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3-06-07 08:48刘德军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刘德军, 郭 盛

安徽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它必须重视实效性而不能搞形式走过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教育效果”[1]。近年来,由于受到许多亚文化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遭遇瓶颈。

基于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急需拉近师生距离,让老师与学生做彼此的“知心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来都不是教育者的独角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其中重要的构成元素。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者的主导,教师不仅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类,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2]这意味着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与VR技术等工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VR技术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VR即虚拟现实,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模拟现实世界产生虚拟世界的给人以沉浸感体验的技术手段”[3]。VR技术是依托于5G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虚拟三维世界。用户佩戴专用设备后能够进入计算机设定好的动态场景,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沉浸式体验,从而提升信息交互的效果,其最大特点是充分用镜头语言代替传统的叙事模式。

第一,VR技术具有沉浸性的特点。VR技术沉浸性的特点又被称为临场感,是指VR系统通过营造三维虚拟环境,调动使用者的五官,使其完全投入到计算机所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利用好VR技术的沉浸性特点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其实效性。首先,VR技术能够营造拟态化教学场景,以立体化场景代替平铺式教学。VR技术融合了图像传感、 三维立体显示、动态环境建模等技术,可将想象的场景直观呈现为三维虚拟仿真动画,实现身临其境的全方位、沉浸式直接感官刺激”[4]。借助VR技术,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营造出拟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突破了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单一的局限性,从而达到从平面叙事到立体场景的转变。这种立体叙事的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也更容易引领大学生自觉参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其次,VR技术增加实践教学手段与载体。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或到基层做志愿者等实践活动,但往往由于活动经费有限及学生安全问题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这一活动的覆盖面不足。但在VR技术的帮助下,计算机所营造出的逼真性的教学环境能够直接模拟课外实践的场景,从而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直接参与到课外教学之中,再通过认知与问答进一步将初步的感性认识深化为高级的理性认识。最后,VR技术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路径。“思想性与理论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属性,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会采用宣讲式教学方法来向学生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5]。同时,学生大多处于一种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状态。VR技术的出现可以促使高校通过新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渠道上的创新,“一方面营造拟态化的教学场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另一方面采用新兴技术增添时政内容对思政理论进行再加工,解决了过去口述式的教学弊端,增加了思政教育内容的时效性、艺术性和领先性,提升了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6]。

第二,VR技术具有交互性的特点。VR技术的交互性是指可以让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下实现对环境的一定信息交流与反馈。利用好VR技术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的认识。首先,VR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传递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非是要学生把课本背的滚瓜烂熟,而是既要让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肌理,更要让学生参透理论知识的精髓。VR技术所构造出的直观教学场景,能够直接让学生进入到课程学习之中,通过“感同身受”来使理论知识不仅写在思想政治课本中,更内化于学生的内心之中。其次,VR技术增强共情感,在无形中可以塑造学生价值观。VR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过去的史实,另一方面能够针对当下出现的热点话题与舆情做出合理回应。在VR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深度地还原出热点事件发生的始末,以身临其境的感触帮助大学生了解舆论真相,提升学生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传递、情感体验和爱国情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对于热点事件站在正确的立场、采取正确的行动。最后,VR技术可以增加师生互动,成为彼此的“知心人”。VR技术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用来教学的手段与工具,最终的教学主体依旧是思想政治教师,在VR技术的运用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VR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虚拟场景学习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同时学生也可及时向教师反馈希望体验的虚拟环境。这样,两者之间形成的头脑风暴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拉近师生的空间距离和情感距离。

第三,VR技术具有构想性的特点。VR技术的构想性是指使用者在虚拟世界的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身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寻求对问题的完美解决。利用好VR技术构想性特点可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VR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空间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引并结合实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而想象出现实世界所暂不存在的无穷无尽的事物,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学生在VR技术所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伟大成就,想象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景象,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向往,转化为现实的奋斗动力。再者,VR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大多是大学生从未涉及、未接触的领域与新鲜事物,在未知领域与新鲜事物的刺激下易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求知欲并开拓学生思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VR技术的出现,“引导了学生参与智慧课堂的构建,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辨别是非的能力”[7]。

三 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问题

VR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手段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就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第一,VR资源的开发存在滞后现象。现阶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VR资源,多来自于专业的VR技术公司,但这些公司所提供的VR模拟空间中的图像、音频、文字等数字化资源,由于技术限制、资源有限、意识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往往并不十分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且不能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也就是适配性与实效性不足,导致了VR资源的使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运用VR技术的能力尚需提升。VR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给大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媒介素养与对VR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无疑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存在运用VR技术不够熟练的问题。一是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VR技术了解的不多,对VR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进而影响到使用VR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效果。二是运用VR设备辅助教学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重新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换言之,就是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与课后总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准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容易局限于片面化与形式化的理论教学,这不仅不利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8]。

第三,传统的教学环境遭受冲击。“思政教育作为一种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形式,环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9]。传统上,对学生直接进行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教师通过营造健康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变化,从而相对应地传递与更新教学内容。但伴随VR技术与网络媒体在校园中的应用,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时代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虚拟网络。虚拟环境的应用提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但同时也减弱了传统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一些不良思潮,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就容易涌进高校,导致缺乏社会经验和是非判断力的大学生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负面的学生“三观”反过来又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同时VR设备的运用可能出现“反客为主”的现象。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但是VR设备所营造的逼真的教学场景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并全身心地感受虚拟环境,无形中会被VR系统所“宰制”,这会严重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至产生教师过于依赖VR而对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从而违背VR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

四 VR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第一,营造风清气正的VR教育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0]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由于网络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应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VR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针对此特点,大学生要不断强化学习意识,自觉遵守文明网络公约,明确网络责任和义务,实现网络理性与自觉。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既要讲好思想政治知识,也要捍卫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教师要学习好把握好党的先进理论,用最先进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同时积极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大学生所喜好的社交软件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习需求,改善大学生所接触的舆论环境,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从社会层面而言,网络管理部门要提供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健康的网络内容,为大学生打造健康友好的网络教育环境。

第二,开发贴合主题且能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否打造优质的课程资源是VR技术能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VR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核心是开发主题贴合学生实际且能与时俱进的优质课程,因为“VR+思政”不是一个场景的简单呈现,而是要借助VR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知识传授与“三观”塑造的有机结合,因此,开发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就是重中之重。这需要高校与企业双向借力。首先,VR资源要与地方优势相结合。高校应充分利用好VR技术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与企业搭建VR实验室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依托本地的红色资源、历史、文化、地方先进人物等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次,VR资源要与高校实际情况相贴切。VR技术企业在与高校搭建校企平台时,应对高校的特点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进行综合分析,提升VR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适配性,努力开发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又贴合高校实际的VR教学资源。最后,VR技术企业应结合时政热点及时进行资源更新,让整个VR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紧跟时代发展和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保障思政课程资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用性。

第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运用VR技术的综合能力。无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教师永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但VR技术作为新媒体资源的一部分,其所具有的特点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于虚拟技术的应用,首先,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因势而新”,消除对新技术的抵触和恐慌心理,及时地补充相关知识,提升操作水平,以身作则地去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11];其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因事而化”,主动去面对VR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既要看到VR技术带来的机遇,也要做到不盲目迷信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时而进”,摒弃VR仅是辅助设备的传统观念,学好弄懂VR技术,把虚拟技术看作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习惯性地将虚拟技术带入到教学设计之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新媒体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实效性添砖加瓦。

总之,VR技术走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科技与教育融合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对于VR设备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做到不盲从、不迷信,因时制宜地开发VR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VR设备,使其成为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成铸魂育人任务的强有力推进器。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