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社工站建设,推进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06-07 05:48杨蕊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工基层

杨蕊

基层社区是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基层治理的成效与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基层社会工作站建设是当前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深度发展的重要策略。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持续发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基层社工站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社会治理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当前社区服务存在的突出短板

1、社区治理的理念相对落后

一些地区对基层治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一定程度的“官本位”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树得不牢,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了社区治理的效率。一些驻地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不利于社区服务的开展。

2、社区服务资源投入不足

当前街道体制改革还不到位,权责对等的要求在基层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有的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不到位,一些老旧社区服务设施薄弱,有的连自身办公用房都难以满足,更谈不上为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社区自治水平整体不高

社区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的过程还不够规范,民主协商的制度化渠道少、解决矛盾纠纷的措施不够有效。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还比较少,参与基层自治的热情不高。

4、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程度低,作用发挥不明显

由于社会发育和成长环境的限制,当前的社会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大。实际承接能力不足,很多时候“接不住”政府转移的职能。培育、孵化和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的力度不够,为民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和个性化水平不高。

5、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总体上看,社区人员服务力量不足。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的空间较为狭窄、社区工作岗位对于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人员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

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主要服务内容

社会工作服务站简称社工站,是我国基层社会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单一社会工作机构或项目不同,新时代社工站的定位是纵向统筹、横向链接的综合性、协调性、枢纽型平台和民生服务站。社工站具有政社合作、资源整合、专业服务于一体的特征,致力于破除现有服务模式中的政策壁垒、部门壁垒和岗位壁垒,社工站聚焦于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既关注恤病助残、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传统民生兜底服务,又增加了应急处置、矫治帮教、社会融入等新型社会服务,实现民生服务从传统“大而全”向现代“大而全且小而精”的转型。其主要的服务领域包括:

1、社会救助

协助民政部门开展对象排查、需求评估、建档访视、需求分析、政策宣传等事务,并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照料护理、能力提升、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

2、养老服务

统筹链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等资源,对老年群体开展健康服务、精神慰藉、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权益保障等服务。

3、儿童福利

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走访核查以及家庭探访督导检查,开展政策宣传、法制宣传、监护评估、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隔代教育能力建设等,以及留守妇女的关爱工作。

4、社区治理

设计、承接和实施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项目,通过开展“三社联动”,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各类社区主体和社会资源有序参与。在社区参与、社区发展、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等方面发挥作用,开展心理辅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就业咨询、社会支持网络修复等服务。

5、社会事务

为社区居民宣传婚姻政策法规、协助推动婚俗改革、开展新时代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咨询和辅导等服务。宣传殡葬政策法规,引导居民文明节俭办丧事,提供丧葬需求等咨询服务。

新时代社工站建设的重要意义

1、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在街道社区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启动社会工作站的服务,给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有需要但是平时难以被关注到的人群。通过社工精准化的服务,助力政府把民政服务做到“最后一米”,让困难群体、特需群体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2、发挥社会工作在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政策落实、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助力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3、是解决当前社区工作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社工站的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动服务资源下沉、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的重要途径。发挥基层社工站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的类型日趋多元,不同类型社区的基础环境、资源禀赋、人口结构、文化积淀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因此难以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理方式。即便同一社区,其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治理模式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要针对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对治理方式进行不断的调适,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1]各個社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环境特征和资源禀赋,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当地社区的社工站建设路径和治理方式,真正体现出社区的自身特色,才能在社区服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上行之有效。

推进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1、毫不动摇地把党的领导覆盖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践证明,党建引领搞的不好的地方,要么一盘散沙,要么杂乱无章。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基层治理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政治原则,是基层治理的核心问题、首要任务和根本保证。当前要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建设和系统建设,构建上下联动、区域统筹、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来参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切实打通社区服务的“神经末梢”。

2、推动各类服务和资源向社区下沉

首先,要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制定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取消给社区下达的不合理任务,切实推进基层减负增效。其次,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社区都有足够的办公用房和必要的经费保障,夯实社区的硬件基础。再次,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着力解决群众各种“急难盼愁”的问题。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人、财、物长期的保障和投入,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投入和努力,把财政资金花在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地方,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在利用技术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尤其是要弱化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3、切实提升社区的自治能力

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人心、挖掘社区能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驻地单位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协商的制度化渠道,完善居民议事协商的机制。不断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4、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建设,要做到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地合理培育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发挥优质社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不断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植政策。扶持和壮大更多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供给当中。

5、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体系建设

首先是推行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制度改革,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畅通社区工作者的晋升渠道,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其次是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就是要注重培养社区“两委”的后备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是连接企业、单位等治理组织的主要桥梁,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社区书记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治理成效。[2]要高度重视社区书记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其选拔、培训、培养等方面持续探索。

6、加强新时代社工站建设

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围绕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制度体系,力争实现“十四五”末,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个社工站,每个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推动社工站建设专业化、高质量发展,协调组织、人社、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工会、妇联、残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支持,统筹推进社工站建设。充分利用村(社区)的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场所为民服务,进行社区资源的共享。

坚持党建引领社工站建设,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引导社工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对其机构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从业经历的审查。明确社工站建设的职能定位、建设标准、实施步骤等规定,确保社工站建设有方向、有遵循、不跑偏。[3]切实保障社工站建设运营规范化,明确对站点建设、平台运营、服务项目、人员素质、考核评估等各项要求。发挥社工站综合性、枢纽型平台优势,纵向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体系,横向统筹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积极打破行业界限和层级壁垒。建立健全社工站各项工作制度,规范运营流程和服务项目。

发挥专业社工的专业优势,社工通过走小区、入住户及个人摸底调查,聚焦重点人群进行社区居民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专业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能和手段,在科学评估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服务计划,为不同人群提供靈活多样的综合服务。如济南市历城区首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之一——济南市十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入驻社区后开展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社工们白天走楼入户,了解民政对象的家庭状况,并绘制出一张张“用脚丈量”的社区资源图和民生问题图,用不同的符号和各类图标,分门别类标记清楚社区居民的困难、诉求以及社区可挖掘的资源。社工们通过走访,全面核查了民政对象的个人信息,建立专人专档进行保存,并按照紧急程度分成不同等级的探访标准,进行动态和精细化管理。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人民对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有着更多的期盼和追求。在新时代的民生建设领域中,社会工作应当协助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惠民生、暖民心、增进民生福祉,为实现社区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孙秀艳:《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启示——基于福州市鼓楼区的实践分析》,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58-165页。

[2]何艳玲:《人民城市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曹伟军:《统筹推进五项建设 综合提升四种能力 社工站搭建社会工作服务新平台》,载《社区》,2021(20):14-16页。

作者简介

杨 蕊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基层建设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工基层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青春社工
基层在线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社工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