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内容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诗歌,不仅记载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在我国历史文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男性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女性审美习俗大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虽然《诗经》对女性的束缚并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但其作为审美主体的地位已经被剥夺,在两性审美中处于弱势。本文在了解《诗经》记录的文学作品后,主要探讨其中蕴含的女性美标准,深入研究《诗经》对当代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诗经》 女性美 当代文学
《诗经》中记录了两千年前中国古老祖先在黄河两岸吟唱的动听歌曲,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劳动的愉悦之情和艰辛磨难,还表达了追求爱情时的纯朴新生。根据众多文献记录分析可知,《诗经》是由孔子整理记录的,从诞生之日开始,便是历代艺术家着重表现的题材之一,标志着我国文学历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在我国文学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诗经》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首先是指“风”,其中包含了周南、郑风、王风、卫风、秦风等一百六十篇;其次是指“雅”,其中分为三十一篇大雅,七十四篇小雅;最后是指“颂”,分为三十一篇周颂,五篇商颂,四篇鲁颂,这些诗篇从原来性质讲就是歌曲的歌词,但直观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展开了一定批判,因此是目前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关注的焦点。
一.女性美的标准分析
1.外在美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都会刻画淡然美丽的女子形象,其中《诗经》就记载了大量描写女性之美的优美语句,不仅涉及外貌描写,还蕴含丰富情感。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几点:首先,形象美。在《诗经·卫风·硕人》中,作者利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生动形象刻画了卫庄公夫人的柔美,细节描写了夫人的手指、眉毛、牙齿、皮肤等,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经典的东方美女形象,同时还表现出了主人公的愉悦心情,向读者塑造了一位期待爱情的小女人形象;其次,容颜美。在《周南·桃夭》中,作者利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出了女子等待出嫁时的场景。虽然语言简单,但包含内容丰富,将女子的容颜和桃花联系到一起,让读者通过娇艳的桃花想象到女子的容颜,并依据桃花旺盛的生命力来表现女子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最后,发型美。在古时候,女子的发型是非常关键的装饰物,能帮助女子修饰自己的容颜,因此在《诗经》当中有很多描写女子发型的优美句子,现代学者在深入研究时,能更加完善地了解当时社会女子的外貌形象和柔美特征[1]。比如说,《小雅》中的“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虿”等,都细致刻画了女子头发浓密顺滑的特征,能让读者更加直观想象古代女子的法式和发型。
2.内在美
首先,勤劳孝悌。古今女子的社会地位存在较大区别,前者要遵守三从四德,因此在《诗经》当中有很多描写女子作为家庭妇女的品德之美,比如說“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向读者呈现了古代女子焦急洗衣服,想要回家探望父母的场景,直观体现了古代女子孝顺父母和辛勤劳动的优美品德;其次,吃苦耐劳。虽然古代男子和女子之间存在体力差异,但她们同样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并且这一思想精神延续到了现代。比如说,《采葛》中的“彼采葛系,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不仅细致刻画了女子勤劳的人物形象,还借助违背常理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虽然学者在研究时发现古代女子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精神,但因为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要结合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温柔善良。这一品质是东方女子的独特内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表达了对女子的赞美之情。比如说,《燕燕》中的“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通过描写燕子双飞的场景,形象刻画出女子深受离别之苦,但依旧温柔鼓励对方的人物形象,以此表现出女性的温柔善良[2]。
3.感情美
一方面,勇敢追求爱情。爱情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体裁,不管是夫妻分离的凄美爱情还是比翼双飞的浪漫爱情,都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并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在古时候,大部分女子爱情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只能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因此很容易产生凄美的爱情故事。在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后,依旧可以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3]。比如说,“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生动刻画了女子追求爱情的具体景象,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女子勇敢追求爱情而付出的努力,而这种精神和情感在现代也很少有女子可以做到;另一方面,勇敢反抗束缚。虽然东方女性美的类型具有多样性特征,但现有文学作品中传递的勇敢反抗之美,依旧是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古时候,女子的地位普遍偏低,她们无法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但有部分女子不甘于现状,勇敢反抗了命运的束缚。比如说,“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主要描述了一位有妇之夫纠缠另一位女子,但遭到了这名女子的拒绝,这不仅呈现了女子自尊自爱的优秀品质,还刻画出女子在面对不公时永不屈服的态度,令现代人为之感叹。
二.《诗经》对当代文学作品发展构成的影响
1.文学价值
《诗经》作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发展的起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内容,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文化历史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对当代文学作品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诗经》在已有诗歌体裁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全新体裁,也就是四言体[4]。虽然我国诗歌诞生的时间更早,但在实践发展中并没有形成固定形式,大都以二言为主,一直到出现《诗经》后,我国诗歌才形成比较稳定的写作题材。需要注意的是,四言体并不是唯一形式,其中还包含一言、八言等各种句式,后代的五言和七言诗等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同时,《诗经》的押韵形式也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有效依据,比如说双声叠韵、复句、排比等,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都可以找到。除此之外,最能展现《诗经》文学价值的是艺术表现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比兴,这是当时社会环境下诗歌艺术的创作结果,现已被广泛运用在诗歌等文学创作中。
2.史学价值
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诗经》充分展现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阅读其记载的诗歌可以更好认识理解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诗经》包含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涉及社会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比如说艺术、文学、民族、军事、经济、政治等,比如说有部分诗歌记载了西周各族的起源、发展、朝代更替等,有部分诗歌展现了奴隶主不劳而获和贪婪成性的不良思想,由此表达出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有部分诗歌描写了征夫对战争的哀怨恐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部分诗歌则描绘了妇人对出征人的怀念。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时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灾难,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悲痛之情,还深入刻画了当时贵族人们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等,这些内容都是当代历史学家研究探讨的主要依据,为社会经济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依据[5]。比如说,通过了解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农业发展方向、建筑工艺技术、婚姻爱情状况、祭祀殉葬制度、民间风俗习惯等,既可以为新时代下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丰富资料,又能从中发掘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
3.教育价值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工作的基础教材之一,在社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展现出了重要意义。首先,《诗经》编写记录在春秋时期,主要作为学乐和诵诗的教本,宴享、祭祀时的礼仪歌辞,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表达情感。利用赋诗实现外交往来在春秋时期的应用范围极广,因此《诗经》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时,赋诗言志还具有另一功能,与《诗经》的文学功能具有一致性,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文学作用和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发展中的雏形[6]。在《诗经》当中有很多作者都是利用诗歌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的基本态度,以此达到劝诫、赞美、讽刺、歌颂等目的。而《诗经》的另一社会功用是宣扬和落实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基本思想,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诗经》的产生是士大夫们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比如说,孔子就非常重视《诗经》,曾多次要求弟子和儿子学习应用;其次,从历史研究角度来看,《诗经》全方位和立体化地展现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几乎包含了社会建设的全方面,后世学者可以根据诗歌记载,了解文王、武王、泰王等人的辉煌功绩,这就证明《诗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虽然这些史料记载融合了大量的神话内容,但无法否认其中包含的历史事实[7]。同时,《诗经》中还描写了大量的景象、技术场景等,为当前历史学者研究既是民俗资料提供了有效依据,比如说《天作》是指成王祭祀祁山,《昊天有成命》是指教祭祀天地识,这些诗歌篇章充分表现了西周时期,人们对祖先、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主要利用祭祀歌颂的形式,展现当时人们对帝王和祖先的良好起源和敬天畏命的深厚情感,属于非常重要的民俗材料;最后,西周时期的文化特色非常鲜明,在传承前朝礼乐文化的同时,又会影响后代的文化传承。其中,礼融汇了西周时期的丰富思想和管理制度,而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丰富的礼乐文化,为新时代学者研究保存礼乐文化提供了有效依据。
4.社会价值
一方面,《诗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学习的基础内容,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民族精神,还对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发展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稳定有序、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任务,而这些元素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8]。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不管是文化传承还是经济建设都蕴含较多的负面因素,比如说理想信念不坚定、诚信危机大面积爆发、道德伦理出现问题等,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德育教育不到位。而结合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研究其中蕴含的理论思想和道德品质,既可以帮助现代人明确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又能熟练掌握社会沟通交流的礼仪方式。从当代文学创作研究角度来看,《诗经》作为五经之首,不仅是人们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还为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塑造提供了有效依据。比如说,《国风》中有很多描绘亲情倫理和爱国精神的诗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也有部分诗歌批判了政治文化和道德品质,直观呈现了社会中低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怒,以及对当时社会发生战争的控诉,这对当前社会文学研究和国家建设发展而言具有警示作用,符合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需求,能引导社会居民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诗经》当中还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展现出了重要价值。首先,天人和谐的基本思想。儒家思想在发展传承中,更加注重寻求个体之间、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人类长远发展的幸福自由[9]。其中,《诗经》是基于中国农业文明基础提出的,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们根据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且具有敬天为名的农业文化心态。这与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主题相符,将其融入到文学创作和经济建设中,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人们的意识觉醒,这一体现在《诗经》中非常显著,比如说,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了解到主体的存在等,很多作者在描写意象场景时,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观念,不仅表现出了个体智慧和力量,还充分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此生动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最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参与农耕的民族之一,在经过漫长的采集、捕猎、畜牧、农耕的生产过程后,逐渐发现了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的发展规律,并由此安排一年的生活作息。而《诗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百科全书,不仅准确记录了日月星的运行规律,深入了解了历法记录过程,还为读者呈现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这为展现当时社会环境下我们祖先的观测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础保障[10]。同时,将其呈现的丰富思想和写作技巧,直接或间接引用到当代文学作品创作中,既可以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条件,又能从中掌握更多写作资料,为表现新时代女性之美提供有效依据。综上所述,《诗经》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之美,虽然描写内容、表达方式、技术手段等存在较大差异,但依旧可以在简短话语中观察判断古代东方女子的独特魅力。因此,在研究女性之美时,可以结合《诗经》进行阅读分析,以此为当代文学研究创作提供有效帮助。同时,《诗经》还包含了一定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结合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人文习俗,研究《诗经》中提出的各领域知识和表达的丰富情感,既可以为当代文学研究呈现具有丰富层次的历史文化,又能从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因此,《诗经》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张军强.浅谈《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6):131-132.
[2]吴小利.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诗经》中的女性美学[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1):78-79.
[3]张溶.浅析《诗经》中的女性美学[J].颂雅风,2020(14):30.
[4]李笑笑.两河之间:《诗经》在楚地的流传发展及其认识价值[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6):80-88.
[5]李娜.汉魏《诗》学发展与《诗经》名物释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3):64-74.
[6]周密.《诗经》《古诗十九首》中感伤意境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7):166-169.
[7]熊芳藩,吴文文.早期《诗》的流传与儒家《诗》学思想的发展——基于简、帛《五行》引《诗》的讨论[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1):69-76.
[8]宁小雨,张世蓉.高低语境文化论视角下《诗经》英译对比研究——以《小雅》中“鹿鸣之什”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7):99-102.
[9]许妍.论《诗经·卫风·氓》的悲剧原因及影响[J].青年文学家,2022(12):135-137.
[10]樊宁.清儒惠栋汉学思想的演进理路——以其《诗经》学为考察中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5):56-71.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