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2023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国人文与人才中国”国际论坛分论坛二综述

2023-06-07 07:58刘珺珺高叶红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习型大国一带

刘珺珺,陶 磊,高叶红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2.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023年8月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国人文与人才中国”国际论坛在天津大学隆重举办。在本届论坛上,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学习型大国建设”平行论坛。平行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国际智库委员会主任杨树雨主任主持,特邀国家开放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张少刚做题为《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发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卉男做题为《城市集群视域下学习型城市的价值驱动与全球图景——以“UNESCO学习型城市奖”获奖城市为例》的发言;新疆兵团开放大学副校长王永锋做题为《基于数字化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发言;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新保敦子做了题为《日本的终身学习城市的趋势和近期的终身学习政策》的发言;新加坡宏见国际管理学院院长肖金喜做题为《“文化融合与人才发展”之新加坡案例分享》的发言。在研讨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包华影、参会嘉宾卢秀萍同与会的专家学者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的内涵、学习型大国建设的意义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讨。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学习型大国”一词在我国首次提出就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表明国家层面建设学习型大国的决心。从学习型社会到学习大国,再从学习大国到学习型大国,其中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呢?

(一)学习型大国与学习型社会内涵不同

杨树雨认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学习型大国与学习型社会并列表述是强调两者的不同。学习型大国更加明确地显示了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国家意志和社会体量。”关于“社会”和“大国”的理解,杨树雨主任说道:“‘社会’一词可大可小,大可到人类社会,小也可到社区或乡镇或城区社会,而国家一词是比较具体的。在这里,‘大国’指的是大国家,更确切地说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家。大国一般会出现有人口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文化大国、军事大国、教育大国、科技大国、国土面积大国等等方面具体的分类表述。”[2]由此看来,学习型大国的内涵更加丰富,涉及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国家与社会的最大区别是突出行动的主体性。所以,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彰显的是国家层面建设学习型大国的国家力量。

(二)从“学习大国”到“学习型大国”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学习大国,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对外专家座谈会时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3]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4]自此,学习大国的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学习型大国”闪亮登场。从“学习大国”到“学习型大国”表明我国深刻把握住了学习是革新和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一规律。以前,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今后,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大国”和“学习型大国”共同彰显的是大国理念,大国不在于面积大、体量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这种大国理念和“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从“学习型”系列中看“学习型大国”

随着21世纪初,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进入我国并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乡村”“学习型社区”以及“学习型政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等学习型“组织”。“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学习型大国”的概念,可以说是对我国20年来开展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进一步认可。顺理成章地将“学习大国”纳入“学习型”系列,丰富了“学习型”系列。[2]

在研讨环节,包华影教授从“学习型”视角出发深刻解读了“学习型大国”的内涵:第一,学习型大国的建设意味着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随着“学习型”系列组织的发展,学习的观念已经逐步转变为学习的行动;第二,包华影教授十分强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型城市是解决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学习型”系列组织的核心都共同指向“学习力”,“学习力”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决胜的重要因素。学习型大国的建设需要“学习型”系列组织的共同发力。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建设的意义

学习型大国战略是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决策,当下正处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的建设无论是对我国自身还是对外开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学习型大国建设是对我国学习型社会的进一步深化

“学习型社会”概念首次出现在1968年出版的美国学者罗伯特·赫钦斯所著的《学习化社会》(TheLearningSociety)一书中。之后学习型社会成为各大国际组织以及众多国家与地区教育、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广泛重视的命题。“学习型社会”的概念首次进入我国是在2001年5月15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上,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标志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之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提出要加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经过党和人民20多年的努力,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形成了互通,打造了多种学习成果互认的立交桥,构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共识。当今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表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伟业中,已经成为举旗定向的路标、引领未来的灯塔。

(二)学习型大国建设有助于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教育在推动“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学习型大国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在会议上,王永锋先生分享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教育行动。王永锋先生说:“自2016年起,《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文件出台,构建了教育对外开放蓝图。之后,在国家构建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宏伟蓝图内,各部门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建设了23个鲁班工坊,启动了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成立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启动了‘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深化了中国—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使点面结合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可以使我国自身变得更加自主自立自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构建教育共同体,开展对外开放与合作,服务大国外交。

(三)学习型大国建设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一带一路”的底色根基。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世界的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概念,“一带一路”就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特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与公共平台。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本质上是大国建设,涉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建设,不仅仅是普通公民个人学习和教育的问题。中国的学习型大国建设是以国人全民终身学习为基础,以国内各级各类组织的学习和创新为基础,以各级地方(区域)学习或全面建设为基础,结合国际大环境和发展趋势而开展的大中国建设。中国的学习型大国建设必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路径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伟业中,已经成为举旗定向的路标、引领未来的灯塔,加快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大国迈出新步伐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前增加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表述[1]。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建设指明了方法和路径,也进一步凸显了教育数字化手段的重要性以及对教育的支持。

张少刚先生针对教育数字化推动学习型大国的建设重点强调了“教育数字资产”的概念。张少刚先生说:“教学平台的应用产生数据资源,在物质化信息时代,数据是副产品,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数据是可再生资源,是新的生产力。教育数字资源要成为有价值的资产,或者说,教育数字资产要成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若厘清之,必将对教育数字化优势发挥、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大国建设,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数字教育作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必将也会带动学习型大国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主要表现在:衔接了各级各类教育;构建了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不断完善数字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与此同时,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国卉男指出:“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活力源泉,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013年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学习型城市奖”,中国也因此成为获奖城市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随着深圳、西安、武汉等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我国已经成为“UNESCO学习型城市奖”集群的重要支柱。国卉男建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应积极承担集群发展中的大国责任,促进交流融通;以获奖城市为核心,构筑本土特色学习型城市集群;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城市韧性,发挥集群效应。”[6]

综上所述,我国的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已经为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是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学习型大国的建设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

“一带一路”传承的是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学习型大国的建设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而是要秉承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充分借鉴国内外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经验。

肖金喜先生在会议上分享了新加坡关于文化融合与人才发展的经验。“自建国之初,新加坡就十分重视人才,坚信‘人才立国’。将人才政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由国家领导人组织推动实施。新加坡政府为推动国际人才融入新加坡社会,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让国际人才获得了‘来了就是新加坡人’的归属感。具体做法为成立人才政策研究和规划部门,完善政策顶层设计。”肖金喜先生说道。新加坡这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以及坚持人才为本的理念,为我国建设学习型大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正如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欧盟“让·莫内讲席”王义桅教授在主论坛会议上所强调的:“‘一带一路’下的人才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强者为中心,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是‘有教无类、立己达人’的人才观。”

新保敦子教授分享了日本近期的终身学习政策,值得我国借鉴。新保敦子教授介绍说:“近年来,‘社会教育士’在日本应运而生,它是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称号。社会教育士帮助生活在各个社区的人们,解决社区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一制度从2020年起步,演变自过去的‘社会教育主事制度’。它的特点是:只要履修了大学开设的‘终身学习支援论’课程的人,即使没有受到教育委员会的任命,也可以称为‘社会教育士’。社会教育士制度创立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才可以加入社区建设中来,期待通过社会教育士的努力,能够让高龄少子化地区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日本的“终身教育士”制度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大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和“学习型大国”战略都是我国当下重要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论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习型大国的内涵、意义和未来建设的路径。“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我国要成为一个学习型大国,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学习型大国一带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