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及教学对策研究

2023-06-11 06:08姚进赵芯禹
文教资料 2023年2期
关键词:质性研究四叶草模型

姚进 赵芯禹

摘 要:为探明学业拖延的发生机制,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本文选择在学业上具有不同程度拖延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获得原始资料,再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建构“四叶草”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心理特征、个体行为习惯、任务性质与外界环境四种因素的作用下,延迟行动、前期低效、后期赶工和完成低质四种类型的行为会伴随产生,在整体上表现为学业拖延行为。针对该现象,本文提出了四点教学对策,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学业拖延 质性研究 “四叶草”模型

近些年来,大学生在学业上的拖延行为愈发常见[1],如不能积极地应对,会对其认知、行为和意志、自身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甚至未来的工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分析相关国内外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2]、成因分析[3],中介或调节影响[4-5],脑机制[6]、干预策略[7]等方面,这类研究侧重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拖延的形成过程关注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拖延形成偏向于内部心理操作,并呈现非线性变化,弄清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研究拖延如何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了解学业拖延形成的关键节点,还可以在拖延的干预上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业成就。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法的方法获取资料,再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揭示学业拖延的形成过程,力求建构出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整体心理结构模型,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抽样

本研究采用强度抽样的方法,选取变异量大和信息强度大的典型个案,样本的取舍标准是该样本能否(或预期能否)提供新的洞见[8],以便促成理论的建构或深化,当新的访谈者不能再提供新的洞见时,被试抽取截止。最终抽取具有学业拖延的大学生5人,没有学业拖延的大学生5人作为对比样本进行访谈。对于如何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拖延现象,主要是根据大学生学业拖延调查问卷结合周围同学和老师对该对象的评价综合判定。

(二)资料收集

通过面对面地交谈,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且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获得问题的理解和深层了解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围绕学业拖延的形成这个核心问题,设计访谈提纲如下:① 你觉得拖延有哪些特征,哪些行为可以被称为拖延;② 拖延的原因是什么;③ 請描绘一下拖延的感受;④ 与之前相比,拖延使你哪些方面有改变?被访谈者可自由发表自己对于学业拖延的特征、原因、感受以及影响的看法,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访谈资料。

(三)资料分析

1. 基于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过程

本研究主要分析方法为扎根理论,是通过实际观察与归纳原始资料,总结概括形成系统的理论。首先将收集资料的基础系统化,进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寻找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最后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本研究应用的软件为QSR Nvivo11.0(简称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该软件通过三种类型编码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构念频数,综合分析收集的访谈文本和访谈音频,接着将无结构非数值性的资料进行索引和归纳进而理论化,然后归类,最后建立理论模型。[9]

2. 登录与开放式编码

将访谈过程记录音频以及文本材料导入Nvivo11软件中对其进行逐句逐词分析斟酌。以“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为问题核心,在提取个案资料中有关的意义单元后,将其拆解划分形成节点,归类节点,使每个节点具有相关意义的初始概念,组成分析单元。

3. 类属分析: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

继续在Nvivo11软件中对材料进行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该过程在开放式编码形成的节点的意义,总结提炼其内在含义进行合并归类,形成二级编码。在主范畴的基础上,将其理解抽象化,使用编码范式从表现、因果、主观感受等方向发展主范畴的特征与维度,衡量其相互联结的内在意义形成三级编码。

4. 理论模型构建

理论模型的构建是质性研究的最终环节,通过对材料的三级编码探究发现有关“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获得拖延行为形成的核心范畴,将选择性编码中的各个节点联系访谈材料,构建理论模型的初步形态。深入分析节点含义以及各种不同范畴之间的联系,对初步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反复验证与修正,最终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体系。[10]

5. 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研究信度方面,制订合理的访谈提纲,及时检查访谈内容以求访谈资料具有可靠性,在进行资料分析时,进行审视与对比各资料之间相同编码的连接,寻求正反论证,从而保证研究信度。在研究效度方面,本研究采用同行反馈法和参与者检验法两种方法保证研究效度。同行反馈法检验邀请了三名同行(其中两名心理学讲师,一名副教授)进行阅读,请他们就研究描述型效度、解释型效度、评价型效度和推广型效度进行评价。采用5级计分方式,每种类型效度得分,采用的是三名同行的平均分。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描述型效度平均4.67分,解释型效度平均4.67分、评价型效度平均4.33分,推广型效度平均4.33 分,可见四种类型的效度评分均较高。同行普遍认为本研究对学业拖延模型的描述比较客观、系统,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参与者检验法是邀请了访谈的所有成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描述型效度平均4.75 分,解释型效度平均4.65分,评价型效度平均4.55分,推广型效度平均4.50分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结果

(一)有关学业拖延形成的各因素(各级编码的结果)

首先,本研究关于学业拖延的心理因素共涉及301个参考点(意义单元), 在此基础上抽取出 27个相对独立的初始概念(码号)。此外, 本研究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多次检视的过程中发现不仅内在因素影响学业拖延的产生,个别外界因素也推动拖延的产生。 按照上述研究方法区分内外因素, 将每个码号依据所包含的参考点数多少依序纳入编码系统。其次, 围绕“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 通过比较将27个码号归类萃取为12个更为精练的码号(见表1)。最后, 在本研究中, 通过对照案例的比较分析,学业拖延形成共构建出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任务特性、外界环境4个主范畴(见表2)。

(二)学业拖延形成的“四叶草”模型

在本研究中, 通过对照案例的比较分析,将8个以学业拖延的表现为中心的影响拖延的内外部因素划分为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任务性质以及外界环境四个主范畴。其中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是构成学业拖延形成的内因,而任务性质和外界环境影响则是学业拖延行为形成的关键外因,提出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四叶草”模型(见图1)。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由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任务性质与外界环境四个因素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共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心理特征

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心理特征因素包括对任务的排斥、性格特征、心理压力三个方面。其中,对任务的排斥包括个体对自己的学业任务的行为缺乏动力、不感兴趣、抵触、逃避。性格特征包括懒惰,面对任务犹豫不决,得过且过,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从而选择不作为;时间观念不强而盲目信心,面对自己规定的学业任务,常常把握不好完成的时间,认为自己的能力相对于自己的学业任务是完全能够轻松胜任的;对待学业任务的态度是拖延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它通常可以包括对待学习课程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老师和学校的态度。心理压力包括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增多,学业压力倍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2. 行为习惯

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的行为习惯因素分为个体的学业拖延习惯与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两个方面。其中具有长期拖延倾向的个体在面对拖延任务时,会习惯性地对自己的计划熟视无睹,而在其生活方面存在拖延的个体也会影响对学业任务的态度。

3. 任务性质

任务的性质也会影响学业拖延的形成,其中任务的难度大小对于学业拖延的形成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学业任务难度过大时,大学生没有能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就会挫伤其自信心,对学业任务的完成没有把握,那么大学生则会对任务进行安排与理解,拖延行为的产生源于对学业任务做更好的准备,后期在进行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效率提高;当学业任务的难度过低时,大学生会认为自己在任务上花费的时间较短,那么前期就不会动手,后期则迫于截止日期的压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 外界环境

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的外界因素分为他人影响和其他学业任务影响。研究表明当个体受到外界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影响,会在自己的认识、知觉、判断上表现相同于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于是周围人的拖延行为则影响到个体,使个体产生同样的拖延行为。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当前娱乐方式也日益增多,手机是当前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任务时最大的阻碍,不具备良好自控能力的大学生较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拖延行为。[11]其他学业任务方面包括学业任务的挤压、繁多导致个体忙碌,不能协调各任务的进程,成为学业拖延形成的又一外部关键诱因。

三、讨论

(一)学业拖延的“四叶草”模型

1. 学业拖延的形成因素

大学生的学业拖延是由个体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任务性质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造成大学生前期行动效率低,后期匆忙着手但完成任务质量低下的行为倾向。个体的任务特征与排斥心理造成大学生主动拖延,自身的压力使其计划延迟、行动效率低下。而由于学业任务的难度较易或过难,大学生则会选择在限制期限之际进行较高效率的行动,应付学业,完成质量低下。久而久之,拖延的产生逐渐形成习惯,影响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的人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拖延倾向逐步加重。

内部心理因素与外部关键诱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拖延心理机制?本研究对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都进行了研究,得出外部诱因对于拖延也很关键,这与拖延行为的概念模型和拖延决策模型有所不同。由普洛西(Procee)等人提出来的拖延行为的概念模型,主要展现了拖延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任务相关的因素、个性特性因素以及状态特性因素,主要是个体内部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没有分析客观因素的影响。[12]同样由张顺民和冯廷勇两位研究者提出的拖延决策模型提出,个体对于拖延的决策主要在于是否拖延与拖延到何时两个方面,由个体根据任务性质的选择构建任务效用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分为存在截止日期时效用随时间的变化和当不存在截止日期时效用随时间的变化的两组幂函数对拖延行为的解释,是个体进行学业拖延时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研究。[13]以往的研究旨在研究拖延的内部心理因素,基于学业拖延的“四叶草”模型的结果, 本研究得出外部关键诱因中任务的性质及其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会使个体产生排斥心理与压力等负面的情绪体验,造成拖延倾向,外部因素诱导个体产生故意拖延的想法,从而形成稳定的拖延心理机制。

(二)学业拖延的教学对策

通过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四叶草”模型可以看出,学业拖延的形成主要由于个体的心理特征、个人行为习惯、外界环境和任务难度四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形成前期低效、延迟行动、后期赶工、完成低质的状况。因此,相应的教学对策也基于此展开。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主要是因为难度适中的任务可以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紧张度,让其将一定的精力投入任务中,既让学生感觉在前期不能放松、推迟,又不产生过高的压力而厌烦该任务。如难度过高或过易,都会使学生轻易地放弃该任务,产生拖延心理。其次,加强过程性检查,特别是对前期、中期的检查,避免学生因为有不好的生活习惯而产生拖延。大学期间的许多课程只在期末的时候进行一次检查,有些考查课甚至没有检查,这导致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养成了“得过且过”的心态,只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进行突击赶工,其质量可想而知。因此,需要在前期、中期和终期都进行检查,并且注重最终任务完成的质量,可有效避免拖延行为产生。再次,加强外部環境的管理,使勤奋积极、不拖延成为整个团体的重要氛围。团体氛围的塑造要求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积极表现,与拖延相关的任何心理与行为都不予鼓励,甚至可以施加一定的惩罚,最终形成稳定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不自觉地积极努力地学习,完成任务,杜绝拖延。最后,加强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积极、勤奋的性格。教师可以在良好团体氛围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人的积极心理和行为进行塑造,促使其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杜绝拖延。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获取资料,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进行整体性探究,摆脱以往量化思维的影响,探索学业拖延的这种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个体导致拖延行为产生,并提出理论模型,为今后的大学生学业拖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业的进步,使其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业任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此外,本研究提出的教学对策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为其减少学生的拖延行为提供支持。

但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如研究样本皆为大学生,得出的理论模型难以推广到其他的学生群体,并且由于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研究过程含有一定成分的研究者的主观分析及描述,理论结果还需要进行量化验证。

四、结语

本研究圍绕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得出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四叶草”模型,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主要由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任务性质与外界环境四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从而形成拖延,并表现为前期低效、延迟行动、后期赶工、完成低质。因此,在学业拖延的干预方面,可对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与外界环境、任务性质四个因素进行适当的调节与干预,减少大学生的学业拖延。

参考文献:

[1] 罗杰,陈维,杨桂芳,等.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其拖延行为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5):692-698.

[2] 房立艳,张大均,武丽丽,等.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类别特征:基于个体中心的潜在类别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20-25.

[3] 滕飞.个人组织匹配对新进科研人员工作拖延的影响机制——一个整合模型[J]. 软科学,2020(5):82-87.

[4] 田宏杰.完美主义高标准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5):668-674.

[5] [11] 童星.大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基于我国定量研究的元分析[J].高教探索,2020(3):36-42.

[6] 冯廷勇,王雪珂,苏缇.拖延行为的发展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21(4):586-596.

[7] 杨雪,姜强,赵蔚,等.大数据时代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拖延诊断与干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7):51-57.

[8] [9] [10] 傅安国,张再生,郑剑虹,等.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探究[J]. 心理学报, 2020(1):66-80.

[12] 宋梅歌,苏缇,冯廷勇.拖延行为的时间取向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5(7):1216-1225.

[13] 张顺民.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及神经基础[D].重庆:西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四叶草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 STELVIO 四叶草版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四叶草
四叶草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