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对泰州市大马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促进作用分析

2023-06-07 04:38高语萱李嘉馨王御锦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

高语萱 李嘉馨 王御锦

摘 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其中农村经济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阐明乡村振兴对乡村双循环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大马村为例进行了相关探索。分析结果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战略理论支撑和经济潜力空间,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江苏省泰州市大马村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標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5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技术与工业的变革如火如荼。过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全球化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市场与资源的“两头在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在进入全球价值链后,凭借自身在生产要素上的相对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这是一个无法持久的策略。因此,要发挥国内超大型市场的作用,发展国内经济,打通内循环,从而推动经济

发展。

2020年5月1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立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理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经济为基础,从全局的角度对我国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系统、辩证的审视,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在变化中开创新的局面,从而形成以内需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乡村振兴战略的效用,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的贡献,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前研究中,已有许多学者分别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有人试图从新的双循环发展模式中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功能。本文基于经济视角,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对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促进作用,并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大马村为例进行佐证。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通过梳理近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三农”,即农民、农村、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根本。从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入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新农村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我国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扶持乡村振兴建设的政策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乡村振兴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质量和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3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提供了发展新动力,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内生动力和强大的战略支持,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贡献了强大力量[1]。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基于当今国际形势变化、适应“两个大局”发展形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要战略决定。从国内角度来看,仅靠投资和低附加值的出口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模式,才能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际角度看,需求疲软和滞胀促使我国经济转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我国目前出口增长速度放缓、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及后疫情时期的背景下构建的,其旨在立足于我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即要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和人口基础,适应我国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转变以出口拉动经济的现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的布局,改造国内和下游的产业链,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作用

3.1 提供战略理论支持

2021年是“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而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公布之年。“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提出了要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双循环战略的落脚点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困局,最终目标是完善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实现最终的复兴[2]。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民族振兴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2017年,大马村整合13.6 hm2荒地,投资超100万

元建立了大马水生植物园,并充分发挥当地水系众多、生态基础好的先天优势,挖池塘种植睡莲、荷花,养鱼和养虾等,打造出“荷韵莲香”水生植物园。随着游客的增加,为打造自然园林景观,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大马村于2019年修建具有特色代表性的景点,持续投资水生植物园近100万元。截至2021年,全村共培育睡莲品种8个、荷花品种14个,同时套养鲫鱼、黑鱼、龙虾、泥鳅等水产品近2万kg,综合繁育效益持续提升,除去人工成本与土地流转费,种植睡莲每667 m2收益达到3 000元。2021年,大马村全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突破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

2.5万元。大马村通过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道路,激发产业活力,如今已经成功摘下“贫困帽”,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大幅提升,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释放产业活力,逐步实现乡村资本积累,为提高乡村消费水平、平衡地区供给与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保障“三农”的现代化建设,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畅通,进而保障经济双循环格局建设,可以保障农业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并保障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既有利于农村发展,也为农业的转型升级与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驾护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在供给侧方面持续助力,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从战略理论上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力量。

3.2 提供经济潜力空间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统计数据表明,自2015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均逐年增加,2020年脱贫攻坚战更是实现全面摘帽的目标。农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虽然目前消费水平不及城镇,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不断提高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所带来的巨大消费潜力是不可否认的,这对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扩大内需、建设国内大循环体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需要经济发展和产业支持,最关键的是劳动力。过去,大马村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导致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农,造成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强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撑。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大马村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返乡发展。他们不仅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为产业发展带回了新想法。大马村过去普遍以种植两熟稻麦为主,但经济收益一直不乐观。于是回乡青年将超级稻品种南粳5055引入大马村,不仅在大马村承包了146.7 hm2土地,并进行了商标登记,把“推销式”经营转变为“订单式”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既激发了传统产业的活力,又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益。此外,打造特色农业综合体也是推动大马村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实地考察,大马村的特色农业品牌“三福”河蟹,每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并依托大泗中药养生小镇的优势,种植了超过33.3 hm2适合当地砂质土壤生长的芍药和射干中草药,同时引种美国山核桃等优质品种,在村口建成了占地20 hm2的经济花卉苗木种植园,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些特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双循环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大力发展乡村新基建,巩固产业发展,强化生态建设,改善社会服务。在加快城乡接合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推动农村消费、绿色消费、旅游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更加注重发挥乡村自身的优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产业交叉融合则是以扩大农业功能为根本导向,在固定传统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强化农业产业链的横向延伸,使农业与其他产业跨越边界,通过匹配产业功能模块等方式来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加农业全产业链的附加值,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3]。1)大马村依托“水美乡村”特色产业,每年稳步扩大荷花、睡莲等特色植物种植规模,并精心规划观赏园区,匹配相应的各种娱乐设施,提高了观赏性和趣味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以实现乡村旅游的有效发展,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2)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农家乐,结合时令季节推出“荷全席”系列菜肴,初步探索农家特色风味与农事体验发展路径,拓展野营烧烤、婚纱摄影、自驾旅游等新业态。3)以“民宿+”为主要发展模式,打造有体验感、有品位和有乡愁的精品民宿,形成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的民宿业。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休闲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既能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又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4)大马村借助“互联网+”将以上新产业全部信息化,通过搭建“云平台”将新的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等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消费者,推动信息流通渠道优化升级,扩大产业影响力,促使产业融合科技高质量发展,从而激发市场活力,畅通内部循环体系,让经济发展更加充分均衡。

3.3 乡村振兴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与支点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泉。为此,必須认真处理好相关问题,正确、扎实地走好农村振兴之路,要通过乡村振兴,在乡村地区实现国内国际市场更好、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5]。

4 结语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乡村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具有无限的潜力空间,通过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的动力是应把握的关键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乡村振兴战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分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43(2):99-102.

[2] 彭佳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殷切嘱托感恩奋进交出践行“两个维护”高分答卷[J].宁波通讯,2022(7):8-12.

[3] 金丽馥,王婕.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1-7.

[4] 佚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贡献乡村力量[J].乡村振兴,2020(8):1.

[5] 骆育芳,闫欢欢,高矗辉.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及时代价值研究[J].理论观察,2020(4):17-19.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从客场到主场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