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3-06-07 19:36颜秉菊王小飞王俊
关键词:医学生心血管思政

颜秉菊,王小飞,王俊

(锦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课程思政立足专业课程的学科发展地位,以育人为目的来拓展课程的思政价值,实现课程融思政、思政寓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各种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1]。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高等教育行业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临床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关注对学生的社会价值引领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协调发展[2]。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生的摇篮,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他们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抵制住工作中的各种诱惑,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对医学生的培养及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同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涌现出的思政素材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注入了新元素。笔者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炼心血管内科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构建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探讨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策略及改革效果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模式。

一、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科教育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培养一流本科生、建设一流专业是学校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坚定目标。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价值引领是实现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因此,课程思政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虽然没有课程思政这个专业词汇,但高度重视信仰教育、人生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及社会公德教育,包括哲学、宗教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多样性及传承性。法国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认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的。美国阿尔伯格和杜威等学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把道德、心理、教育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形成西方国家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每个国家都应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人才。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思维启发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形势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时刻把握和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方位融入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 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优秀医学接班人[3]。医学生的培养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民生安康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同时兼顾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及人文修养的积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才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求的高质量医学人才[4]。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培养真正“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是一流医学院校的立校之本。在培养医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成为具有精湛医术的医学工作者的同时,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要位,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能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目前,医学院校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意义的宏观讨论上,缺乏对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尚未形成合理性和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这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方面,部分高校心血管内科学专业课仅仅按照教学目标传授专业知识,存在专业课程不思政、较少思政的问题;另一方面,课程思政不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思政课内容存在抽象空洞、言之无物、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等主要问题。因此,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医学生想要不断适应医学专业岗位的要求,就需要努力培育过硬的医学职业素养,这样才能顺利地成长为优秀的医务人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指的是医学生为了胜任未来临床医疗工作及职业要求,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并在见习实践中应用所获得的专业技能以及对将要从事的医疗卫生职业形成的正确的态度、认知、情感等。既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上,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一般意义的宏观讨论上。内科医生主要靠询问病史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如果问诊及查体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诊治出现偏差。在诊疗过程中,内科医生要时刻牢记“有时治疗,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原则,与患者共情并获得患者的信任。心血管内科学是内科学的重要部分,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及应用价值。

2.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心血管内科学课程已有部分思政元素融入,但仍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心血管内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医学课程,如何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学授课教师都是临床医生,他们在课堂上更多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述及临床经验的传授,有时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到位,导致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融合较生硬,在将思政元素融入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临床授课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但仍缺乏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体系,有时感觉课程思政还是为了思政而思政。当前,关于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如何提炼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内容并有效融入教学实践,如何对思政的融入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如何评价思政教学效果并进行有效的反馈及改进,如何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及影响力,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环节是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最重要部分,包括提炼心血管内科学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组建督导团监督课程思政的实施等。

1.提炼心血管内科学思政元素及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首先,提炼思政元素。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预期研究设想提炼各个章节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提炼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并重整教学大纲,重组教学内容。例如,心力衰竭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分秒必争,体现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心力衰竭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如CRT、LVAD,体现科学探索精神;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更新离不开大规模临床试验,体现循证医学理念。其次,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新闻媒体报道、网络资源等构建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案例库,课前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等方式在案例库中选出与教学大纲思政元素相匹配的思政案例,将其融入心血管内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做到水到渠成,避免为了思政而思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充思政案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

2.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请专业思政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此外,授课教师在授课前明确本次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与教学大纲对应的课程思政内容是什么都需要考虑清楚。其次,注重思政案例的选择。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会等方式在思政案例库中选取相关思政案例,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思政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思政案例,相同的思政元素理论课和见习课采用不同的思政案例,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真实的案例更能对学生产生冲击性的影响,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为例,提炼的思政元素为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最后,加强监督队伍建设。组建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督导团队,监督课程思政的实施。督导团由教务处老师、心血管病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督导教师等组成,他们要对大纲中提炼的思政元素进行审查,同时对授课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的评价方法及效果

课程思政教学完成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评价方法及效果反馈。建立完善的心血管内科学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发现不足、总结优点,不断完善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围绕心血管内科学专业课程思政设定内容和相关标准,由学生、思政督导团教师、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进行独立评价。评价采用文献检索法和德尔菲专家访谈法,利用问卷星设计问卷调查完成。在评价时,我们注重客观性评价、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学生评价、思政督导团教师评价、专业课教师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辅导员评价综合形成系统的评价结论。

在实施评价中,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侧重不同的评价方面,以保证对思政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及全面性。学生评价侧重思政内容与思政案例的融合教学是否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做到润物细无声、是否能够增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等方面;思政督导团教师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引导及评价;专业课教师主要侧重对学生在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知、对与学科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教学管理人员更多从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及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等角度进行评价;辅导员主要评价学生学业行为的变化,如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心血管内科学专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公益活动的参与度。

2.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挖掘与课程思政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建立新冠疫情相关案例库,通过举办集中学习、沙龙座谈、专家讲座、外出参观、集体讨论等,带动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参与及正确认识,同时为课堂思政提供具体案例,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内涵的理解。见习阶段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阶段,也是过渡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要阶段,心血管内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及使命。课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思政内容与思政案例融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知识点广度及深度的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及应对能力。思政案例库的建立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根据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思政案例库,使思政案例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评价的关键环节就是结果的反馈应用,根据反馈结果改进课程思政,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同时督促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思政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思政的教学效果。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和社会性,医学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医学的人文价值。通过心血管内科学的课堂思政建设和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从行为上执行课程思政,从思想上接纳课程思政。任课教师逐渐认识到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不仅承担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才、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及爱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医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心血管思政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