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峰
(福建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1]5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2]高校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和落实的重要职责使命,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树立质量意识与质量导向,提升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质量。深化对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影响因素,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与改进举措,对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提升以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常与“数量”相对而言,一般指事物或工作的优劣好坏程度。党的建设质量就是党的建设的品质和实际成效,是对党的建设状况和成效的一种实际判断与理性评价,所揭示的是一个地方、单位或部门党的建设工作的优劣程度。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新的实践对党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成为当前党的建设领域的关键词与高频词。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理念思路及制度举措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彰显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效性、目标性和使命性导向。具体而言,党的建设质量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进行考量。从主体构成来看,党的建设质量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的质量和党的各级组织的质量;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来看,党的建设质量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八个维度的建设质量;从党的建设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质量、选人用人工作质量、党内政治生活运行质量、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党员队伍发展质量、党内巡视工作开展质量、监督执纪质量、党的法规制度建设质量等。
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通过高校党建工作保持高等院校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稳定有序的发挥;另一方面是指通过高校党建工作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这两个方面既是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内在意蕴,又是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目标引领与衡量标准。从高校党的建设基本内容来看,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包括高校党的领导质量、高校党员发展质量、高校党支部建设质量、高校党建活动开展质量、高校党建巡视质量、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建设质量等方面。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就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优良度,提高党的建设与高校中心工作的契合度,提高广大师生党员和干部对党的满意度。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建设意味着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提升与高校党的建设效果增强,要进一步实现高校党的建设从“有形”到“有效”、从体量到质量、从入脑到入心、从党委到支部的深化和延展,从而不断巩固和提高新时代高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效。
打铁必须自身硬,高校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独特而重要的使命任务。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关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一,关乎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有力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55严密的组织体系对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党建工作高质量、有成效,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应有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领域党的肌体是否纯洁、精神是否饱满、斗志是否昂扬,进而决定着党的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和基层组织力是否高效可靠。第二,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落实。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使命,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三,关乎“双一流”建设任务的稳步推进,助推“双一流”建设,推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双一流”建设是当前高校领域的一项重点任务,做好“双一流”各项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具备一个政治坚定、担当作为、风清气正的高校领导班子。发挥高校党委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与主体责任,强化其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尤其是要下大力气解决高校党建中存在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和工作实效,从而助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高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第四,关乎高校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若干突出问题的切实解决。高校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党的建设根本成效,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有利于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确保高校各项建设、改革与发展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前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开创新时代高校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下高校党的建设向纵深推进,虽然取得了卓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高校党组织在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主义倾向,较为突出的如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材料应付检查、以包装代替实效、以领导注意代替群众满意、党建与发展脱节等。[3]此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党务工作不够透明,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熟知度不高;干部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基层党组织仍存在监督缺位、弱化虚化现象,官僚主义顽疾未能得到彻底根治;党建制度和业务制度未能有效融合,还存在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单轨运行模式,不能有效地以高校党的建设来推动业务发展,从而导致高校党组织在履行主体责任上失去实际功能。
思想认识差之毫厘,实践成效就会谬以千里,影响高校党建质量的症结之一就是思想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实践要求在思想上未足够重视,部分高校“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不同程度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科研教学轻立德树人等倾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科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不强。尤其是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未能做到在政治上全面过硬,依然存在不敬畏、不在乎、装样子、喊口号的情况,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够有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不明确,这都反映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缺乏抓党建、促改革、谋发展、兴教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严重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
当前一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未能联系不同的专业、层级、领域来进行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创新乏力,工作模式滞后、内容单调、形式老套,党建活动的特色度和吸引力明显不足,有的支部活动也仅停留在形式化层面,仅是为了应付组织要求而开展活动,难以达到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政治信仰的预期活动成效,也难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着不严肃、不认真、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效果欠佳,导致党的建设质量缺位。目前高校党组织形式有的以研究所为单位组织党支部,有的以教研室或年级组织党支部,这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师生从专业角度开展活动,但同时又加重了党建工作的封闭化与碎片化,由于缺少相应的沟通交流机制和健全的考核评价办法,党建整体工作成效不够显著。
当前党建工作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工作、专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普遍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的情况。有的学校党委未能将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有效转化为本单位的具体要求、具体举措和具体方法,更缺乏创造性地破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瓶颈问题、矛盾难题。有的党组织学习党的文件和中央精神时照本宣科,以为传达会议精神就万事大吉,缺乏相应的反馈程序与测评机制。有的基层党组织将党员发展工作会议代替为党的组织生活的全部,降低了“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成效,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总体质量,未能形成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纪检部门协同开展党建工作的基本格局。
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些基层党组织为了应付上级监督检查,形式主义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催生出了重“痕”不重“绩”的痕迹主义表现,表面功夫做得扎实充分,实际问题却未得到根本解决。个别高校党组织存在就党建论党建、就党建抓党建的认识误区,未能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导致党建工作空白化、形式化、边缘化,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和整体效应,未能将党的建设成效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最终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耗散效应。
提升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个体提升与组织塑造相统一、动态优化与静态调适相结合、惩治禁止与激励动员相促进的基本原则,从明确主体责任、健全活动载体、创新思维理念、构建工作机制、形成良性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不断推动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重要职责使命,要以明确的使命担当引领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提升,以主体责任确保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提升,以制度建设保障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提升。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使命担当。高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高校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中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和根本性问题,我们要明确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职责使命、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提高对抓好高校党的建设、提高高校党建质量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4]的思想,毫不动摇地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抓实抓严、抓出成效。
(4)常见的管道连接方式有3种:①丝扣连接;②法兰连接;③卡箍连接。选择配件时,其接口应当与管道的连接方式相匹配,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相应的转换管件,例如将丝扣连接转为法兰连接的管件。
第二,厘清职责界限,发挥主体功能。王沪宁在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压实高校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5]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要落到实处,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党的各职能部门及基层组织都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第三,夯实制度基础,强化制度保障。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高校党建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重在务实、贵在创新,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使高校党组织永葆生机与活力,有效提高党的建设整体质量。
第一,注重思维理念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积极适应微时代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将“互联网+党建”引入理论学习、党务管理、党员发展、组织生活等领域,调动党员参与组织活动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与覆盖面。
第二,强化党建质量意识,树立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导向。“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6]坚持党建工作内涵式发展理念,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活动,防止和纠正“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认识倾向。
第三,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提高党建工作的预见性。以坚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为契机,透过现象抓住影响党建工作质量的深层诱因和内在症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开展高校党建质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第四,找准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工作的着力点,拓宽党建工作覆盖面。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要向最活跃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扩大基层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做到师生党员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1]56,提高活动开展与教育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是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
第一,健全活动组织开展载体。党建活动要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品位和志趣,探索适应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不同学位阶段的活动开展模式,深入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和特色活动。重视阵地建设,开辟高校党建工作新阵地,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盖和有效覆盖。
第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7]结合高校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丰富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建立奖惩相结合的制度安排,设立“学习模范”“道德模范”“服务标兵”“支部先锋”等荣誉称号,突出其引领示范作用,倡导不同支部之间联合开展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主题党日活动,促进不同专业党组织优势互补,将中央精神与决策部署及时贯彻传达到高校每一个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之中。
第三,完善工作评价考核载体。结合党组织自身实际设立全面、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指标,将个人汇报、民主评议和组织酝酿结合起来,防止考核工作简单化和片面化,杜绝“痕迹管理”,防止党的建设工作出现有“痕”无“绩”的不良倾向。
从每一领域抓起,从每一环节抓起,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校党的建设衔接链条和工作闭环,构建大学生党员立体式、互动式、全程化工作新模式,探索建立符合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特点、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格局。
第一,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指挥棒,是提升高校党建质量的基本遵循。要防止和纠正党员考核评议过程中的唯分、唯票等不良倾向,引入多项权重和评价指标,在集体讨论、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本支部的考核评价方法,构建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第二,建立激励关怀机制。加强激励关怀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途径,要突出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对高校学生学业、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人文关怀和帮扶,设立专项经费、项目支持,激发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工作反馈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基层民主”[1]32,要将重视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结合起来,多倾听基层组织与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倡导基层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建设,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度、满意度。
第四,建立成效转换机制。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成效最终要靠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能力来检验,要靠增强服务师生的本领和质量来检验,将党的建设工作与学校学科建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办学质量等有机结合起来,将党的建设质量效能转化为推动高校建设改革的突出优势和强大动能,转化为切实提高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的工作导向和实际水平。
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工程与其他领域党的建设一样,建设质量过去优良不等于现在优良,一时优良不等于永远优良,党的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维护、长期治理、不断提升的质量工程。因此,只有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工作理念,保持长抓、常抓、细抓、严抓的工作韧性与战略定力,形成有利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良性治理结构,使高校党建工作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才能保证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得到长期维护与提升。
第一,将党的全面领导有机嵌入到高校治理结构之中,创新党委领导下的现代高校治理模式,建立健全贯通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链条,突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高常态化、制度化办学治校水平。
第二,培育良好学风校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加强阵地建设和主流价值舆论引导,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以奋进向上、团结和谐、积极健康的校风、学风、党风培育和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第三,突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提升基础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坚持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建强基层党支部,抓基本、攻难点、补短板、促规范,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以教师党支部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动员力和强大号召力。
随着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稳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关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必须进一步夯实高校党的建设质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守正创新。高校党的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必须长期坚持,并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当前高校党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出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固化现象,理论创新无法适应新时代需要,要增强问题意识,主动深挖高校党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三是坚持系统思维。利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深入剖析高校党的建设的本质,把握其规律进行整体性推进,在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坚持党管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人才培养,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