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健脾法揿针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

2023-06-11 05:35杨琴包海燕汪宇林叶玲玲杨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调神肝郁脾虚

杨琴 包海燕 汪宇林 叶玲玲 杨飞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不存在明显器质性改变,以反复腹痛和排便习惯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占因胃肠道疾病就诊患者的10%~15%[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类型之一,长期腹痛、腹泻症状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行为,导致心理状态发生改变,而IBS 又易受到心理因素的改变导致症状加剧[2-3]。肝郁脾虚证是IBS-D 临床常见中医证候,该证型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4]。揿针属于皮内针,具有操作简易、无副作用等优势,其通过固定于腧穴表面的皮内,刺激腧穴发挥疏经通络、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本文探讨调神健脾法揿针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 肝郁脾虚证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5 月至2022 年1月70 例IBS-D 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资料,仅接受匹维溴铵片治疗为对照组,同时接受调神健脾法揿针和匹维溴铵片治疗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 例,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5]及《2020 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6]中对IBS-D 进行诊断,中医证候(肝郁脾虚证)根据《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7]中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肝郁脾虚证IBS-D 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0~60 岁,性别不限;③病程≥3 个月;④患者知情同意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器质性胃肠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②合并多系统疾病或有严重的基础疾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③近2 周内使用治疗IBS-D的药物或接受针对IBS-D 的针灸治疗;④不能配合治疗及相关测评者。

1.3 方法 (1)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治疗,50 mg/次,3 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调神健脾法揿针治疗。①取穴:百会、印堂、肝俞、大肠俞、期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除百会、印堂外,余穴均取双侧;②操作:患者先取俯卧位,腧穴局部用75%酒精消毒,取一次性无菌揿针(0.20 mm×1.50 mm)刺入肝俞、大肠俞,然后将胶布按压好以防脱落,再嘱患者取仰卧位,按上述方法刺入百会、印堂、期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腧穴,每隔4 h 按压1 次,约1 min,使其局部产生酸麻热胀感为度,3 次/d。每次埋针保留2 d,2 d 后重新埋针。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 周。

1.4 观察指标 (1)肠易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量表[8](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评分:本量表评分由五个方面组成:腹痛程度、频率,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以及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每个内容为0~100 分,满分为5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重。(2)中医症状评分[9]:主症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两胁胀满、纳呆、身倦乏力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 分,舌脉不计分,并计算积分,评分越高,表明中医症状越重。(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0]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评分:两个量表均由20 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按1~4 级计分,其中SAS评分有4 个条目为反向计分,SDS 评分有10 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分值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4)血清5-HT :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 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待检测,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5-HT 含量。上述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评1 次。

1.5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与泄泻相关的理化检查正常;显效:大便次数2~3 次/d,近似成型,或便溏1 次/d,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与泄泻相关的理化检查显著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和质有好转,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与泄泻相关的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偏态分布以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IBS-SSS 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IBS-S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IBS-S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IBS-SSS 评分 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244.7±30.3 86.5±37.4* 13.2±4.6 3.9±2.4*对照组 38 243.1±31.8 129.4±36.2* 12.8±5.3 7.1±3.2*t 值 0.164 -3.234 0.242 -3.438 P 值 0.872 0.005 0.812 0.003

2.3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60.1±6.5 29.3±4.7* 54.6±4.2 34.3±3.8*对照组 38 58.2±6.7 41.6±5.2* 53.8±3.9 41.9±3.4*t 值 1.154 -5.339 0.333 -4.556 P 值 0.264 <0.001 0.743 <0.001

2.4 两组患者血清5-HT 的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清5-HT的比较 [(±s),pg/mL]

表5 两组患者血清5-HT的比较 [(±s),pg/mL]

组别 n 5-HT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244.7±30.3 86.5±37.41)对照组 38 243.1±31.8 129.4±36.21)t 值 0.164 -3.234 P 值 0.872 0.005

3 讨论

IBS 是一种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缺乏明确的器质性器官改变,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饮食敏感性、炎症、遗传、感染、内脏超敏反应、社会心理困扰、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屏障恶化等多种病理生理均被发现与IBS 的发生密切相关[11-12]。“脑-肠”轴的概念被提出来后,心理因素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心理状态的改变被认识到是既是IBS 常见的伴随症状,同样也是导致IBS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脑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多个并行通路与肠道产生联系,心理应激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释放,从而增加胃液分泌、肠道蠕动、黏膜通透性和屏障功能、内脏敏感性以及黏膜血流,导致消化不良、腹泻或腹痛的发生[13]。肠道菌群的出现让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的联系更为紧密,进一步完善了“脑-肠”轴的理念,学者们发现机体在心理应激的暴露后会改变肠道菌群种属的比例,影响肠道功能;同时,肠道菌群菌种比例的变化也能够通过内分泌信号、免疫信号和神经信号等多种途径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使人体心理出现变化[14-15]。因此,心理因素在IBS-D 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IBS-D 的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中“泄泻”“腹痛”范畴。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和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的脾胃功能紊乱是泄泻发生较为常见病因;同时以往研究认为情志失调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可影响脾胃正常生理机能,在泄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泄泻与肝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郁则气机运行不畅,脾胃升降失调,久之则脾虚,水谷运化无力,导致腹痛、泄泻的发生,故肝郁脾虚症是合并情志异常IBS-D 患者的重要病机。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穴位处方中取头部穴位百会、印堂,二穴为督脉要穴,督脉入络脑,故取之有通督调神之用。现代研究显示刺激百会、印堂穴能够调节大脑组织内相应细胞的生长和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改善负性心理的作用。LIN 等[16]观察电针刺激百会穴对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的影响,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和BDNF 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而接受电针百会穴干预的大鼠BDNF 阳性细胞和BDNF 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且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具有显著改善。肝俞、期门与大肠俞、天枢均为俞募配穴之法,刺之疏肝解郁、健脾祛湿;太冲为肝之原穴,可协助肝俞、期门加强疏肝之功;足三里、上巨虚为胃、大肠之下合穴,能增强健脾祛湿之力,亦即合之内腑之妙用;三阴交为肝、脾、肾之交会穴,针之可协调肝脾,抑木扶土。诸穴合用,共奏调畅情志、疏肝解郁、健脾祛湿之功,切合本病中西医的关键病机。既往已有学者应用调神健脾法治疗IBS-D,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索。耿昊等[17]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到IBS-D 患者双侧海马区与其他多个脑组组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连接减弱,调神健脾针法干预后双侧海马区与这些结构的连接增强,起到调节IBS-D患者情绪和内脏感觉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在调神健脾法的治疗原则下应用揿针,揿针由于其疼痛不适刺激感小,在临床上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且可由患者自行按压刺激穴位,操作简易,临床结果显示调神健脾法揿针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 肝郁脾虚证,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用匹维溴铵治疗患者。

综上所述,调神健脾法揿针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 疗效确切,能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减轻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猜你喜欢
调神肝郁脾虚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