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飞 佟晓露
摘 要: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应深刻理解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具体内涵,认识到新时代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做好政治动员,不断提升党在师生员工中的认可程度;积极做好价值引领,帮助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好组织领导,推动高校将党的指示精神、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关键词:党的领导 高校 全面领导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列宁也曾对共产党的性质发表过客观解释:“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3]由此可以看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在教育工作实际中总结出的客观规律,这一认识为开展高校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为教育事业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行动依据,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坐标。
一、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其新在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伟大的精神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样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由此看出,近些年来,高校的工作从坚持党的领导逐渐转变为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改变是党应对当下教育时局所做出的正确决策,是理论的出新,是实践的深化,能够更好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能够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将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大优势、最本質特征充分彰显出来,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所培养的是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之任,确保党的使命坚定、方向正确的接班人。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应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长远目标要求的客观实际,寻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下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大思政课建设,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新时期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立德树人应明确两个问题,即“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问题。高等院校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所谓的立德是指有计划地、系统地提升青年的道德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5]“明大德”要求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旗帜鲜明,在风险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人民总体战”的优势,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前景、民族命运融为一体。“守公德”要求青年学生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以道德为榜样,以行动为方向,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增强规则意识、公共意识、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严私德”要求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应树立良好的家风,学生个人应当加强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不断思考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树什么人”是指高等院校应当培养什么人的具体表述。高校培养的应当是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的教学工作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高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应加强各级党支部活动中志愿服务的比例,发挥自身优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高校发挥自身职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要求。高校应积极加强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实力,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高校是开展科研的主战场,应努力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多角度、多方面培育高端人才,注重高端人才的思想建设、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努力增强高端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分析时代特点、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历史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高校具体运用的重要实践。因此,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选择,一方面,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备一般治理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可以集中资源、协调各方,提升高校治理效率。
(二)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立德树人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当前立德树人工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立德树人工作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储备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工作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努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引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提到,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习近平总书记厘清了“核心价值观”与“德”之间的关系,为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坚实力量,要积极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理好育人与育才之间的关系,积极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思想上辩证地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三)高校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这“四个服务”表明高等院校开展相关工作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长远目标,将始终拥护党的领导这一理念牢记心中。高等教育事业能否按照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是否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能否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能否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的重要前提即是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也是高校各项工作有序合理进行的重要前提。
三、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路径
(一)积极做好政治动员
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应以实践工作为目的。政治动员程度对于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工作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政治动员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政治环境下,政治主体通过特定的政治手段作用于相关对象,以最快速度获得相关人员的支持与拥护,更好更快地将政策、章程落实到位。因此,高校党委应以政治建设为起点,坚决拥护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求院系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明确自身的政治责任,努力践行政治使命,积极展示自身所具备的政治担当,努力扮演好教育者和领导者角色,将党的全面领导和教育方针贯彻落实至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得党对高校的领导工作更加有效,方向更加明确。
从政治动员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首先,应当积极深入高校各级党支部的日常生活,了解支部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实需求,据此协调高校内部资源,不断提升支部成员的政治意识和学习能力,系统有序地开展支部活动,将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其次,在对政治动员对象开展政治动员时,应注重从思想层面深化师生对于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学习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师生认识到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的关键在于党的全面领导。
(二)积极做好价值引领
价值引领是党对高校领导的首要任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面临着多元价值的挑战。如若想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构建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态,做好高校党支部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水准,首要前提便是做好价值引领。价值引领工作需要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通过宣传、引导、培训、监察等多种手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自身的政治使命,培养政治坚定、知识储备完善、堪当大任的优秀人才。
价值引领能否发挥作用,要看师生员工是否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党委应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力,注重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目标在于将主流价值观念深入落实至师生的头脑中,获得师生内心深处的认同,培养价值自觉,增强师生的价值自信。价值自觉在根本上是一种价值意识,是高校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后的自我探索、自我升华。它是高校师生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在师生员工头脑中的具体化。价值自觉的养成是新时代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价值基础。价值自信是指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绝对认可和坚定信任,这种信任源于党对高校领导的全面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先进性。
基于此,首先,高校党委在统筹协调工作时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强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增强师生的民族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得师生明确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价值意义、澄清价值迷雾,让正向价值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推动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高校党委的价值引领工作应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高校师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高校党委在开展价值引领工作时,应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学习,努力创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高校师生接受价值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将其运用至中國式现代化建设中。再次,高校党委应指引师生员工自觉抵制错误思潮,提升各级党支部领导干部的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师生的鉴别能力,在错误思潮来临时,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客观、理智地抵制错误思潮。
(三)积极做好组织领导
高校党组织应积极提升组织领导的能力与水平,培养全局意识,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做出较为客观的决策。高校组织领导主要表现在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上。[7]做好高校顶层设计工作,这是高校办学质量不断进步的现实需求,也是目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人才战略的客观需要。
首先,高校党组织应坚持政治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8]高校的办学方向尤为重要。高校的办学方向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等院校党组织应不断完善党员的管理机制,积极要求党员同志发扬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参加志愿服务,强化思想认识,坚持正确方向。
其次,高校党组织应不断增强组织领导能力,提升对于大局的掌控能力。在依据国家政策制定规章制度时,高校党委应做好统筹规划,高校内部各级党支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和神圣使命,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政治动员的方式与力度,将党的教育方针予以贯彻落实。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好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了解师生的思想状况,既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发挥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学院的主体作用,形成强大合力,确保高校的各项决策与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
再次,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坚持“教授治校”,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新时代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目的在于使高校的各项决策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更加科学有效,更容易被师生所认同。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制度优势,能够使得党组织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能够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化,体现民主化。职工代表大会成为高校教职工建言献策、监督党委工作的重要机构。因此,高校党委应当适当给予职工代表大会权力,广泛听取职工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意见,使得决策更加民主化。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教授治校”,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相关事项应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对于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最后,高校党组织应确保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不断提升执行能力。高校党委应监督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从一线教师队伍中择优选派培养对象,努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选派业务熟练、上进心强、威望高的人员成为党组织负责人,保证领导班子结构完整,能够更加有效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在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时,应明确方针政策的具体要求,为师生引领正确方向,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自觉维护党的名誉、贯彻落实党的指示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高校的执行能力。
四、结语
从历史维度观察党的事业发展路程可以看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党的领导下,高等教育事业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85.
[2] 列宁全集: 第2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 38.
[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5]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6]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建研究会2021年重点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新疆高校的全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