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明 陈启伦
摘 要 在传统农业耕作中,水稻秸秆一直被视为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随着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理念的提出,水稻秸秆逐渐被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并作为有机肥原料还田。为提升水稻秸秆利用形式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变废为宝”,阐述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向,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为例,分析玉林市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优势、现状与问题,并从强化宣传,提高农户水稻秸秆综合利用参与度;进行水田宜机化改造,加大农机具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广西玉林市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73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进行还田利用。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种植产量和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秸秆产量也逐年增长,可在后续秸秆资源回收和多元化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农业生产工作中,水稻秸秆多应用在直接还田方面,应用途径单一,不能充分发挥秸秆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升秸秆利用效率,笔者以玉林市水稻秸秆为例,总结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措施。
1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概述
水稻秸秆是成熟水稻茎叶(穗)的总称。水稻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钙、镁、磷及其他营养元素,如果将秸秆作为回收资源合理应用到土壤中,可提高水稻秸秆养分含量的利用率,增强土壤肥力,从而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实现农作物高产。但在水稻秸秆应用之前,需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通常情况下,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分为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和肥料化5种[1]。原料化主要指利用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的天然纤维素,制作纸浆和板材,以此为其他加工业提供原始材料;基料化主要指将水稻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基料,以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能源化主要指利用水稻秸秆进行发电,补充电力;饲料化主要指将水稻秸秆进行氨化、黄贮、青贮,以此提高动物饲料的适口性,提升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肥料化是指通过秸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等方法,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与有机质含量,释放出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
2 利用现状与问题
2.1 优势
玉林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22 ℃,年平均降水量1 650 mm,全年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时间约1 795 h,各月平均风速适宜。玉林市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尤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已实现一年三熟,是广西的粮食主产区,因此玉林市具备水稻生产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2020年,玉林市水稻产量141.58万t,
同比增长1.5%,粮食产量162.71万t,同比增长2.6%;2021年,玉林市早稻产量71.79万t,同比增长0.6%,晚稻产量69.46万t,同比降低1.1%,粮食产量163.51万t,
同比增长6%。可见,玉林市每年水稻产量较高,因此水稻秸秆产量逐年递增,为后续秸秆综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2.2 现状
玉林市通过社会参与和政府引导,积极推广并探索秸秆利用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秸秆“五化”利用工作,形成全产业链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秸秆利用效果。
玉林市玉州区在2020年打造多个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建成规模不同的水稻综合示范田共10个,涉及夏秋两季水稻共4 467 hm2,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主动探索符合當地发展现状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秸秆利用方法,大力推进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翻压青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基料化、秸秆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同时举办离田加工利用、秸秆收储运等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秸秆基料化、原料化、肥料化利用率。
玉林市玉州区在村镇级单位配备大量宣传员,鼓励当地农户做好废弃稻草免费收集工作,通过大型机械对秸秆进行打捆、捡拾之后从机械尾部吐出,以此实现秸秆综合回收,为后续利用打下基础。此外,在2018—2020年,玉林市玉州区为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增,筹措资金425万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尤其重点推行秸秆编织草绳、水稻秸秆加工生产、水稻秸秆编织草席3种原料化运作模式,为村民解决水稻秸秆处理烦恼,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以上措施均取得良好成效。
2.3 问题
1)部分农民对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意愿低、参与度低。玉林市大多数农民对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持肯定态度,能充分意识到水稻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价值,但由于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环节各项成本较高,如运输成本、机械成本、人力成本和储藏成本等,只有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才能完成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当前,玉林市农村地区劳动力较为匮乏,人口流失较为严重,甚至存在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因此部分农户采用成本最低的就地焚烧方法处理水稻秸秆,以此将秸秆资源直接还田,未实现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2)农机具研发技术不深入,机械化器具性能不全面。玉林市部分地区在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工作中,还受到机具设备生产性能单一化的制约,相关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措施难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秸秆利用的推广潜力。例如,当前区、市级机械化收割与生产农机具研发投入不足,尤其是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部分地区水田和旱田呈现分散化、条状化分布,因此大型农机具无法进入田间地埂中进行秸秆回收和捆扎[2]。由于前期田地宜机化改造不彻底,导致水稻机械设备无法进入部分分散化、条状化的农田,影响水田旋耕埋草机、全喂入式收割机、灭茬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进而影响水稻秸秆的回收及利用效率。
3)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程度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玉林市水稻生产和秸秆回收、储存、利用等受季节的约束性较低,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给水稻秸秆收集与利用提供了便利,但玉林市秸秆收储体系运作不健全,缺少规模化、产业化、高层级的回收与利用途径,尤其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秸秆利用方式较为单一[3]。与此同时,玉林市生物降解地膜、新型造纸行业等对水稻秸秆的利用率极低,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仍停留在直燃、堆肥、青贮、黄贮等方面,对秸秆造纸、秸秆能源化利用等重点技术的研究仍存在瓶颈,且对秸秆固体成型技术宣传不到位。综上所述,玉林市当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秸秆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不足,水稻秸秆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仍存在较大缺口。
3 优化策略
3.1 强化宣传,提高农户水稻秸秆综合利用参与度
对于农户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参与程度低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3点措施。1)加大对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户对秸秆利用的认知水平,同时针对当地农民秸秆焚烧利用这一传统思想,通过明白纸、宣传单、宣传册、短视频等积极宣传“两山”环保理念,以促进秸秆还田项目的合理利用,防治因秸秆直接还田和露天焚烧造成大气污染。2)在县级和乡镇级开展水稻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与示范工作,必要时可以打造水稻秸秆试验示范基地和专用田,根据不同乡镇农业生产特点、地形特点让农户直接参与秸秆还田示范工作项目,让其直观地了解到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优势。3)宣传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相关财政主管部门应按照“严、细、实”的总体要求,编制、印发《农机购置补贴申请程序图》,提高广大群众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以降低农户实现水稻秸稈综合利用的初始投入资金,减少农户资金
压力。
3.2 进行水田宜机化改造,加大农机具研发投入力度
为解决玉林市部分地区水稻秸秆机与当地地形条件不适宜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对水田进行宜机化改造,着力构建高标准农田,同时将宜机化改造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一次性解决深层次农机装备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问题,确保农机和农业深度融合。以丘陵地区为例,在水田条田宜机化建设中,应修建地块进出坡道,保证相邻地块之间道路衔接畅通,消除作业死角,对异形地块开挖回填,同时清除地面障碍物,优化地块布局,延长机械作业线路,保证地块小并大、弯变直、短并长,合理布局沟渠,减少机械折返频次,兼顾农业机械通行需要,合理规划相邻地块的雨水排泄流向。通过这一措施,保障水稻割杆机、水稻饲料粉碎收割机、水稻青贮青储机等相关农机具的进入[4]。2)加大农机具研发投入力度,确保市场中可以投入更加符合梯田和零散型地块的小型农机具,以提高水稻秸秆机具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3.3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
对于玉林市水稻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不断优化生产方式,改变单一化技术推广格局,在当地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当地政府之间构建有机联通,以农民和企业的现实需求为根基,制定符合当地水稻秸秆发展产业的综合利用规划,以产业发展理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例如,可以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鼓励第三方企业参与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立秸秆有机肥生产畜牧养殖和沼气生产的种养循环一体化经济体系(如秸秆有机肥生产+畜牧养殖+沼气生产),以延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促进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出台水稻秸秆收储及利用政策,有效解决当地秸秆资源浪费问题,巩固当地生态经济发展,并满足农户、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多方需求与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引进优秀的秸秆利用企业落户玉林市[5]。通过内引外联,保证玉林市农户和相关企业积极学习市场中先进的秸秆利用技术,加强科研攻关,弥补现有技术不足;并结合水稻秸秆还田相关企业税费减免政策,降低中小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压力,以此激发玉林市大中小型企业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秸秆利用产业化程度。
4 结语
玉林市在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中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相应问题。在今后工作中,玉林市应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农户水稻秸秆综合利用参与度,着力构建高标准农田,同时将宜机化改造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中,提高水稻秸秆机具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必要时给予水稻秸秆还田相关企业税费减免政策,通过内引外联,保证当地农户和相关企业积极学习市场中先进的秸秆利用技术,最终提高秸秆利用产业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段建军,罗安焕,李瑞东,等.温度对贵州喀斯特黄色石灰土有机碳矿化、水稻秸秆激发效应和Q10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36(5):265-280.
[2] 李欢,王艳玲,殷丹,等.水稻秸秆/根系添加对稻田红壤发生层颗粒态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J].土壤通报,2022,53(2):384-391.
[3] 刘淑军,李冬初,黄晶,等.1988—2018年中国水稻秸秆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还田替代化肥潜力[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1):151-161.
[4] 郭应军,熊康宁,颜佳旺,等.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秸秆资源分布及全量化利用潜力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太阳能学报,2022,43(3):474-482.
[5] 张帆,杨茜.紫云英与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影响稻田土壤钾循环与平衡[J].草业学报,2021,30(1):
72-8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