远的语言教育影响力。作为专门为青少年儿童创作的一类可供他们阅读并具备特殊艺术性、丰富价值性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不可小觑。通过在幼儿园文学教育中解读各种儿童文学作品,对作品内涵进行正确理解,将赋予儿童更强大的语言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增强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促进他们获得身心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辛晓峰.解释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教育[J].读天下,2016(16).

[2]曾军.儿童同伴文化的符号与风格探究——以幼儿园大班儿童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3]李少俊.幼儿园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和对策[J].教育界,2015(33):79-79.

[4]刘成云.浅析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创作以及童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5(24):31.

[5]李雯.基于文学解释学视角的语文阅读教学[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3.

[6]李文娟,李素娟.论当代解释学观照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9(8):33-34.

[7]郑月琴.基于儿童文学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7(8):70-72.

[8]王燕.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72-75.

[9]杜传坤.儿童文学的化育: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21(9):10-13.

(作者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途径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