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县域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2023-06-07 05:48张远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县域金融农村

张远

金融机构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服务县域经济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发挥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扩大有效金融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产品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这四大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县域经济是按照县级行政来区分的区域经济,是县级人民政府贯彻中央部署,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推动县域经济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阶段,逐步向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阶段转变,也是县域经济质量变革、动力转换及结构转型的过程,要求“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优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新时代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

县域是陕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近年来,县域经济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城乡统筹、三产融合为抓手,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县城的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县级人民政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枢纽,是以农村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者,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快县域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为农村地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提供发展的平台;同时,城镇化的建设将满足辖区的广大农民朋友就近到县城安居乐业的需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为乡村振兴建设不断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支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新型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综合利用、环境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统一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把美丽乡村的特色风貌与城镇化建设统一起来,通过县城、建制镇和行政村商品流通服务、医疗文化服务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相互融合,推动实现城市的现代文明与乡村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用乡村的田园风光和秀美景色来丰富城镇建设的文明,用城镇的现代文化促进乡村治理和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合理规划城区周边特色农业发展,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满足城区居民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与城市服务行业的互相渗透。

(三)县域经济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行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较旺,日常健康消费、生活服务消费、文化消费等后劲十足。地方政府通过提升县域商业的承载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乡镇商业的完整性和聚集性,加大对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农村消费市场主体的新模式和新业态,着力构建符合本地实际、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县域商业体系带动乡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

(四)县域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农业产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既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课题,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抓手。一方面,在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支撑县域经济的一些主体产业正面临产业结构重塑和产业生态重构的重大机遇,县域经济可借此机遇迅速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更多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创新机制正在向乡村振兴方面倾斜与汇聚,也有利于加强乡村地区发展步伐。

新时代县域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面对复杂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金融如何服务好县域经济,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县域经济资源密度低,金融交易成本较高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方向,县域金融的服务主体是农村、农民和城镇化建设,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农业投资的长期性,决定了农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具有金额小、季节性强的特点,导致了农村资金的使用成本都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同时,由于农民长期从事小规模分散经营活动,传统农业缺乏新技术的融入,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的能力不足,缺乏农产品深加工的专业技能,导致农产品市场交易成本不断增加。

(二)县域投资创业机会少,导致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

受县域营商环境的影响,辖内优质企业不多,银行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增信贷项目会投向效益好的企业,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手段变相流向城市和异地优质企业;农村基层政府的公务员的工薪收入,大多被國有商业银行县支行以代发工资的形式集中,国有银行通过上存资金的形式流出,各类保险业务开展的保费收入被保险公司上划保费等方式外流。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导致资金从县域农村流向城市,如:本地企业到外地投资并从本地贷款到外地使用,本地居民移民造成储蓄和投资外流;青年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学生上学等因素,也会导致消费性资金外流。

(三)农村信用建设滞后,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提升

由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农村信用评级工作,基层政府也开展了乡村信用治理工作,但其相关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仍未健全,农村社会信用评定的成果运用还不充分,导致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农村社会信用较低,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金融机构依法维权难度较大,银行资产依法执行难,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农村企业破产倒闭,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同时,影响了其放款积极性,对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地区失信惩戒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县域金融交易费用和制度实施成本。

(四)农村产权制度有待完善,产权二级市场有待建立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以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长期流转承包土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我国金融机构响应国家号召,对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两权”二级交易市场,没有建立农村“两权”抵押评估标准,仅凭当地土地租金和地上种养物的价值或个人评估经验来确定土地抵押物的价值,主观随意性较大,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在办理“两权”抵押贷款业务中往往倾向于就低估值,土地“两权”价值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体现,当经济主体破产对银行抵押产权处置时,由于农村“两权”交易市场不健全,导致交易难、变现难,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新时代县域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金融资源配置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防控风险为底线,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一)坚守服务“三农”战略定位

近年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保监局、陕西农业农村厅、陕西省财政局和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了《陕西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施细则》《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细则》《关于金融支持陕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各级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中省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地方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响应中央号召,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促进国有银行县支行切实履行服务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支农产品,支持乡村振兴。

二是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服务“三农”要求,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壮大资金来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服务功能,主动担当起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责任。

三是建立县域金融服务考核机制。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贷款自主性的前提下,根据各自优势,明确任务目标,重点要控制好几个比例,即农村信用社用于支农信贷资金不得低于新增贷款的80%,商业银行当年新增存款的70%用于支持县域经济,邮政储汇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突破上存资金零回流的现状,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支持县域经济。

四是建立县域金融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建立县人民银行牵头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发布和反馈辖内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信息情况,实现政银企的精准对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找准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一是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增强服务“三农”意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基础,建设“线下+线上”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利用线下“营业网点+自助银行+金融服务站”和线上“惠农APP+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方式,形成“不论远或近、服务零距离”的金融服务全覆盖格局。

二是要支持农村经济调结构。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粮食生产基地,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扶持“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的发展。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向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是不断推进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支持农村粮食种植、种业发展和畜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相结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农业优质项目、创新技术和先进业态向农村转移,推动农村走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三)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同时要大力培育核心企业,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创造名优新特产品,通过强强联合、强弱搭配等形式打造一批优强企业,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加大县域经济金融环境整治力度。通过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积极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乡镇”“诚信市场”“诚信村组”“信用社区”的创建与评选活动,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司法部门要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力度,切实为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企业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观念,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骗取贷款的行为发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是建立健全融资抵押担保机制。完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完善农村“两权”交易市场。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加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同时要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切实解决资产评估、公证、转让、登记中的收费过高、手续过繁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为开办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创造条件。

(四)创新服务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借鉴和学习东部地区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用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支持乡村振兴。

一是围绕三产融合提供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并推广“行业协会(商会)推荐+担保公司承保+银行放贷”的中小企业“三位一体”信用担保创新模式,推动银政、银企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不断优化“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监管、无形资产类质押”等供应链融资形式,以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创新实现与农村三产的有机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支持社会资本和资金融合、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融合,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收和农民增效的发展格局。

二是围绕农户需求开发金融产品。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适时开发适合农户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户的生产性资金需求。通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批发市场+市场商户+农户”等经營模式,将资金配置到作为产业链环节之一的农户手中。

三是围绕“数字乡村”提供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紧扣数字乡村建设,将“融资、融智、融商、融通”的综合金融服务贯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全过程,实现农村商品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管理,推动电商快递统收统配,形成商品物流的聚集效应,为农民增收提供便利。针对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创新融资、结算、理财、投行等金融产品,不断融入农村农业的“发展圈”、乡村企业的“生意圈”、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圈”,让金融服务方式更加优质、渠道更加通畅,产品更暖人心。

参考文献

[1]冯静生、钱王鑫:《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从“农村淘宝”到“乡村振兴”》,载《当代金融家》,2020(10)。

[2]韩杰:《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载《新西部》,2019(12)。

[3]张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载《济南金融》,2005(12)。

[4]林强:《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难点及建议》,载《金融与经济》,2009(6)。

[5]张乐柱、任成龙:《我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路径研究》,载《金融发展研究》,2009(11)。

[6]张发强:《关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载《武汉金融》,2007(2)。

作者简介

张 远 秦农银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县域金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P2P金融解读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