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2023-06-09 07:51陈书平朱东波
预测 2023年1期
关键词:存量产业结构升级

陈书平, 朱东波

(厦门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全球对外投资的步伐,通过4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之后,我国的对外投资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投资区域遍布全球六大洲,涉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更是达到了1369.1亿美元,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对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此外,细而观之我国在全球其他国家或区域投资的显著性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我国对外投资所覆盖的区域来看,亚非地区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有潜力的经济地区逐渐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有80%以上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投资总额仅有15%左右。投资领域也非常广泛,涉及到19个行业类别,但行业之间的投资差异也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近年来,金融业、制造业、软件业、互联网的投资增幅明显,成为全新的投资热点,而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从三大产业划分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第三产业经济总量不足的问题,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的迫切任务。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和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闻名的发展成果。但其中也存在着部分问题,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纠偏”。产业结构整体发展水平低,产业层次和素质不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任何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了需要国内的经济力量外,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国外的资金、技术支持。在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下,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实现国内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化配置,而且可以快速实现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源的跨国移动,也是有效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3]。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国际上的众多发达国家都曾经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内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已经从实践上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关系,从“技术追赶陷阱”视角揭示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为国内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以期为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一些积极的借鉴。

2 文献综述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最先由Dunning[1]进行该领域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涌现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硕果累累。Buckley和Casson[2]的研究认为,为了减少贸易壁垒、降低贸易运输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市场。Blonigen[3]认为,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会引致双向贸易流动,这种流动既包含最终产品的流动也包含中间产品的流动。同时,他利用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减少了本国最终产品的出口,提升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王海军和宋宝琳[4]提出雁阵发展理论,认为在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以东道国为主会形成一个“雁阵”,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同时,东道国会借助国际市场上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不断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尾随国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追赶领头国,这种竞争模式会推动投资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李东坤和邓敏[5]从产业结构化视角考察我国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空间溢出显著推进周边临界省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袁航和朱承亮[6]提出“LLL分析框架”,认为采用互联、杠杆、学习的分析模式会使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的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在新兴经济体中建立和发展的跨国公司,通过参与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地获得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通过和其他国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实现市场和资源的有效流动,并通过不断地竞争和学习,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马忠等[7]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时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开启了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热潮。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通常具有内需小、商品价格低的特征。跨国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往往拥有满足这类市场的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加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跨国公司往往能在其中获得规模效益,并且能够快速地在市场中取得支配地位。这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毛其淋和许家云[8]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投资行为时,可以利用自身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极有可能会产生创新行为,从而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也存在着极大的发展机会,注重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此外,刘文琦和何宜庆[9]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Newman等[10]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改善东道国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且能够在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Elia等[11]的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淘汰旧行业实现资源重组,获取东道国知识溢出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Giuliani等[12]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发现拉美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集聚效应可以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Advincula[13],Chen和Zulkifli[14],Mathews[15]对韩 国、马 来 西亚等新兴 市场国家跨国投资的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积极影响。国内研究方面,李静和楠玉[16]从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并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呈现爆炸式增长的奇特现象。研究发现,投资国的先进技术可以从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并将其运用到国内的生产活动中。卜伟等[17]阐述了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新技术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其次是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国际间的竞争能够将投资国的其他产业引入到其他关联产业部门;最后是产业间的结构优化,在对外直接投资之后,投资国的企业会逐步转移到全新的产业。王伟龙和纪建悦[18]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他将制造业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并指出要充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丁莹莹和李铮[19]研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有限,制造业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郭克莎[20]的研究则发现,在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目前就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以往的研究也是多集中在单纯的实证分析层面,本文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宏微观的角度,对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弥补了学术界现有研究的不足,完善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研究结构。

3 研究设计

3.1 基础模型构建

对外直接投资可引发技术溢出,进而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技术溢出回归模型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效率与国内的研发资本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国外先进技术的跨国流动,使国外技术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投资国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构建如下研究模型

在研究模型中,HIS是衡量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产业布局的技术水平;为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指的是国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其中为进口贸易为外商直接投资为对外直接投资。为地区进出口总额。α1-5为变量的系数,α0为模型的常数项,εit为随机扰动项。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3.2.1 被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动态的经济学概念,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其本质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发展过程。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基础,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从而使产业结构不断向上发展。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有很多,但是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实证分析结论与现实经济状况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欧阳红兵和孙智博[21]认为产业结构的演变伴随着分工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最终直观地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既能表征产业结构合理化,也能表征产业结构高度化。因此,本文采用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值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计算公式为

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调整,包括三大产业的分布比例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产业内部发展达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标准等。

3.2.2 解释变量

(1)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研发投入对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长期的,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的测算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计算公式表述为

(2)国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

在国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测算方面,主要选取与我国资本往来较为频繁的国家,结合客观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等国家作为数据选取对象。在测算方法方面,本文通过我国的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国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计算公式(4)、(5)、(6)表述为

其中SDjt表示企业j在t期的总研发资本存量,表示t期国内的进口总额渠道获得的国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国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表示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国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在计量单位上均选用人民币,消除汇率波动对研究结论造成的影响。

(3)中介变量

本文选取R&D经费支出(RD)与专利授权数(Pat)衡量技术进步。选择R&D经费支出主要为进行数据的可比性,选择专利授权数对比专利申请数更具有代表性,专利需通过相关资格审查,使得授权后的专利数量更具有创新支撑。

(4)控制变量

3.2.3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内地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少数省份关键变量数据缺失问题,排除了西藏和新疆两省。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4 实证分析

4.1 回归分析

本文根据前文研究模型采用Stata 15.0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首先对不同地区进行模型选择探究,通过不同检验方法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检验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表1中,模型(1)~(4)分别表示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模型(1)和(2)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模型(3)和(4)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本文主要以HIS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通过分别对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采用固定及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与解释变量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及控制变量之间均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考虑到可能存在异方差或自相关因素,进而对上述检验估计结果进行异方差及自相关检验。检验结果发现未存在异方差、自相关及截面数据,且数据保持稳健性。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国范围乃至各地区,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即随着对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的增加,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也不断提升,但各地区提升水平不同。以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为例,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增加1%时,全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提升0.004%,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提升0.003%,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提升0.002%,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提升0.002%。分地区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部分省份具有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可充分利用技术研发资本进行技术创新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控制变量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一定的显著效应。东部地区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中西部地区表现为负向效应,这进一步凸显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

4.2 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前文分析,本文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为减少变量的异方差性,本文利用Stata 15.0对各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检验共包含三个步骤,步骤1检验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步骤2检验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步骤3将技术进步作为中介变量加入模型,从而验证技术进步在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以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为例,从全国来看,步骤1的回归系数为0.081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步骤3加入R&D经费支出和专利授权数后,其相关系数有一定下降趋势,且拟合度R2为0.542,相较步骤1的拟合度有所下降。说明技术进步在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中是部分中介效应而并非是完全中介效应,即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部分是通过技术进步这一中介效应实现的。分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呈一定的显著性,且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比较符合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而西部地区仍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区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呈不显著性,这可能由于中部地区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企业所获得的先进技术并没有被合理吸收,且技术进步可能存在一定的追赶陷阱。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结合相关的研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全国范围乃至各地区,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即随着对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的增加,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也不断提升,但各地区提升水平不同。技术进步在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技术进步是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中介变量之一。分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呈一定的显著性,中部地区不显著。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吸收被投资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提升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实证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三点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在政府层面要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积极寻求技术合作,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投资时要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将其运用到国内的发展中。在扶持政策上,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有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规范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要注重加强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信息服务政策的力度。在适当的时期政府可以适当放宽金融外汇管制的力度,对符合我国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给予支持[15]。逐步拓宽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方式,有效利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通过建立海外基金等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保驾护航。此外,企业在获取国外市场投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准确程度也较低,政府应积极建立海外市场信息监控和披露机制,对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依托我国的驻外机构,逐步和国外投资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快速获取各类关键的市场信息,为国内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减少因信息偏差造成的经营风险和损失。

(2)合理引导对外投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政府在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注重发挥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要根据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技术。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与其自身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获取更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应该加强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技术集中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的金融支持来逐步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结合国内产业升级的实际情况和产业转移的原则,将国内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差,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的企业转移至发达国家,借助发达国家雄厚的技术实力实现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政府在国内要尽量实现东、中、西部对外直接投资的均衡发展,有意识地提升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引导国内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海外投资的步伐,使我国产业发展逐步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转变。

(3)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外直接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因而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研发资金的投入方向进行引导,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给国际前沿的科研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政府扶持资金的支出方面,要简化资金的申报流程,提高资金的发放效率。对技术创新项目也应通过税收政策给予大力的支持,如研发费用税收减免等,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整体的创新活力[21],而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则会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也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科研院校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时鼓励高等院校和社会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创新机制,加快知识向经济效益转化的效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存量产业结构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