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飞,张继珍,王龙淼,滕婉蓉
(石河子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1]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部署和安排,“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和《意见》的实施,为全社会深入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科学家精神独具中国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时代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乎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还涉及若干前期教育投入能否有效地产出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产品,培养出愿为人民大众服务、能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合格人才。”[3]因此,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和科技创新人才“蓄水池”,应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将科学家精神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在我国,科学家精神是一大批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中,勤于科学探索、用科学报国、以科技兴国的伟大实践产物。具体而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4]科学家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育人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尤其是科技事业几乎是从零起步,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怀揣科技报国的梦想,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到祖国。他们在物质基础十分薄弱、科研条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攻坚克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进入新时期以后,在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我国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形成的“载人航天精神”等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是科学家创新精神的主要内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的道路上用智慧和力量爬坡过坎,解决了很多科学高峰上的难题,敢于和国际同行比拼,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创新永不止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进步,我国在科技领域也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中国天眼”、5G 等在科技创新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是科学家求实精神的主要内容。“原创一般来自假设和猜想,是一个不断观察、思考、假设、实验、求证、归纳的复杂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归纳。”“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5]科学的探索是在遵循客观科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持续性实践。长期以来,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甘于寂寞,在科学世界中孜孜不倦,推进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嫦娥”系列探测器、“天问一号”等,都是广大科学家求实探索的辛勤结果。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是科学家奉献精神的主要内涵。“从我国第一批科学家队伍组建以来,淡泊名利的无私精神就一直是我国科学家精神的宝贵财富。”[4]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后,担任了一些重要职务,他说过,自己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谢绝了高薪的聘请,拿着普通的工资投身科学事业。一大批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岁月中乐于奉献,在新时代物质相对充足的今天,依然甘于追求平凡的生活,将科技智慧奉献给国家。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是科学家协同精神的主要内涵。我国每一次重大科技攻关都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再到国产航母的制造、嫦娥系列探测器、歼-20、运-20 系列军事科技等,都是一大批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分工合作,集体科技攻关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是科学家育人精神的主要内容。钱三强根据党和国家需要,一方面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中,另一方面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其领导的原子能所人才辈出。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注重个性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兴趣讲授,着力挖掘学生潜力。一大批科学家在科学探索和科技攻关中积极向青年一代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国科学事业薪火相传,推进科学事业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人类社会进入21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知识的扩展、传播和应用己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5]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不仅可以提高高校育人成果实效,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首要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始终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投身科学事业,开展科技攻关,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弘扬科学家精神,让大学生了解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事迹,了解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可以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事业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将小我融入大我,立志报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6]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帮助广大学生在学业中求实向学,学好专业知识。同时,弘扬科学家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进行大胆求知,不断适应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家协同精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职场竞争中提高核心就业能力。
无论是在国防军事科技辛勤奋斗以保家卫国,还是在国计民生领域进行科技攻关以改善民生,都浸润着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事业的家国情怀。将科学家科技报国的情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蕴,新时代下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用其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才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融入路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实现。
“实践表明,要想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将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态作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7]科学家精神要通过课堂主渠道,融入各类课程中。
首先,融入思政课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讲述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感人的职业道德故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注重将人造卫星等科学成就与其背后的感人科学家事迹相结合,讲述在特殊历史时期科学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故事。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以历时性视角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成就,融入各个历史时期科学家面对的艰难曲折的科学报国的心路历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运用科学家典型案例,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势与政策”讲解我国“十四五”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的科技战略,融入“天问一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科技成就例证,激发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同感,树立科学报国的志向。
其次,融入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一方面,在专业课程融入科学家精神,需要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如在理工类专业课程中讲述大国工匠的故事,在农科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为人类粮食安全的“生民立命”事迹,在医药类专业课程中阐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下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务人员的勇敢抗疫精神,在其他人文类专业课程中讲述樊锦诗40 余年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对于保护文物倾尽一生的事迹。另一方面,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通识教育课程中,讲述科学家求真求实的学习故事,引导大学生勤奋好学,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引入科学家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综合竞争力。通过融入科学家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摒弃金钱主义思想,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育人途径。
首先,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一方面,高校可以邀请科学家走进校园,讲述科学成就背后的故事。通过科学家精神大讲堂、学术报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形式,让科学家与大学生实现直接接触,提高科学家精神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让科学家精神更有现实触摸感。另一方面,通过党团主题活动、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宣传科学知识文化,促进科学家精神和事迹在校园文化中的传播。通过科学家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科学事业成就、科学家奋斗故事,提高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和感知。
其次,发挥媒介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播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知乎、QQ 等媒介成为网络兴起一代的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科学家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发挥网络媒介的传播作用。一是加大科学家精神的纸质媒体宣传。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相关科学家事迹通过校园宣传栏、走廊等场地进行科学家画像、事迹的传播,让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二是加大科学家精神的新媒体传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和感人事迹,普及科学知识,传承科学精神。三是创新科学家精神传播形式。可以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将科学家有关知识、事迹进行推送。让大学生乐于接受、欣然接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党生存发展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8]科学家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科学的动力,激发大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通过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在未来的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中自觉地运用科学家精神指导自己的人生。
科学家精神融入“互联网+”创新创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其机制的完善与构建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9]“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融入大赛过程中,增强广大青年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科学创造力。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可以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去,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为老百姓传播鲜活正确的科学知识,将科学普及与人们生活无缝对接,在百姓生活中为科学普及提供新的生长点,面向广大公众演绎小科学、大智慧。通过“三支一扶”活动,向人民群众开展农业科学技术传授、医学救治小妙招等,为百姓提供生活中灵活适用的科学技术。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大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的实用性、满足感。此外,可以通过带领大学生参观科技馆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科学知识的直接感受力。
通过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社会性、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