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文
小俊(化名),男,16岁,高一学生。班主任老师反映他最近上课走神,爱犯困;脸上很少见到笑容;成绩退步明显,说过一些丧气话。
班主任老师经过初步了解,认为可能是家庭原因导致了小俊的异常。
小俊父母离异,现和爸爸同住。
他自述记忆中妈妈常与爸爸有争吵。离婚后,妈妈去了外地工作,很少来看他。
小时候,小俊只要一犯错就会被打骂。他记得在幼儿园高年级时,有一次爸爸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用竹棍打自己。旁人(包括爷爷,奶奶等人)看着但都没有阻止。上了高中后,爸爸的教育方式还和原来一样,以打骂为主,爷爷奶奶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和爸爸一起批评他。
最近学习压力大,他感到力不从心,有些懈怠,爸爸发现他成绩退步后发了很大脾气。小俊想和妈妈倾诉,但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他通话或者来看他,他被爸爸责骂了之后只能躲在房间里哭。
他不知道怎么消除负面情绪,憋在心里有一段时间了,这才导致近来的郁郁寡欢。
小俊第一次来辅导室比较拘谨,眼睛不敢正视我,我建议他做一次沙盘。
在摆放时,小俊摆放树林和花丛的时间较长。
最终,沙盘作品呈现为:葱郁的树林,两个花丛,带有篱笆,中间有果树,有一个像城堡似的房子,房子里没有人,旁边有秋千。
小俊将沙盘取名《花园》,自述房子里住着自己,还有两个以前的朋友。并提到妈妈曾经带自己到厦门旅游,住在花园酒店,酒店里有类似场景。
我观察到小俊的沙盘情境稍显单调,只有静景,没有人,从侧面看出小俊的孤独感,体现了来访者对母爱的期盼。
小俊在回忆童年被打的过程中说到:“我记得幼儿园升小学期间,我经常挨打。即使碰下水壶这类小事,也会挨爸爸的打。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暴力型的,如果我顶嘴,就会被他们打得更严重。大人也没有说清为什么,我也不记得具体的情节,我只知道自己当时是不服气不接受的。”
对此,我引导小俊感受自己在当时情境下的“内在小孩”,重新觉察童年期的心理感受以及当时的负性情绪,并运用“空椅子技术”表达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对外公外婆想说的话。在倾诉后,小俊感到对以前的经历慢慢释怀。他表示当自己转移注意力、心情平静的时候就会淡忘以前的经历。
通过表达性疗法—— 抽心事卡的方式,引导小俊觉察自我的学习、生活、人际现状。
第一次抽卡主题为现在的状态,抽到的心事卡情境为“上课分心”。小俊描述,大家都在学习,听讲,只有他一个人趴着睡觉。因为家庭不和睦令他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
第二次抽卡主题为家庭氛围,抽到的心事卡情境为“吵架、忽视”。小俊描述,小时候爸妈经常争吵、打架,他去劝架,但没有人在乎他的声音和感受。
第三次抽卡主题为人际,抽到的心事卡情境为“窗内的小姑娘和三个小伙伴”。小俊描述,初中毕业后,他就觉得孤单,与以前关系好的伙伴分开。现在想加入集体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怕被拒绝。
心事卡的使用使小俊明晰了自己内心的困扰,充分觉察了自我的状态、与家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在人际中的状态和需要调整改进的方向。小俊在对心事卡的描述下,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变得侃侃而谈。
我问到小俊未来想做什么时,小俊说想与一群想象力丰富的朋友在一起,因为他喜欢画画和写小说。
初中时,他拿写的小说给同学看,被评价还不错。高中后他也在继续写,但没有给别人看过。他梦想当个画家或兼职小说家,也希望以后可以从事考古学、新闻类的行业。但家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小俊怕说出来不被他们认可和支持。
他还提到自己很向往旅行、环游世界,喜欢有美丽风景的地方。
我对其爱好和特长表示认可,并引导其学会运用积极有效方式排解消极情绪,鼓励其关注个人兴趣,以提升未来希望感。
在辅导中,我发现小俊比较明显的一个人际模式特征是:求关注。
这和他的原生家庭缺失有很大关系。我与班主任沟通后,建议家长来学校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将小俊在校情况反馈给其爸爸。小俊爸爸因为工作忙一直拖延来校。小俊妈妈因长期在外地暂时联系不上。经过与校方商议后,我在后期的心理辅导中主要以引导其习得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为主。
我首先帮助小俊梳理清楚了他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带他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他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同时,探究他人际关系差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并最終确定好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除此之外,小俊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我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小俊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认知,提高自控力,进而改变行为。我还联合了任课老师,根据小俊的现有水平,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学习计划,以提高他在学业上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本案例中,经过一段时间一周两次的辅导,来访者的心理困扰能借助学校和老师的力量暂时得到缓解和控制,但因来访者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关爱的缺失和家长的不配合,会间接影响到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效果与未来发展。
在校期间,学校和老师会尽力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但来访者的家庭问题作为核心因素仍值得关注。另外,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会因时变化,心理老师在辅导时应按实际调整辅导目标。处理好来访者的心理创伤和情绪问题后,在辅导后期可着重关注提升来访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动力以及自我生涯规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