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力,让美术更精彩

2023-06-07 07:19邹维
考试与评价 2023年5期
关键词:吉祥物建构微课

邹维

微课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让美术教育的表现更加灵活生动,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在充分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体验,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高效参与和积极理解内化的体验。因此,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为例,谈谈微课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一、微课技术与美术课堂融合的价值

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学生已经适应了现代教育媒体在学习活动中丰富的情境塑造和形象建构的特征,在学习活动中,结合小学中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设置教学活动的环节和内容等,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持续学习关注意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度高,对学习对象的形象理解和科学建构能力增强,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能感也會随着学习效果的提升而极大地提升。本文以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微课技术与美术结合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地借助微课手段,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1. 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美术感知和体验的途径就是结合形象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来认识和理解学习对象的丰富的美的特征,感受丰富的美的形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外界信息的有效接受过程中,80%的信息来自于视听效果方面的刺激感受。特别是对于中低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学习活动中的那些形象性强、能够直接感知体验的信息接收途径的兴趣更强。微课技术契合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认识偏好,将形象生动的学习过程与有形象的生活化的展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和发现丰富的生活教育之美,感受丰富的生活内涵,经历丰富的学习方式建构,因而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学习参与,促进知识建构

微课内容在设置的过程中,不仅符合中低段学生在认知中的兴趣偏好,更加能够从形象的知识经验建构方面,引导学生在具有强烈的画面体验感和形象的参与实践感的情境引导和激励下,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对学习对象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对象的形象建构能力、形象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对生活中的美的观察、理解和创新能力等,都能够在活泼的美的体验、形象的美的感知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激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意识提升,对学习对象的知识建构和形象创造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3. 提升文化理解,促进文化认同

在微课作用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学生在积极的文化对比体验过程中,能够形象地感知和体验不同文化类型的文化表现的特点和方式,在积极的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样式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积极的文化对比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美术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在积极的体验和探索过程中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积极提升。

二、微课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

1. 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参与意识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在学生能力认识和理解的范围内展开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而那些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的学习活动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体验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在学生积极能动的学习情境体验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利用微课技术,创设形象的动画情景,让学生的兴趣伴随着画面的流转而兴趣不减,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参与。

例如,在学习《生动的吉祥物》时,同学们对吉祥物这个词都不陌生。冰墩墩是中国冬奥会主题的吉祥物,什么叫吉祥物,吉祥物的设计来源于哪些方面的构思和想法等,通过动画微课以视频、画面、特例等结合的直观立体全方位的展示,同学们认识到原来冰墩墩的设计来源于可爱的冬季游戏——雪人,怎么让这个雪人更加富有中国味儿呢?于是,设计者把雪人的形象又和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结合起来,外加上冰墩墩的头上戴着一个造型独特的头盔,装饰的彩色五环就是奥运五环,形状又和航天员的航天服神似。冰墩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同学们从微课视频学习中了解到吉祥物应当如何设计——契合主题、围绕特点、富有寓意等方面的特征。在同学们感兴趣的冰墩墩吉祥物主题的基础上,展开对生动的吉祥物的教学渗透,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因为受到自己喜欢的对象的感染,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有效地提升。他们跟随着教师的节奏和进度进入到对生动的吉祥物主题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去,在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吉祥物的学习体验中,引导学生概括吉祥物的学习需要从概念、作用、特征三个方面来展开设计,在了解步骤、获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吉祥物的主题设计活动。

2. 微课激发灵感,行动促进体验

微课在形象的视觉、听觉体验的刺激效果下,带给学生积极的视听享受方面刺激的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灵感和动手的欲望。在强烈的创作灵感的驱动下,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他们将自己获得的灵感和思路运用到具体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在能动的微课效果的引领下,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发展。

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利用微课素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废物图片,学生结合这些素材,展开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在没有有效地启发引导的作用下,同学们的认识思维相对狭窄,他们仅仅能够将这些素材按照本身的功能和作用来进行大小等方面的改动;接下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微课视频创意,一件旧衣服,通过剪裁变成了沙发靠背、背包、拖鞋、杯套……;平凡无奇的瓜子壳,经过粘贴排序,竟然成了一幅好看的工艺品;雪糕棍竟然能够拼接出许多你想象不到的各种玩具模型……学生们的认识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地结合自己的创意来源,来确定创意形式,展开创意制作。学生用一次性纸杯做立体飞机,一次性纸杯的侧面剪出一个小洞,在这个洞口处,用卷好的机尾插入其中,在机身加上装饰的图画,机尾加上小花,杯底(也就是机顶打一个小洞,能穿过两根橡皮筋儿,线上用小珠子、小长棍插入橡皮筋橡皮筋儿固定),杯子内部连接上面的皮筋儿,下面一根细长棍系着,转动下面的橡皮棍儿,学生意外地发现,飞机竟然能够飞起来了。科技组的同学设计带有满满的科技感;艺术组的设计也非常有韵味儿,他们的粘贴画、剪裁画、各种你想象不到的材料制作的贴画、绘画,让人眼前一亮;还有生活组的同学们,用各种素材做了生活中的各种用品……通过学习观察同学们能够发现,只要大家确定了学习主题,沿着主题的方向构思创造,同学们会在强烈的灵感意识的驱动下,积极地加入到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去,在同学们的积极能动的动手实践和兴趣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艺术构思、创造能力等的有效提升。

3. 微课促进建构,形象认知过程

微课技术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让同学们进入到不同的历史时期,认识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面貌。了解这些时代背景下独特的历史人文之美,了解在丰富的美的历程中,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日常,了解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基础的生产生活工具,了解这些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创意特色等。在对古今历史文化现象的积极对比、形象建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形象认知,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意识,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学习《古代的交通工具》时,教师结合微课技术,为同学们展示古代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车的样式,同学们在形象的对比体验中竟然发现了一些神奇的现象。在这些交通工具的介绍中,很多字词同学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是为什么呢?特别是“车”字旁的很多字,同学们竟然不能理解和读出这些字的意义:辂、軏、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对“车”这一汉字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演绎,从最初的两个车轱辘形象,和生活中的车非常贴近,到逐渐车的构字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正面的车的形象把车立起来,让车的形状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认知,包括“舟”的演变也是类似。在微课中讲到一些细节性的车的部件时,同学们因为对这些部分不理解而苦恼,教师及时地为同学们提供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大家看这些古代的交通工具,现在还常见吗?”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不常见,这些东西到现在是不是就是古董了?”有同学发挥奇思妙想道。“是啊,西红柿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会有西红柿这个词汇吗?”教师继续引导。“不会,那不是无中生有吗?”学生回答道。“很棒,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它不会停止运转。有了高科技的飞机高铁,你会选择做马车、轿子这样颠簸的交通工具进行乘坐吗?”教师继续引导。“不会”。“是啊,因为生活中没有了这些历史的交通工具的生存土壤,所以它们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多传统的工艺也失传了,现在如果你要掌握一门传统的工艺技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人们的出行帶来了便利。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交通工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些宝贵的技术经验,确实值得大家学习和继承。在积极的文化引导和渗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汉字文化、对中国传统技艺文化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在同学们对学习活动的能动认识体验中,实现学习效果的积极提升。

总之,发挥微课技术的魔力,带给同学们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对学习活动的积极能动参与和形象的感知体验的过程中,激发起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意识,在能动的学习探索和理解体验的过程中,促进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吉祥物建构微课
谁会当选吉祥物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吉祥物等
吉祥物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