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十六岁,该怎么办?

2023-06-08 10:41李雪
心理与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夏焦虑症身体

李雪

16岁的小夏,开朗、乐观,就读于重点高中二年级,成绩名列前茅,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最近一段时间,小夏变得闷闷不乐,不爱说话,与父母交流时会表达出诸如“好烦啊”“万一这次没考好怎么办?”“最近睡觉不太好,总是睡不着”这样的话。但正值高中关键时期,父母认为孩子是学习压力比较大,没太在意,只说考试后会带小夏出去放松。期末考试后,父母带小夏到海边游玩,但小夏似乎心不在焉,玩了没多久就喊累,想休息。回到酒店后,小夏感到心脏跳得很快,难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非常憋悶,想开窗透气;头疼、头晕、胃也不舒服。父母带小夏到医院就诊,医生开具了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但检查结果却没有发现异常。

此后的3个月内,小夏频繁出现上述症状,严重时1周就发作3次。逐渐地,情绪也发生变化,容易紧张,对未来感到担忧,一点小事就会发脾气,做事小心翼翼,害怕出错。父母多次带小夏到综合医院就诊,但经过充分检查并未发现可以解释小夏症状的身体疾病。后来,医生建议父母带小夏到精神科就诊。

焦虑症是怎么找上小夏的?

在精神科医生专业询问和耐心沟通下,小夏道出了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原来,小夏父母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体面。母亲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事业。母亲要求很高,常说“你可不能给我们丢脸”“我为了你,连事业都放弃了,你一定要争气”,小夏深知母亲的付出,学习一直很努力。初中知识简单,尚能应对。但高中学习起来就有些吃力,对有些知识点一知半解,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母亲就埋怨她,觉得是经常玩手机的缘故。为了提高成绩,小夏压缩休闲和睡觉时间,但效果不理想,越着急,越学不进去。想到考试就紧张,即使一次普通的随堂测试,都会心慌,手心出汗,手抖,频繁跑厕所。

期末考试前,小夏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没睡好觉,总是做梦,担心考砸,给父母丢脸。出去玩的时候,她也心不在焉,害怕成绩不理想,母亲责怪自己。在母亲随口问到考试成绩的时候,这种不安达到了顶点,小夏感觉自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憋闷、喘不上来气、头痛、胃难受。后来,这些症状常在学习的时候出现,然而母亲却觉得小夏是因为不想学习而“装病”,她也是非常苦恼,想学习但是精神和身体又不舒服。小夏想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并希望得到医生的帮助。

了解病史后,医生为小夏开具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检查,结果显示小夏处于重度焦虑状态和中度抑郁状态。综合考虑后,医生判断小夏患上了广泛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紧张、担心、恐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疾患,同时伴有多种身体不适,如心慌、胸闷、手抖、头晕、口干等,几乎每一个器官系统都可能涉及。

焦虑症的病因和症状有哪些?

遗传、童年创伤经历或焦虑型人格,是焦虑症潜在发病因素。在面临压力事件或突发应激事件后,特别是涉及人际关系、身体疾病、感情、经济、家庭、工作等问题后,原有的焦虑情绪就会被唤起。生活应激事件的持续存在,或固化的思维方式,则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呈现慢性化的主要原因。

焦虑症会出现精神症状和身体症状。精神症状包括过度和不必要的紧张、反复担心,胡思乱想,恐惧,害怕,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慌,胸闷,心跳加快,血压不稳;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后背痛;消化系统表现为口干,口苦,烧心,胃胀,胃痛,腹痛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尿频、尿急等。

怎样治疗焦虑症?

常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轻—中度焦虑,或有明显药物禁忌证以及有明显应激源,可选择心理治疗。适宜的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疏解不良情绪,认识发病原因,清晰地解释躯体症状产生的原因,如心慌是患者对正常应激事件的过度反应而非心脏疾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矫正由焦虑障碍引发的各种不良情绪以及社会功能的受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焦虑程度较重,对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影响时,建议接受药物治疗,以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为主,在精神科医生的医嘱下,及时恰当地使用药物,能有效改善焦虑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如果在发病初期或不愿服用西药时,可选择中医疗法,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和针灸都能有效地降低病患的焦虑情绪,改善身体症状。具体适合哪种治疗方法或需要服用哪种药物,还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不可擅自做决定。

焦虑症会复发吗?

焦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复发的可能。复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基于应激事件刺激,另一方面与治疗不彻底有关。焦虑症倡导全病程治疗理念,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6~8周,主要目标是快速控制症状,减少病人的痛苦,尽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巩固期治疗3~6个月,尽量维持急性期的治疗方案,防止疾病复发。维持期治疗12个月,维持期结束后可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减少药量直至停药。

该做些什么来缓解和预防焦虑症?

作为病患,首先,应该对焦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过分悲观。在面对压力时,要合理分析压力的来源,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向,寻找积极的方式化解压力。其次,日常生活中,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爬山,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消除忧虑,保持心情舒畅,激发健康向上的正面情绪来抵抗焦虑、抑郁的消极心态。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饮食,不熬夜,不抽烟喝酒,提升自己的免疫机能来对抗疾病。

作为家人,要有一个理解的态度,有时候家人可能会认为患者在“无病呻吟”“没病装病”,这种不理解会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下一次焦虑发作时,可能症状会更多,持续时间也会变长。其次,良好的支持至关重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抵触情绪时,应积极地引导,鼓励患者,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猜你喜欢
小夏焦虑症身体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玩转元宵花灯会
新的一年 新的妮妮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de身体
迟到的背后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