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枝
摘 要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油茶复合经营模式,以期达到林地收益最大化,更好地释放油茶产业的巨大能量。为提高油茶种植管理水平,推动贺州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贺州市八步区为例,阐述油茶栽培的重要性,并从选地整地、选种、整形修剪理、抚育管理、炭疽病防治等方面探讨油茶种植管理技术。
关键词 油茶;栽培技術;广西贺州市八步区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28
贺州市八步区规划到2022年底,全区发展油茶1.33万hm2,其中计划发展新造油茶林1.07万hm2。截至目前,八步区尚未实现规划目标,从示范区
28.31 hm2的规划建设来看,想要实现目标还有一定难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林农的种植积极性不高、缺乏规范化种植技术、对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认知有偏差等[1]。加之大多数林农认为油茶的价值仅限于食用价值,且油茶从种植到获得经济效益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抚育管理,还需要承担产量低、病虫害侵害等方面的风险[2-3]。因此,为推进八步区油茶产业发展,必须大力宣传油茶种植技术,提高油茶种植管理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油茶产量和质量。
1 油茶栽培的重要性
1.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油茶与花生、油菜籽等其他油料作物相比,产量相对较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茶油产品种类较多。随着油茶种植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八步区油茶种植基地生产效益逐年上升。目前,八步区不仅实现了油茶科技示范基地28.31 hm2的建设指标,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的油茶粗放式经营模式,促进油茶种植基地高水平、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油茶的生产效益。同时,油茶产业基地的持续建设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技术培训及示范宣传为八步区油茶种植户找到新的农业生产项目和农业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
1.2 提高经济效益
贺州市八步区建设油茶科技示范林28.31 hm2,其中25%为2020年种植,74%为2022年种植。八步区油茶种植基地报告显示,2025年油茶树将实现全部挂果。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油茶产量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按照每667 m2 80株油茶计算,平均每株油茶能够产鲜果8 kg,晒干后获得干籽3.3 kg,按照干籽20元·kg-1的销售价格计算,油茶示范基地年收入将超65万元。
近年来,八步区不断加强油茶种植基地管理,油茶种植技术不断更新,预计到2030年,每667 m2有望实现4 000元的经济收益,年产值将超过170万元。由此可见,油茶是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从投资的视角来看,因为油茶产量较高,且不易出现病虫害,具有较大的经济潜力。同时,油茶的茶壳、茶鼓都可作为附加产品流入市场进行销售,这对于林农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能够显著提升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
1.3 改善生态环境
油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种植后成活率在98%左右。油茶枝叶茂盛、四季常青,发达的根部使得其能够随意穿梭在石缝之间,即便是在土地稀薄之处也能自然生长,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油茶林可作为一道天然的屏障,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推动八步区生态环境的建设。油茶大面积种植还可形成区域特色景观,间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667 m2油茶林年二氧化碳平均吸收量为1.3~2.7 t,
氧气释放量为1.0~2.0 t,以贺州市八步区现有的油茶规模初步计算,油茶树每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900 t,
释放氧气848 t,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价值。
2 油茶种植管理现状
根据贺州市八步区林业局相关数据,2021年八步区有3个油茶示范基地,分别是贺州市婷莹茶花休闲园、信都镇狮峰村油茶示范点、大宁镇三合村油茶示范点。其中,贺州市婷莹茶花休闲园油茶示范基地面积为9.65 hm2,信都镇狮峰村油茶示范基地面积为
7.27 hm2,大宁镇三合村油茶示范点面积为11.39 hm2,从油茶成活率的视角来看,3个示范点的油茶成活率分别是98%、95%和98%。信都镇狮峰村油茶示范点成活率较低,该示范点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据了解,油茶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种植投资大、见效慢严重打击了林农的种植积极性,同时给油茶栽培后期的管护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3 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
茶树的成活率与种植基地的土壤质量有直接的关系。1)选择适宜的土壤。茶树种植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高酸性、高肥力的土壤,而且土质要疏松,满足良好的透气条件[4]。这就需要当地的林业部门在充分调查林地立地条件后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2)开展整地工作。全垦整地是由下而上全面翻挖,深度在23~28 cm,同时清除土壤中的树根、石块、草根等,然后整成梯田。梯田的宽度由地形地势和经营目的而定,一般梯面宽3~4 m,如果林地坡度平缓,土质较好,梯面可加宽到6~7 m,实施集约化经营,并可长期开展林粮间种;如果林地坡度陡峭,不能实施间种,可适当缩小梯面宽度,但不能小于1 m。3)开展油茶园艺化栽培,该技术要求在坡度小于15°的平缓地块使用机械进行全垦整地,深度50 cm;而坡度大于15°的荒地则适合使用撩壕整地,宽60 cm、深40 cm,带状间隔3 m。需要注意的是,油茶种植前要先挖好穴,穴的规格是
40 cm×40 cm×30 cm。
3.2 选种
为种植出高产量、高品质的油茶,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求,选择优良的油茶树品种是关键。选择油茶品种时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充分了解各品种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八步区种植的茶树。目前,贺州市八步区育种部门在记录当地实际土壤、气候和光照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培育优良且合适的树种。例如,软枝油茶2号在八步区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油茶品种具有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抗性强、油质好等优点,适宜八步区种植。油茶具有自花授粉不亲和的现象,一般可在一片油茶林地中搭配种植3~5个不同的油茶品种,以促进各油茶品种间相互授粉,进而提高油茶的着果率。例如,在种植岑溪软枝油茶系列时,可选择桂无系列、湘林系列、长林系列等搭配造林,并具体根据油茶种植期间的物候特征、生长情况、病虫害等进行品种选用和搭配。
3.3 整形修剪
油茶需要吸收足够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不同的油茶树形直接影响油茶植株的通风透光性,进而影响油茶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因此,林农要对油茶树进行整形修剪,有利于增加油茶植株的透光率,降低油茶植株内部的郁闭程度,同时能够增强油茶植株内部的通风性,使油茶植株可以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修剪后的油茶植株可減少枝叶的徒长,降低油茶树枝叶生长对植株整体营养物质的消耗,更好地控制油茶植株的树势。合理的修剪还可实现油茶树形的整齐、一致,杂乱、弱势枝条的去除也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更好地保障整个茶树都能接受良好的光照和水分,从而促进油茶的生长和生产[5]。油茶树的修剪可于每年2月进行,此时油茶树生命活动尚不活跃,修剪形成的断面不会有汁液流出。开展修剪工作时可先根据树形选定主干,搭建骨架,确定好主干、主枝后在每个主枝上保留强壮的分枝2~3个作为副枝,以主、副枝为基础将油茶植株强壮的春梢培养成为侧枝。
3.4 抚育管理
油茶抚育管理重点是调整茶林密度及加强土肥管理。油茶喜光,为保证油茶树木的长势,需要保证油茶树能够吸收充足的光照,这不仅能够提高油茶树的着果率和产量,还能够提高油茶果实的含油量和质量。为保证每株油茶树都能够接受到足够的光照,林农需要根据油茶树的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油茶林密度,调整方式一般是疏伐,疏伐对象应以老、残、病、弱的植株为主,在疏伐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设计,保证油茶树具有足够的通风透光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以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均离不开营养元素,油茶产量的提高与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密切相关,因此油茶抚育管理环节还需要做好施肥工作,保证土壤肥力是否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对于新栽植的油茶树,一般在种植穴施入腐熟农家肥1~2 kg即可,6—7月可追施
1次尿素,每株20~30 g即可。因幼树怕冻,林农可在入冬前用树叶、农家肥或者土杂肥围住树苗茎基部。幼树期,每年在茶树萌芽前穴施尿素0.25~0.50 kg
尿素,促进茶树进行营养生长。成年树,每年秋末在土表施入一定量的土杂肥,发芽前后施入速效肥,氮磷钾的质量比掌握在2.0∶1.0∶1.5为宜。一般围绕树冠外围或者沿着主枝方向沟状条施肥,施肥深度为20~25 cm。油茶成林期的土肥管理主要是在结果期施加氮肥和磷肥,在结果期结束后施加复合肥。施肥方法为环状沟施肥法及条状沟施肥法,施肥后进行盖土,保证油茶树良好生长。
3.5 炭疽病防治
油茶炭疽病是因真菌所致的一种常见病害,每年4月、7月、9月是该病害的高发期,病状表现于发病时油茶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出现病斑,油茶果实果皮表面有黑褐色或黄褐色病斑,严重影响油茶树体的生长与油茶果实的产量[6]。因该病害分布范围较广、发生期较长、受害面积较大,在油茶栽培管理中科学防治油茶炭疽病除了培育具有较强抗炭疽病能力的油茶品种外,还需要采用合理的化学防治方法。
常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主要有对真菌有杀灭作用的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硫磺锰锌、多菌灵与百菌清等,这些药物能够通过自身所含的重金属离子杀死病菌或通过阻断病菌新陈代谢的毒性物质实现杀菌作用,并且在喷施药物后药剂能够在油茶植株上保留一段时间,进而持久地发挥药效,阻断炭疽病原菌的扩散与蔓延[7-8]。在药物选择方面,波尔多液可自行应用胆矾和熟石灰配制,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且喷施后附着效果好,能够长时间对油茶炭疽病菌维持杀伤力,但需要随配随用,配制好的药液不能长时间放置。在没有条件自行配制波尔多液的油茶林,可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茶炭疽病[9]。喷施药物需要在油茶炭疽病还未开始大面积为害前进行,在油茶树叶、幼果、植株断面上喷施药物,以有效遏制油茶炭疽病的发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4 结语
为实现八步区油茶的早实丰产,采用科学适宜的油茶栽培管理技术尤为重要。林农要做好选地、整地工作,确定合理的种植品种与密度,为油茶提早挂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通过合理的修剪提高油茶植株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施肥为油茶植株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此外,还要做好油茶抚育管理与炭疽病防治等工作,实现油茶的早实、丰产、稳产,使其达到高产高效,以促进八步区油茶林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锡乐.油茶栽培管理技术与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2(2):78-79.
[2] 李红瑜.广西贺州八步区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与种植效益[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9):83.
[3] 胡玉玲,潘忠飞,龙雪燕,等.不同有机肥和大量及微量元素配比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相关指标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4):148-160.
[4] 田定科.精准扶贫模式下的湘西州富硒油茶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8):
97-98.
[5] 王红,许望龙,喻应辉,等.岳阳地区油茶造林成活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6):70-73.
[6] 崔明秦,张东华,闫晓慧,等.油茶炭疽菌侵染对油茶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4):911-919.
[7] 郑志武,颜送贵,刘继军,等.油茶增硒保果丰产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8):178-180.
[8] 黎廷帆,罗义汉,卢云东.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22(12):70-71.
[9] 梁舒惠.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的营建管理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2):121-123.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