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珊珊
(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贵州 贵阳 550001)
美术馆是为美术作品提供收藏、保护、研究、展览的平台,通常以视觉艺术为中心为艺术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教育研究提供空间场所,也是一个群众欣赏艺术和陶冶艺术情操的地方,还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在美术馆里通常都陈列着许多绘画作品、摄影作品、雕塑作品,以及一些装置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供人们欣赏和交流学习,是美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美术馆的功能日趋多元化,会经常举办一些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例如艺术讲座和研讨会、音乐会、读书会、公益展等多种公共文化服务,为本地民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艺术环境,是群众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可见,新时代下美术馆的功能已从原来简单的展览陈列升级到了学术研究、教育推广、收藏,等等。一些美术馆更是借助现代技术通过相关的体验活动让观众全方位了解美术作品及背后的创作故事,让人们多元化感受艺术的魅力。
贵州美术馆是在“省博物馆旧址”基础上改扩建而成,新馆共分为四层,地上一至三层均为展厅,地下一层为功能空间和库房,建筑面积约15600 平方米。自建成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贵州美术馆在软硬件方面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首先是相关展厅和功能室的改造完善工作。其中的重点工作是打造高标准藏品库房和推进藏品数字化建设。贵州美术馆在2022 年邀请省内5 位专家对馆内美术藏品进行鉴选,并按相关规定上报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系统,清查盘点藏品信息,A、B 类藏品共774 件。其次是丰富馆藏作品数量。贵州美术馆根据《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美术藏品征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加大藏品捐赠宣传,扩展藏品来源渠道。有计划地开展多彩贵州“十四五”主题美术创作、“多彩贵州全国油画展”优秀作品、名家推荐收藏贵州老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品等收藏活动。三是严格收藏程序,加大馆藏作品的规范化管理。贵州美术馆按照“鼓励捐赠、荣誉收藏、有偿收购”三位一体的藏品征集模式,以贵州籍和贵州地区美术名家为主要收藏对象,结合贵州实际,根据《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美术藏品征集管理办法(试行)》,对馆藏作品的收藏流程、登记入账、入库、保管、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各种渠道征集藏品174 件。四是提高藏品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藏品社会效益。贵州美术馆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策划推出了“贵州美术馆100 幅典藏版画精品展”,用美术作品描绘时代主旋律。
贵州美术馆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艺术家加强创作引导,积极打造弘扬主旋律的优质作品。贵州美术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以美为媒”,组织画院专业画家和院外特聘画家,深入生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通过开展“留存记忆”“大山的节日”“2023 年‘新黔风’专职画家春夏秋冬四季展”等采风、写生、创作活动,深入挖掘贵州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鼓励创作人员积极投入美术创作,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彰显贵州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截至目前,专职画家共创作出1020 件作品,多件作品参加全国和省内各类展览并获奖。其中,美术作品《瑶山拉片村民居》《山水》被“为奥运喝彩”组委会收藏;中国画《黔中地戏系列》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书法作品《春觉斋论画选》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晋京作品),同时该作品还入选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另外还有多幅作品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第三届‘溪山春兴’——贵州省美术书法大展”上获奖。
一座美术馆,如果说藏品是其发展的基石,学术研究是发展的保障,那么展览就是发展的核心了。[1]随着我国美术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展览越来越成为美术馆展示研究成果、反映学术动态的窗口。因此,美术馆在策展时,应重点考虑对展览的深度解读与观众体验,可邀请策展人、画家本人或者馆内外艺术家亲自带领观众参观并解读作品,这种方式既能让观众欣赏作品、拓宽视野,更能让观众走进艺术家,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展现作品的艺术观念、思想精华和学术理论。而要讲好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美术院应对作品本身、作品来源、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关系等维度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内容表达形式,让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通过鲜活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2]下面就是贵州美术馆的一些做法。
2022 年以来,贵州美术馆加强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以及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省油画学会及省内外高校等国内艺术机构合作,注重突出学术定位,不断加大自主策划和学术研究力度,截至目前,共举办展览35 场,接待观众人数达10 万余人次,其中,线上观众4 万余人,得到美术界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如“新黔风”贵州画院专职画家四季展、“黔韵山骨·唯精至道——张润生先生山水画展”“贵州美术馆100 幅典藏版画精品展”“‘记忆·幻象―曹力艺术’和‘张小溪―静静的日常’双个展”“水墨清韵——2022 当代中国画家作品联展贵州站”“湖北·贵州·现在时——两地美术交流展”等高水平且具有特色的展览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美术馆的陈列方式和展品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展览形式较为单一,无法让人们与艺术作品产生互动。因此贵州美术馆在传统视觉语音展览形式的基础上,适当加以灯光、影像、数字解说等方式,并借助“网络虚拟扩展”使美术馆陈列展览的作品活起来;同时采用动态影像冲击的方式,把美术馆融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之中;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推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利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创新展览形式,改变传统布展模式中单一静态的局限性,让观众置身于展览主题的场景中,全方位调动观者的视听感官系统,[3]以此增进观者与展品之间的互动,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拥有更强的沉浸感和更好的参观感受。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展览的内涵及外延。同时借鉴国内外知名美术馆、艺术宫等前沿的音响视频、数字多媒体、纱幕投影等动态感知、身临其境的展览形式,丰富艺术品展示内容,以此提升展览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同时,贵州美术馆艺术产品的文化传播打破了传统限制,借助新媒体在网络虚拟平台上进行推广,利用新技术将虚拟艺术作品进行实物化。美术馆开展虚拟展览展示的最基本手段是将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采集文本和二维影像信息,建立藏品的数字媒体图形数据库,为观众和研究者提供比较丰富的藏品信息。这种方式增加了藏品的信息量,是目前大多数美术馆网站的主要内容。目前,美术馆虚拟展览较多采用360 度全景图像技术,把二维的平面图模拟成真实的三维空间,呈现给参观者,并给参观者提供各种操纵图像的功能,以达到模拟和再现场景真实环境的效果。[4]贵州美术馆不断加大数字化平台建设力度,2022 年8 月25 日,“云上美术馆”——贵州美术馆数字化艺术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举办线上展览6 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美术馆的众多职能中,公共教育活动是其核心职能之一。美术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它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公众永久开放,每个人都可以走进美术馆接受艺术熏陶,提升艺术素养,这是美术馆开展公共教育的独特优势。因此,美术馆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艺术水平的群体制定专门的美育培训计划,开展相关的公益文化活动,让人们走进美术馆体验艺术、感受艺术,接受美育教育,以此提高公众审美能力,提升国民素质。
美术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美术馆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拓宽了公众的艺术视野,提升了人们的艺术鉴赏力,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内容。近年来,贵州美术馆一直高度重视公教活动,以打造“全国优秀公共教育项目”为目标,进一步延伸公共教育活动影响力,形成层次丰富、稳定连贯的活动常态,优化公教活动载体并持续深入探索。一是打造美育文化品牌。如“贵美讲坛”邀请美术大师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美术馆整合省内外名师资源,结合美育养成,拓展课程种类,提升“贵美课堂”惠民性;结合观展讲解,优化讲解方式,提升“贵美研学”创新性。二是拓展公共教育服务功能。开启“七进”主题服务新模式,打造贵州美术馆的公教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景区、进乡村、进单位。寓教于乐,结合民俗节日等主题策划开展公教活动。另外,贵州美术馆围绕服务提升、文创研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倾力打造以“贵美艺谈”“贵美课堂”“贵美研学”“贵美文创”为主要脉络,以“七进活动”和“传统节日活动”为互补的“3+2”活动体系,举办了“阳春·白雪——贵州美术馆迎新春送祝福”“指尖跃动的童趣——巧手剪纸迎‘六一’”“张润生先生现场创作示范讲解”等31场公共教育活动,线下参与1384 人次,线上参与84000 余人次。三是强化线上平台运营。认真做好贵州美术馆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工作,宣传人民群众喜爱的展览、活动和艺术家,截至目前,贵州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已发布147 条推文,微信公众号关注新用户达13000 余人。
在贵州美术馆举办的公教活动中,有针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普及性实践,有民族手工艺现场表演展示,有国家级名师亲临讲座,工作人员还奔赴扶贫攻坚第一线,把美育课堂送到大山里的孩子们身边,真正做到了服务于大众,普惠于大众,提升了大众的文化获得感。
新时代的美术馆建设既需要不断完善美术馆收藏、研究、策展的职能,丰富教育、推广、服务的社会功能,打造公教活动和学术研究品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与观众深度沟通,搭建更加开放、智能化的展览环境,为公众提供有特色、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更需要采取各种举措使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以此助推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做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普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