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探讨

2023-06-12 07:05朱恒栋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才素养教学模式

朱恒栋

摘 要: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要求、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如何构建体育教学模式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高校体育教育要强化体育教学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指引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体育强国;高校;体育教育;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本文从学校体育和社会学两个视角,分析学校与社会相衔接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社会层面,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聚焦的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层面,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一步从学校体育专业与社会要求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创新的目的在于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要求

在“十四五”时期,“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发展的主流指导思想。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要明确价值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始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体育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分别是竞赛目标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目标。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竞赛目标是“教会、勤练、常赛”, 这是对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目标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体育课程设置有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注重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样才能为实现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2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现不相融合等诸多问题。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质疑:存在态度质疑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和终身教育理念的缺失以及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缺乏和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二是理论教学问题,理论教学相对滞后,建议及时更新教材,以适应体育理论发展和现实需要。发现问题后,如何解决是关键,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设施成为首先要做的事情,以实现教学和训练的科学化。其次,体育课程内部的问题也成为根本性、直接性问题,其中的诸多问题也间接阻碍了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目前的教学困境是难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和必要的运动技能;专业课与社会体育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以训练为主的形式导致学生就业渠道狭窄,这将导致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与专业相匹配的工作。

3 高校体育教育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1 明确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未被真正落到实处。体育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教育水平,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新时代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让教育从知识时代转向智慧时代。学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继承者,而且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处理好这一关系,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心中有“学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2 强化体育教学的主体意识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要将人才的培养发展指标与体育强国衡量指标相衔接,合理有效分配资源,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获得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体育强国衡量指标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將人才培养发展指标与体育强国衡量指标有效衔接,才能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学校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发展,成立一系列的体育科研部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而服务。通过体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力发展体育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体育人才。

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4.1 核心问题

4.1.1 体育教育人才的综合素养不足

在学校体育教育情境下,体育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主体创新意识,这种现象在许多高校广泛存在,学校往往只注重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而对个别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却很少,导致体育专业人才对创新机制的运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体育人才的核心素质,设计有益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整合模式和运行机制。资源整合模式,也就是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合理搭建校企平台。是将一切能够助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资源整合起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对人才的培养应是全方面、全方位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是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4.1.2 专业教育与教育实习脱节

专业教育方面,要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体育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人的特殊性,这是教育的难题。教育实习方面,实践教学的设置往往较为随意、实效性差,与教师行业需求相脱节。实习是学生成为教师之前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实习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要能提高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师的指导力度,提升实习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

4.1.3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未能衔接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未能衔接。体育人才的培养要紧紧围绕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学校特色,能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一体化就业渠道。通过实地调查与体育相关的就业部门和单位,明确体育专业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要与岗位相匹配,解决体育人才资源的浪费问题和优化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实现体育人才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人才的浪费,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大损失。因此,一方面,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与学校体育人才相匹配的就业政策,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应加强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的培训,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4.2 解决措施

4.2.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般来讲,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三方面,新时期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体育人才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难就业”等问题,避免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__

4.2.2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

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地方学校特色合理开展,做到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改革,确保体育基于核心素养的价值能够完全地实现,这就要求高校在课程的计划和实施上有所作为。具体而言,就是要在课程标准、课程实践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方面,将体育核心素养渗透到具体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层次化。课程实施方面,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在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術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注意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课程评价方面,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将能力、创新、态度和情感等纳入评价指标中,只有多元化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4.2.3 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一,分析教学问题,优化体育教学设计。目前较为突出的教学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和教师教学态度被质疑两种,解决这两类问题要制定教学优化方案。一方面,结合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运动兴趣,另一方面,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制定评价体系,如通过学生反映情况、教师教学质量专家组评估等措施对教师教学态度进行严格把控。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构建校园文化体系,组织多样化教学;发展校园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组织,将被动式的体育锻炼转变为主动式的体育锻炼,借助体育校园文化完成德育目标,培养具备健康体魄和正确观念的新时代人才;搭建校企就业平台,与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对口,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专业化。

其二,改进教学模式,搭建“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一方面,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应着眼于丰富体育教学实践内容,扩大健康教育知识范围,注重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突出专项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增加课内竞赛在日常教学中的比重。体育教学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理论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却不能灵活变通运用,这是目前体育教育中的一大通病。在教学实践中破除传统教学模式,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和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改善网络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优化网络教学模式,搭建“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以政策支持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教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教学向家庭延伸,塑造“虚实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其三,培养复合型人才。新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新复合型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教育以“怎样培养体育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为发展方向,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贯彻“一切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为了学生一切”;发展的核心是教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教师应为教育和社会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整合社会资源,满足教学创新条件,为教学改革提供优化策略;高校可以借助体育商业化进程,吸纳社会资源投入教学条件改善,为提升教育质量打好基础。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教师的教学创新思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作用点。

5 结语

在实施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教学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探索和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待构建,这是一大难题。本文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质量人才,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整合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高校体育人才与社会岗位相匹配等观点。体育人才合理培养有助于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 邱雪, 吴卅, 等. 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体育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2):1-6,16.

[2] 侯明昌. 大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人才资源开发,2022(6):54-56.

[3] 张博. 在核心素养视阈下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9(5):49-51.

猜你喜欢
人才素养教学模式
人才云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