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
内容摘要:《红楼梦》作为一本中国古典长篇世情小说,不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更是体现出了作者的某方面的教育思想,比如较为重视女性读书受教,体现出与当时现实社会所想违背的男女平等主张等。《红楼梦》虽不是一本教育专著,但在作者刻画一个个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过程中,却也给女性教育指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便以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兼之明清文学史、教育学、女性心理学等,并借助纪录片直观性赏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从而形成当前语文教学热潮中所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红楼梦》 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女性教育 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2年4月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先生在提及新课标相关信息时明确说到:“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便足以见得在如今核心素养的倡导之下,如何能更好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成为了当下的研究趋势。
而所谓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便是指以语文学科内容为核心,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辅助性资源,选取一个颇具融合性质的主题作为本次需要重点探讨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运用一系列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来共同完成本次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更能了解到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世情小说,亦是成为了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整本书阅读单元任务,而世情小说既然以叙写家庭生活、爱情婚姻为中心内容,女性便是其中不能缺席的重要存在。這其中不乏有从传统的礼乐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深闺女子,比如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薛宝钗,其端庄大方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中,但在阅读时却也能感受出来其拘谨,过于恪守理智,继而产生出红学研究中的一个学者们热议的话题:薛宝钗是否真心喜爱宝玉?还是只是认命于当时的社会时代?再者,同样被从小施以习字读书文化教育的黛玉,又为何总会令读者感到其性格的“前卫”?这些细节之处也都是如今一线教师们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中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引导学生的难题,已然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是能够独立阅读这本书的,但要去深层次分析其中的人物情感关系、女性教育思想等还是有待发掘的。因此,本文便以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兼之明清文学史、教育学、女性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一方面为当前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有效抓手,另一方面也能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探索出新的火花。
一.金陵女教:课程实施过程
新课标中,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为了1学分,18课程,两学期,期间教师需要提前预设专题板块并设置相应学习目标,以此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细读文章,进行讨论与交流,并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由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因此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便将前两次课时安排为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中主要人物关系;第三到四课时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女性教育讲座或影片、聆听教师女性教育讲座等,来拓宽学生相关知识点;从第五到第十六周课时开始,组织学生每周汇报自己喜爱的《红楼梦》中女子在文中相关的教育经历细节及所带来的感受,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教育模式给女性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从第十六周到第十八周,教师布置相关家庭任务,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目标理想与对现如今自己所处的教育的想法与建议,尝试与家长进行友好沟通,课上进行分享展示。
(一)思维导图导人物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梳理思维的辅助工具,其中的每个单词或者图像自身都能够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呈现出一种无穷无尽的分之链从中心向四周出发的形式,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出所需的关键信息链式,因此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而《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较为复杂,且各人物背后的情感关系也十分值得深入探讨,因此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借此尝试理清文中主要人物,这对于阅读《红楼梦》以及为之后的主题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可毕竟人物分析的维度较多,思维导图的延展性太强,很容易造成学生绘制时不知从何下手,且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五花八门,但又不能直接给出“模板化”的思维导图来束缚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需要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中解决其中三到五个问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喜好与思路绘制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导图,又能确保思维导图的有效性。问题可如下设置:
1.此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必须解决)
2.这些主要人物的家庭背景都是什么?
3.该人物性格都有哪些特点?
4.该人物的最终结局如何?
5.该人物经历过怎样的教育?
6.你对该人物的看法如何?
……
(二)女性教育知观念
其实在如今的中小学,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已经进了课堂,可对于女性角色、女性社会地位、婚姻观当方面的内容仍未过多涉及,更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且中小学女生生活环境总体还很单纯,所以这方面内容她们恐怕还难以领悟,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语文阅读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关理念,借此授以学生相关知识,以此形成正确观念。
譬如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先可以用一课时时间让学生观看与女性教育题材相关的影片、纪录片等,并分享观后感,以此为开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里,如何选择恰当的影视纪录片便是值得注意的点,如果选择过偏于理论化,很可能不仅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很有可能消磨学生的热情。因此可以选择带有一些剧情与人物,具有积极文学审美倾向的影视纪录片为最佳,例如《女人 Woman》(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讲述2000个女性人物真实生活状况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它能让女孩更好地认识自己,让男孩更好地了解女性,尊重女性)、《女大法官金斯伯格》(教会每个女孩子保持独立的真正含义的纪录片:如果你能遇见白马王子并且一起度过余生,这当然很好,但你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根据劳伦·魏丝伯格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从初入职场到发现问题最后成为了一家顶级时尚杂志社当主编助理的故事)
影视纪录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后感分享展示,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用一节课时的时间来充分结合上一课时所观的影视纪录片,来为学生开展具有系统性与理论性的女性知识讲解。这里面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来增加本次课程的趣味点,但作为已经进入高中学龄阶段的学生而言,不避讳的教授他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女性社会地位,正确解读在当前社会中仍存在的女性职场、女性家庭、女性法律等社会性热点话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阅读汇报品细节
在经过前四个课时的学习后,学生对于女性观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因此从本环节开始,便正式深入到《红楼梦》文本内,引导学生每节课前可选择文本中自己喜欢的一到两名女性角色,通过文本中的各处情节,例如该女子所受的教育形式、受此教育在当时的社会功用、此教育的局限性等,并运用生活经验或者多媒体设备结合中外学者所提出的教育观念或教学形式,来绘制出这名女性角色的受教细节导图,并形成自己的感悟,课上进行交流分享,也可以生生之间进行对比,看看在对于同样一个人物的受教细节分析中,不同的人又会有怎样不同的梳理思路与看法。
例如薛宝钗是曹雪芹笔下才淑兼备的典范。她的身份显赫,出身高贵。且精通诗词歌赋,行为举止端庄大方,不仅如此,还能在人情世故如此错综复杂的贾府依旧深谙人情世故。这都是十分难得的,但文中所有人都只看到了薛宝钗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殊不知也就是她的这种“贞静柔顺”,注定她会遗失一些普通女子的真性情,将自己的所有思想与行为禁锢在条框之下,这才与林黛玉那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一切都与薛宝钗从小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
首先在于德育,班昭《女诫》曰:“女以柔为美。”足以见得我国古代女子教育中,德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智育的培养,这也与薛宝钗在文中多次提及的“女子应总以贞静为主”相呼应;其次对于智育,薛宝钗的知识教育也是从父亲开始的,“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便得以看出,虽然林黛玉已是《红楼梦》中的才女,林如海从小为女儿黛玉请私塾先生,教其习字读书。而薛宝钗亦成为了这大观园中唯一能与其比肩的人了。这里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都提及到了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受教形式——私塾,私塾在古代为民间私人所办,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教育形式,其前身可追溯到汉代的书馆,在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三字经》、《百家姓》等极具影响力的蒙学教材;最后在艺术与劳动教育方面,薛宝钗虽然已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在传统女红方面却也丝毫不落下,不仅对于自己,哪怕是自己身边人也都在时时规劝其学好女红之事。如林黛玉在贾母的宴会上说出《牡丹亭》、《西厢记》里的句子,薛宝钗私下对她进行了一番规劝:“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四)家校互动促交流
如此,在经过了系统地理论与文本人物分析之后,学生已然通过《红楼梦》的专题学习对于女性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可如何将这些观念变得更具现代意义呢?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以此为感悟,去和父母有一个更深的交流。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实很多对于自己某方面较为突出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这就可以和父母有个较好地沟通,得到父母的支持与认可在某些程度上真的会给学生心里增大许多自信。但也不乏有一些学生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疑惑,在了解完这一系列女性教育后只有感叹,没有实质意义的想法,这时也可以通过与父母的沟通,让家长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评价一下自己。因为此类学生多半会在一些方面较为自卑,当受到身边人的认可后才会放下心中的芥蒂慢慢开始接触。
而在与一线课堂的接触中发现许多男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男孩子,更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呈现出一种羞于表达,只会用打趣、亦或者一些较为稚嫩的行为来引起母亲的关注。此次课程的学习也是需要更好地引导男生如何勇于与异性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金陵女教:实施注意事宜
(一)语文为核心,兼其为辅助
跨学科主题学习虽然是意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还是需要与本次教学的学科——语文为核心,不能因过于注重“跨”而忽视了原本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其实《红楼梦》中仍有许多教学点是值得我们融合各门学科来加以探究的,如《红楼梦》中十分宏伟的建筑描写,其实都是作者在游历南北园林之后典型化的呈现,亦或者文中所体现的医药养生、音乐绘画、书法尺牍、服饰摆设等等都可以作为学习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中“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可以融合建筑美学、生物学、书法等学科,都是非常有趣的。但我们最终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红楼梦》这本著作,在于学会如何在品读中抓取文章内容细节之处,形成自己某方面的观点并能准确、流利地表达出来。
因此更多的还是要以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思路来加以实施,譬如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便是本持着促进学生“听”:观看并聆听女性相关影视纪录片与教师讲座,深刻了解当前社会女性的地位、家庭等各方面的现状;“说”:在每一任务点之后都设置师生、生生、家校互动分享环节,从而在拉近师生、家校关系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读”:这原本也是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基础,引导学生以女教为中心任务点在阅读中梳理出课堂所需内容,在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考验了学生对于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写”:绘制思维导图、撰写心得体悟等都是考验了学生如何将“行之于心”向“行之于手”的方向转化。
(二)课堂为阵地,家校多协同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另一亮点便在于不仅将教学置于课堂之中,更是延伸拓展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生活当中。无论是《红楼梦》中的教育观还是处于认知观中的女性理念都只停留在每一位学生的头脑之中。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所感来形成正确的女性认知观念、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才能使得本次教学任务中对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更具备现实意义。但毕竟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相对偏稚嫩,如果能借助家长的经验沟通,支持鼓励,也会给学生心里生成一块“安心石”,也能更有勇气在今后遇到矛盾事宜时都能具备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也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今后需要在哪些方面与孩子多交流。
由此可见,《红楼梦》虽不是一本教育著作,但其中每一位主要人物的经历却都能够为日后的教育指明道路,且曹雪芹虽身处当时封建年代,却能有着反乎常人的“男女平等”观念,注重女子教育与女性成长,这都给后世女性教育的研究者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只要我们能运用新时代的眼光去加以充分结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作用,去培育下一代接班人,我们的女子教育才能够真正步入时代的轨道,不断继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冯保善.江南女教与明清世情小说女性书写[J].江海学刊,2020(4):214-220.
[2]李兆悅,马立武.《红楼梦》中女性教育思想研究及对女子教育的影响[J].理论界,2016(10):84-89.
[3]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4]郑艳.四问女性教育[J].中国教师,2011(19):20-20.
[5]孙岩,宋一丹.从《红楼梦》浅探明末清初的女子教育[J].黑龙江史志,2014(17):196-198.
[6]赵力伟.论清代贵族女子教育内容——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为例[J]. 名家名作,2021(8):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