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延庆区
[摘 要] 延庆区作为北京市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自1983年至今40 a来,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484.09 km2,预计到2023年底将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覆盖。但是,近10 a来延庆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已成为困扰水土保持措施持续发挥效益的难点。以延庆区已建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对管护办法出台滞后、管护经费落实不到位、管护体系运行不畅、管护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障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扎实推进,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持续发挥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0941(2023)05-0012-03
1 基本情况
延庆区隶属北京市,地处北京市西北部,距市区74 km,总面积1 994.88 km2,其中山区、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2.8%、26.2%和1%。延庆区平均海拔500 m以上,其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中间凹陷形成妫川盆地。延庆区有4级以上河流46条,其中1级河流2条(妫河和白河),全区共划分有85条小流域,分属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三大流域,是首都西北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生态屏障,属北京市7个生态涵养区之一。延庆区作为北京市最为独特的远郊区,是北京唯一的关外区,与市区之间有群山相隔,特殊的区位不仅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自然环境资源,更积淀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是游牧文化与中原农业文化交融相生的历史见证。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全区制造业等工业项目发展受限,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经濟发展较全市其他地区滞后。
自1983年至今40 a来,延庆区秉承“绿色发展,生态立区”理念,把水土保持工作放到首要位置,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沟域经济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484.09 km2。根据《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公报》,2011年延庆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40.78 km2,根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2022年延庆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6 km2,11 a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9.42 km2。自2007年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来,已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79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6 km2,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达93%(按条数计算),预计到2023年底,延庆区将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覆盖。但是,近10 a来延庆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已成为困扰水土保持措施持续发挥效益的难点。
2 管护的必要性
良好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探索实践“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主要手段,是破除“重建轻管”藩篱的关键。因此,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落到实处迫在眉睫。
2.1 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需要
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可使治理成果高效、持续发挥生态效益,有效促进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为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库)”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的目标提供保障。
2.2 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村容村貌美起来,更要让人民群众富起来。扎实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能够确保小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在维护农村生产、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更能提高经济林果品数量、质量,为因地制宜打造的民俗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奠定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 存在的问题
3.1 管护办法出台滞后
受区域经济发展制约,延庆区在《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指导意见(试行)》出台5 a后,于2022年6月才正式印发《北京市延庆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办法》,从政策层面上讲延庆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整体管护工作较全市其他地区滞后。
3.2 管护经费落实不到位
出台的《北京市延庆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办法》中,尚未配套区级专项管护经费,这是管护工作开展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管护体系运行不畅
《北京市延庆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办法》出台相对滞后,目前全区管护体系尚未健全:一是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及业务指导力度不足,尚未制定年度管护工作要点及监督执法检查计划,区级统筹协调职能落实不到位;二是属地乡镇街道管护水平不高,对辖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内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巡查管理不全面,维护修缮不彻底,损毁上报不规范;三是直接受益主体管护责任不强,管护技能欠缺,对经济林、梯田田坎、树盘、防护坝等水土保持措施的管护不力,导致部分水土保持措施不能持续发挥应有功能。
3.4 管护效果参差不齐
属地乡镇政府、 刘海娟:延庆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村委会的重视程度和经济实力不同,导致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成效存在差异。据初步统计,延庆区管护效果良好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有21条,管护效果一般的有43条,管护效果较差的有15条。管护效果较差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中,水土保持措施“失管缺管”情况时有发生,水土保持措施损毁现象也层出不穷,甚至有的水土保持措施未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已灭失。这些问题不仅浪费了建设资金,而且在民众心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对后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形成严重阻碍。
4 对 策
4.1 充分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
作为区水土保持工作者,一要深入领会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清后期管护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持续发挥作用的现实意义,坚决破除没有区级专项管护经费就不落实管护职责、不开展管护工作的“懒政怠政”思想;二要敢于作为、勇于担当,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严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举措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把做好管护工作作为锤炼基层干部职工能力的重要抓手;三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加快推进管护工作中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用实际行动彻底打破“重建轻管”的藩篱,真正实现从打造“绿水青山”到守护“金山银山”的转变。
4.2 加强宣教培训,推动全民参与
区水土保持管理站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一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教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开展管护政策的解读、宣教,使民众认识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专题宣传活动,将宣教工作融入常态化水政监督执法、水利工程监管、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创建等活动中,突出典型管护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民众参与管护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管护氛围。二要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精心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经济作物保育、村庄美化管护、沟道杂物清理、设施设备维保等专业技能培训,做到监督管理与指导服务并重,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确保学有所用,切实提高受训人员的管护水平。三要保障投诉渠道畅通。通过12345市民热线、政府部门值班值守电话,及时获知水土保持措施运行管理动态及社会面舆情,及时了解民众对管护工作的看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妥善解决问题,有效化解风险隐患,实现管护全民参与的局面。
4.3 强化行业监管,严防人为损坏
区水务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建设标准,打造优质工程,从严扣好管护工作的“第一颗扣子”,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各项水土保持设施高效平稳运行、综合效益持续发挥奠定坚实基础。二要建立管护工作台账。督促指导属地政府建立区、镇(乡)、村三级管护工作台账,明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管护内容、维保期限、考评标准等,优化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到人。三要细化管护工作方案。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方案,督促各级责任主体落实管护工作,确保管护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如期完成。四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密执法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对故意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行为,一经查实坚决予以上限处罚,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公示,以切实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4.4 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持续利用
属地政府作为生态清洁小流域管護责任主体,一要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夯实主体责任。按照“一村一档”管理模式,督促指导村委会有序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充分发挥效益;辖区水务行业管理人员要适时组织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平稳运行。二要统筹发挥乡镇护林员、保洁员等工作人员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水土保持措施损毁时,要及时上报,并妥善做好前期处置;对超出乡镇处置能力的,要及时报送上级部门,并协调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处置。三要督促受益农民或农村集体组织开展经济林、梯田田坎、树盘、 防护坝等水土保持措施管护工作,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
4.5 纳入绩效考核,探索激励机制
区水务局要将乡镇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纳入区级年度绩效考评体系。对管护措施落实到位、管护效果良好的乡镇,在项目上予以适度政策倾斜;对积极开展管护工作、管护效果良好的农户或农村经济组织,在劳务用工或享受惠民富民政策时给予优先考虑。另外,乡镇政府要整合管护资金,探索激励机制,积极筹措、着力推动管护专项资金尽快落地,及时调整、完善激励政策,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护,开源节流。
4.6 严肃执纪问责,杜绝推诿扯皮
区水务局要对管护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加强实地督导,避免纸上谈兵。管护工作进展缓慢、推诿扯皮的,要提请区政府予以通报;问题严重的,要约谈相关负责人,并督促落实问题整改;工作中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的,要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5 结 语
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民众居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后,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提升流域内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蓄水保土、农业增产、民众增收;另一方面,日常管护能够确保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持续发挥效益,巩固水土保持成果,让工程效益持续化、最大化,有利于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刘海娟(1988—),女,北京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8-20
(责任编辑 张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