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在初中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12 06:38:53叶肖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武术动作心理

叶肖

在初中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应用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动作质量,突破心理障碍。因此,深入分析心理暗示对初中武术教学的影响和具体运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依据心理暗示的相关理论,结合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初中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探究心理暗示对初中武术教学的影响,以期能够通过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提高初中武术教学质量。武术教学能有效地塑造和培养初中生的个性,增强他们的体质,磨炼意志,为他们克服在人生、学习中的困难奠定坚实的基础。青春期的中学生是非常敏感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心理暗示方法,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武术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培养良好心态。教师要充分认识心理暗示的作用,并将其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以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1 心理暗示的内涵、特点及应用

1.1 心理暗示的内涵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方式,在被暗示者无防备的情况下,合理运用环境、动作、语言等其他有利条件,隐晦地刺激被暗示者的潜意识,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向某种行为产生倾向,从而对被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实践证明,心理暗示在各种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像武术这类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初中武术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压力,激发他们的潜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1.2 心理暗示的特点

人总是被他人影响的,受暗示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特性,是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具有的一種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和学习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心理暗示是一种间接性行为,与传统的直接教学相比,它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第二,心理暗示具有激励作用。教师不经意间的话语、肯定的手势、眼神等,都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树立自信心。第三,心理暗示具有多重性的特征。心理暗示不仅能够磨炼学生意志,而且还会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行为方式等产生多重效果。在武术教学中合理应用心理暗示,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问题,并运用委婉、含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推动其进步。

1.3 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暗示方法,以显性或隐晦的方式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学生,达到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从而产生教学和激励的效果,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跳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初次接触横杆,心理压力较大,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降低横杆高度或者利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改变外在环境,暗示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发挥学生主体性、塑造独特人格等重要作用。心理暗示法以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的原则,侧重开发无意识的潜能,并极力使它与有意识的活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武术教学也属于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他又和一般的球类和田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相比而言,武术教学更加注重技能的连贯和心理上的突破,也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二者的和谐统一。

2 初中武术教学的特点

2.1 以基本功练习为主,重视基本动作训练

武术基本功是武术教学和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专项锻炼的基本内容,对学习武术套路、攻防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增强体质、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均有显著的效果。根据身体部位的不同,基本功大致可分为肩臂功、腰功和腿功,进一步细分包括不同的步型、手型、跳跃、平衡和跌扑滚翻等。这些基本功训练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及要求修正身体基本姿势、增强专项能力,是武术的基础训练。

基本动作是指某一项技术内容或一个完整套路组合所必须掌握的基础肢体行为,也可以是套路里的规定动作。例如,手型(冲拳、推掌、勾手)、步型(弓步、马步、扑步、虚步、歇步)等,基本动作是学习复杂动作和高难度动作的基础,抓好了基本动作的练习,将对武术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以讲解示范为主,强调动作节奏

在武术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掌握且频繁出错的技术动作,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处理繁难复杂的动作时,应把整个动作变化的细节分解成几个独立的动作,采用慢速示范、边讲边做的方法进行教学,最后连贯完成整个动作。武术很重视整体的演练节奏,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武术技术,追求形似,而且要注重动作的内在意境,追求神似,以加强动作的节奏感,提升演练水平。

2.3 以学生为主体,塑造健康心理

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容易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在武术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对学生而言只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而武术作为一种对技术和品行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启蒙者,要成为精神的塑造者和武术的传承者。同时要认识到,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地改善和优化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才能很好地保证武术教学质量。

3 心理暗示对初中武术教学的影响分析

3.1 积极作用

首先,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树立自信心。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而是因为之前多次尝试标准动作的失败导致他们失去了自信,无法完成训练任务。长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状态,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此时若教师合理运用心理暗示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其树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自己的障碍,完成动作演示。其次,在演练水平方面,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动作富有节奏感,快的动作组合令人激情澎湃,慢的动作组合令人赏心悦目。难度动作方面,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促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突破难度动作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对他们当前的学习态度、思维状态进行分析,并适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正面的心理暗示,使其建立起初步的自信。同时,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身的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面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突破自我,完成练习。

3.2 消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到来自教师、同学、自身、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他人的肯定或否定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技术的学习,而消极暗示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会收获不同的结果。所以,当人受到外部的暗示时,再加上某些负面的情况和消极的心态,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特别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将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消极的心理暗示会阻碍学生发展,严重的还会成为其心理障碍,导致技术动作无法按照规定难度完成。

4 心理暗示在初中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4.1 环境暗示

环境暗示是一种通过改变周围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武术教学情境的创造与改变,会对学生的训练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常常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表现,有针对性地调整外部环境,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心理暗示。比如,在武术里常见的空翻练习,学生往往由于害怕头碰到地而不敢进行练习,对于空翻一时无法接受,对其有排斥的心理。特别是多次练习之后,由于多次的失败加上身体的疼痛,表现出对空翻的畏惧。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增加海绵垫厚度,让学生不会倒在硬物上,还可以在起跳处增加一块踏板,让学生借助外力使自己更加轻盈,从而增强成功完成空翻的自信心,实现自我超越。

4.2 语言暗示

语言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工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语言来传授知识,也可以利用语言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暗示。语言暗示是教师用最简洁、最形象的语言来提醒、启发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积极的心态下进行练习。比如,学生在练习旋子转体时,为使他们能抓住动作技巧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在学生起势时,及时进行“摆臂”“塌腰”“抱臂”“看肩膀”等要点提示,对于胆小、体弱的学生可以事先进行鼓励性提示,“转不转体没关系,只要旋子能够做好,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诸如此类的鼓励性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启发学生去体會难度动作里的技巧,帮助其完成完整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还是不能完成动作,那么就可以把表扬作为重点,对学生的失败因素进行分析,让他们产生真正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从而使他们能够抛开心理障碍,敞开心扉,积极地与教师合作。

4.3 身体暗示

身体暗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身体语言,如眼神、动作、手势等来进行暗示,以起到传达、转化和激励作用。武术教学是一种很直接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主要靠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师不但要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且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既能把正确的动作演示出来,又要迅速地把学生的错误纠正过来,并且指出其中的差距,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练习。教师的示范在武术教学中起到了教育、榜样和引导的重要作用,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能使学生充分欣赏,并对动作产生较大的向往。除此之外,教师在武术教学中,除运动的过程需要有动作的提示外,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应该有对应的身体提示。例如,学生做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如果出现失误,就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4.4 他人暗示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都富有朝气、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实践证明,通过他人暗示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微妙的氛围,即暗自较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甘落于人后。完美完成动作的学生通常会受到教师的鼓励及他人的赞美,那么就会在无形之中暗示没有受到鼓励的学生继续努力,直到熟练地完成技术动作。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优秀学生展示,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生刻苦练习,达到预定目标。

5 结语

心理暗示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武术动作、培养积极的训练心态,而且还是教师纠正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基础的心理暗示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武术教学中,还要能够准确掌握心理暗示的规律和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进行心理暗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科学有效地利用心理暗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莉. 积极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0):115-116.

[2] 樊静, 郭飞. 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6):546-548.

[3] 秦华. 论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3):137-138.

[4] 从师徒到师生: 教学关系转变后学校武术教育的时代之思[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65-70.

猜你喜欢
武术动作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