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要重点开展美育。这不仅是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关键举措。传统的高校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比较单一,艺术审美能力比较欠缺,无法适应新时代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我国近年来将加强高校美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推动高校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趋势。实现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是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新形式,能够丰富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内容。探索高校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的新模式,能够推动二者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兴趣;同时,能够推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高校教育现代化转型发展,从而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基于此,文章分析高校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二者创新融合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美育;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高校美育教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融合探索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qy-108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的改革,旨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美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开展高校美学教育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在弘德、启智、健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必须加快推进美育和校园環境文化建设融合的进程,积极建立和落实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确保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地,发挥各方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接受美育的渠道,营造丰富多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1 高校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在高校教育中加入美学教育,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制约,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审美观念,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但就目前高校开展美学教育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效果来看,二者之间的融合并不理想。
1.1 融合方式比较单一
首先,高校对美育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之间的融合没有足够重视。高校在进行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时,没有深入挖掘二者的深刻内涵和共同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繁重的专业课程作业也导致学生对美育相关课程持敷衍态度,学生对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致使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效果不理想[1]。
其次,部分高校在开展美育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上,学生对美术、音乐、舞蹈等相关艺术的赏析能力欠缺,课后也没有开展相关实践来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美育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与课下的教学环节脱节,使得高校学生缺乏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建设的积极性,校园环境艺术氛围比较沉闷。将二者有效融合,旨在通过相应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是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在开展美学教育和建设校园文化时,并没有深入结合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内容比较单一[2]。
1.2 融合程度不够深入
推进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而美学是高校文化艺术活动的理论表达。开展美学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从目前来看,高校美育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融合深度不够。高校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也不尽相同,与之对应的美育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部分高校在开展美育和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时,并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的相关艺术活动缺乏吸引力,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21世纪以来,我国培养人才的路径逐渐拓宽,人文学科的作用不可低估。高校的美学教育是推进人文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3]。但目前高校开展的美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
1.3 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校将美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有利于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总的来说,将美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重点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二者的融合建设中。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多的新技术、新行业,也给高校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在此情况下,高校不得不设置更多的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美学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相关师资力量比较缺乏,考核标准比较简单,这是导致高校美学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美学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无法激发学生对美学课程的兴趣,因此学生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无法发挥主体作用。
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只有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艺术相关学科,才能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但部分高校在推进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时,仍以学校开展的课程和文化活动为主要依托,并没有深入挖掘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4 物质文化建设不完善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在满足校园基本功能的情况下,还应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以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对师生的情绪和心态产生积极影响。加强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能够为学生接受良好的美学教育提供保障,促进美学教育理念与实践融合,推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学校应加大对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聘请专业的园林建设人员美化校园环境,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以校园内原有的办公楼、体育场馆、艺术馆等建筑为依托进行综合布局,合理规划,在保持美观的基础上注重其实用性和协调性。校园环境建设要与高校自身美学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彰显校园文化特色,体现文化内涵[4]。
除此之外,高校应合理拓展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美术馆、音乐馆、科技馆、人文历史馆等,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同时,充分利用这些场馆开展美育活动,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科技发明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 高校美育与校园環境文化建设融合路径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加快推进美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进程,切实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目标和发展优势,探索高校美育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2.1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当前,文化内涵匮乏、缺乏特色成为制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在推进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时,首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和文化内涵,做好顶层设计,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融合发展融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引领学校实现健康、全面发展,顺利实现高校教育转型升级。重视高校的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双向融合,不仅要积极改善校园环境,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还要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根据各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量身定制两者融合发展的方案。
除此之外,高校应积极调查学生对人文教育和美育的相关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由于各高校所在的地域不同、生源质量不同,文化发展历程也有一定的差异,高校应该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中[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深厚的美学文化底蕴,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还能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创新美育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形式。
2.2 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深厚的师资力量是高校推进美育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在融合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时,要重点强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高校美育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之一。高校在开展相关艺术赏析课程时,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是处于“一边倒”的状态,即艺术赏析、文化建设等课程大多是为提高艺术生的专业水平而开设的,针对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的美育类基础课程较少。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课程上下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也很难发挥美育育人、校园文化培养人的根本作用。高校必须从根本出发,强化师资力量,调整师资结构,扩大美育范围,强化各课程之间的衔接,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效果。
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本质上都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所以,要将高校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融合推进,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效统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美育贯穿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始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是保证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效果的重要保障。高校美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形式和内在的驱动力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谋而合,具有共通性。高校应积极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切实推进两者融合开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除此之外,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能够对教学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针对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整改方向。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估机制,才能使教学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6]。
2.4 开展多元化合作,推进两者融合发展
近年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自身也应积极落实教育政策,实现转型发展。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是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一。高校应积极与校外企业、艺术团、文化艺术展览馆、科技馆等合作,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合作,丰富高校学生的文化生活。
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美学教育为基础,以交叉学科为特色引领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多元化的合作也能拓展学生提高艺术文化素养、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实现个性化育人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对美育和自身的发展有着个性化的追求;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进高校环境文化建设,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3 结语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将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校必须积极打造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推进美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才能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文小武.学校美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J].文理导航,2023(5):25-27.
[2] 王雅琼,崔博丹.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6):136-140.
[3] 郑喜.延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视觉艺术审美教育研究[J].绿色包装,2022(12):64-67.
[4] 路影.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6):102-104.
[5] 吴冰玉.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探析[J].公关世界,2022(22):90-91.
[6] 孙之博,高家骥.美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校园环境设计为例[J].湖南包装,2022,37(5):196-199.
作者简介:徐亮(1982—),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