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我国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作为切入点,介绍了目前我国林业主要虫害类别分布及其影响,分析了林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强化关注、基础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信息化监控以及管理队伍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强化林区管理实现虫害有效防治的措施和手段,旨在进一步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林业管理;虫害防治;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2–0028-03
通常来说,林业管理指的是针对林区、草原地区的生态保护状况进行监督管控,并组织开展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一项管理工作内容,其中,林区虫害防治工作则扮演着关键角色。林业从业者和管理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林区管理和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改良与优化,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防治措施和防治方案,以期助力我国林业的长效化发展。
1 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1.1 保障生态环境平衡
积极开展林业管理和虫害防治工作的首要意义就是能够充分保障林区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在林区内部生态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维持着一定的生态环境平衡,而一旦发生虫害,则会严重打破林区生态平衡状态,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后果。通过林业管理和针对性的虫害防治体系建设,能够使林区内部虫害的传播和发展受到良好抑制,有效规避破坏林区生态的现象,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平衡。
1.2 提高林木资源质量
在目前的林业发展过程中,除了生态林业建设管理工作外,经济林木同样具备重要的发展意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如何保障林木资源的质量已成为从业者面临的关键挑战[1]。通过有效的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推广,能够进一步改善影响林木资源质量的虫害现象,避免林木资源遭到破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1.3 为林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和助力
通过在林区内部开展管理和蟲害防治工作,能够使林业管理者与决策者更加充分、实时地掌握辖区内林区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一方面,能够对林区内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隐患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置;另一方面,能为林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提升后续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助推我国林业领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林业主要虫害种类分布及其影响
受气候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林业分布着不同的虫害种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2.1 春尺蠖
春尺蠖又被称为沙枣尺蠖、桑灰尺蠖,属于鳞翅目,尺蠖蛾科,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宁夏、甘肃、陕西、河南以及山东等几个省区,其幼虫取食桑树、榆树、胡杨等树种的幼芽、花蕾和叶片,从而导致林木枯萎或死亡。其一年生发1代,3—4月为产卵高峰期,5月开始化蛹,且能够埋入土中越冬。成虫耐饥能力与活动能力较强,入土深度能够达到60 cm,防治难度较大。
2.2 榆毒蛾
榆毒蛾又被称为榆黄足毒蛾,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多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江西、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区,以幼虫取食榆科植物的叶片为害,严重者会导致叶片缺损,影响树木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一年生发2代,4月开始活动,7月中下旬进入孵化高峰期,10月幼虫进入树木或建筑缝隙中越冬。
2.3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又被称为秋幕毛虫,属于鳞翅目,灯蛾科,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等部分地区。其危害特征与榆毒蛾相类似,均为幼虫对树木叶片进行取食,主要对臭椿、桑树、苹果、海棠、榆树等树木形成危害。一年生发2代,5—6月发生2代成虫,7月和10月为2代幼虫发生期,幼虫于9月开始化蛹进入树皮、落叶或土层中越冬。
2.4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属于线虫动物门,滑刃目,滑刃科,虫体细长,多呈蠕虫形态,平均长度约1 mm,口针细长,基部逐渐增厚,对高温干旱适应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重庆、江苏、广东、安徽、浙江、山东、台湾等地区。其通过天牛或树木调运、木材调运等载体进行传播,受到感染后的松树针叶呈现黄褐色或红褐色,枝干出现干枯甚至死亡现象,从而给林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木材检疫目标以及检疫对象,是松树林区面临的关键性虫害之一[2]。其虫害发展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松树植株外观特征不明显,内部树脂减少或停止分泌,蒸腾作用下降;第二阶段,松树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全面停止,能够观察到天牛等载体的侵害或产卵痕迹;第三阶段,大量针叶开始变色;第四阶段,针叶全部变色,树株死亡。
2.5 小蠹虫
小蠹虫属于鞘翅目、小蠹科,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区,按照为害特征主要可分为树皮小蠹虫、蛀干小蠹虫2种类型。其中,树皮小蠹虫主要取食树皮纤维部分,导致树木表皮直接受到损害,而蛀干小蠹虫则在树木枝干当中构筑孔道,导致枝干内部受损。
3 林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意识不足
首先,林业管理人员和虫害防治人员的意识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未能在社会形成林业管理和虫害防治工作的共识,很多管理人员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意识,导致破坏林业资源的现象屡屡出现。相关部门对林业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较为不足,使得林区应对虫害的能力不断下降,不利于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营林造林方面,很多林区的管理工作也存在欠缺。为了保障经济林场的效益,在营林设计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统一的树种。虽然在一定环境下这一营林管理模式能够保障林区的整体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加大了林区遭受虫害影响的概率,使得虫害的传播力度加大,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从而为林场的工作带来愈发严峻的影响和限制。
3.2 化學农药滥用
化学农药滥用是我国林业管理工作和虫害预防治理工作面临的另一项重要挑战[3]。长期以来,受到化学农药应用效果及其防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林区管理人员对其依赖性较为严重,导致在林场中传播和发展的虫害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抗药性。一方面,使得化学药剂逐渐丧失了对林区虫害的预防治理作用;另一方面,还对林场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打破了林区内部的生态环境平衡,给林区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为严峻的冲击和影响。
3.3 管理体系和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为了更加充分、全面地满足林业管理和林区虫害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设施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资金投入因素的影响,很多林场并未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采取虫害防治设施,一旦在林场中出现大规模虫害情况,管理人员很难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管控,给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影响林区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4 强化林业管理实现虫害防治的措施
4.1 重视林业管理
相关单位应积极强化对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视,以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林业管理工作和林区虫害防治工作的相关价值和意义,对一线管理人员进行普及和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林场建设、管理与保护对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作用,在林区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管理与保护共识。同时,上级有关领导部门也应当采取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管理工作和林区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使林业管理和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具备更加充分健全的物质基础,实现预期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4]。
4.2 做好基础管理与虫害防治工作
受到林区某些害虫生物特性的影响,其可能会潜藏于林木内部或土层,并在环境适宜的状态下对林木造成破坏或毁损,影响林区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林区经济生态效益的不断提升。因此,做好基础管理与防治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组织开展管理和防治工作之前,林区管理人员应当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考察调研工作,全面收集与整合林区的气候、环境、地质地貌以及常见植物类型等关键指标,针对地表土层当中的菌群含量、微生物含量以及虫卵含量进行调查,从而为后续的防治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林区管理人员和虫害防治人员可结合实际调研考察结果,针对林场进行消毒工作。常见的土壤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日光消毒、药物消毒以及覆盖消毒等几种,针对自然条件较为有限的地区,林场管理人员和病虫害防治人员可采用五氯硝基苯混合代森锌药物或采用波尔多液进行消毒,从而有效减少林区土壤当中的菌群、微生物与虫卵含量,使其能够为林区管理以及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最后,林区管理人员还应当做好树种选择工作。不同的树种适应的环境存在差异,其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有所不同。林场管理人员应当综合考量当地环境特征、林场建设需求、虫害传播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树种类别。例如,我国华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的林场气候较为干旱,对防风护沙具备一定的生态需求,因此可主要种植白榆、桑树、白桦、樟子松等树种。在进行营林造林设计与管理时,还应注意到,单一的树种容易加大受到虫害冲击的风险,因此,林区管理者应尽可能拓展林区树种类型范围,并采用柠条、胡枝子等灌木作为补充,一方面,能够保障林场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能充分降低虫害在林区内部的传播效率和传播速度,减少损失。
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树种质量对提升林业管理成效、抑制虫害发生和传播具有关键作用,在种苗进场栽植之前,应查验苗木清单、检疫证书等重要文件,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核,避免出现调度问题。例如,在针对重庆地区常见的松树树种进行检疫和验收过程中,可综合采用直观检验、解剖检验、漏斗分离检验等方式进行查核,对存在松材线虫的松木原材及其制品,可综合采用热处理或溴甲烷熏蒸等措施予以处置,从而有效规避其大规模传播。
另外,在验收苗木时,应着重关注苗木的冠幅、苗木表皮树叶状态、根系土球情况等关键内容,杜绝存在虫害风险或疫病风险的苗木进场栽植,尽可能保障林场内部苗木的健康状态,为后续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助力。
4.3 适当采用化学药物防治
长久以来,化学药剂在林业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具有治理见效快、成本低廉等优势。但与此同时,在用药过程中也可能会导致害虫抗药性提升、林场周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因此,在组织开展化学防治之前,应做好相关方案的审评工作,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化学药剂防治策略的相关风险,增强药物防治效果[5]。
第一,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中原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春尺蠖,可基于其生长阶段,在幼虫孵化期采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液、75%辛硫磷稀释液、50%杀螟松稀释液等药剂进行治理与杀灭。此外,在幼虫孵化末期,应适量加大药剂喷洒与使用力度,从而灭杀越冬幼虫。
第二,针对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大部地区的榆毒蛾,可结合实际,采用90%敌百虫稀释液、50%敌敌畏乳油稀释液以及50%杀螟松乳油稀释液进行治理和防护。
第三,针对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地区的美国白蛾,可分别采用灭幼脲、杀螨、卡死克等药物,以灭杀其幼虫。
第四,针对我国重庆地区松树林多发的松材线虫病,可在9—10月在病木表面喷洒杀螟松乳油溶液,从而全面杀灭可能传播松材线虫的天牛幼虫。此外,针对线虫本体,可分别采用丰索磷、乙伴磷、治线磷等药剂进行施用,实现对松材树株的有效防护。
在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应控制好药剂的用量、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顺序,尽可能规避化学药剂对林场周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使生态环境保护和林区虫害防治等2项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和达成。
4.4 重视生物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技术应用
除了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之外,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同样能够在林业管理和虫害预防治理中发挥作用。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指利用一种生物的特性治理另外一种有害生物,其中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2种类型,具有应用范围广泛、对环境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势和特点。林业管理人员和虫害防治人员应结合虫害发展传播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生物防治技术中的主体防治生物,保障其在林区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常用的虫害防治生物一般包括以草蛉、瓢虫、步行虫为代表的捕食性生物;以寄生蜂、寄生蝇为代表的寄生性生物、以苏云金杆菌、白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等。在防治松材线虫时,可采用白僵菌防治天牛等载体,并采用捕线虫真菌防治线虫本体,减轻其对松木产生的影响。
物理防治技术指的是综合采用各类人工或器械生成的物理因素,包括光、热、电、声等,实现对害虫群体的吸引与杀灭的一种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减轻虫害对于林区当中树木的影响,保障林业管理和虫害防治的效果。
常见的林业物理防治技术包括人工捕杀、灯光誘杀、色板诱杀等几种。例如,针对较为普遍的榆毒蛾、美国白蛾,可以依托其趋光性特征,采用色板或灯光等物理诱杀措施,进行捕捉和杀灭,减少林区单位面积内害虫数量,使林业内部虫害得到更加妥善有效的控制。
4.5 引进林区信息化实时监控技术
在以往的林业管理工作和虫害防治工作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往往很难及时、有效地掌握整个林区的树木生长状态和虫害传播发展状态,导致采取的防护治理措施与实际情况出现一定的脱节现象,防治措施难以针对虫害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缓解和治理,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强化林业管理人员对辖区林木生长状态和虫害发展状态的掌握程度,全面提升林区虫害防治措施与虫害发展状态的契合程度已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逐渐成为林业管理当中的重要辅助和支撑。相关林业管理人员可结合实际需求,携手信息化技术人员开发林区信息化监控平台,基于卫星传感技术、GIS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手段,不断拓展林业管理人员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来源,使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可靠地获取林区树木的生长状态和林区虫害的发展状况,保障林业发展决策和虫害管控工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契合度,增强虫害治理效果。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具备应用层、传输层、感知层3个层面,涵盖虫情监控、林区调查、环境数据分析、远程诊断、虫害预警等多个功能模块,真正成为林业管理和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支撑。
4.6 强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作为林业管理工作和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强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具备关键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强化对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针对林区管理要求与相关规范、虫害防治工作相关技术内容展开相关培训,提升林业管理团队的整体能力与水准,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林业管理工作和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出现相关风险和问题。
5 结束语
在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林业管理和虫害防治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管理单位和人员应当综合考量地区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原则,逐步构建更为完善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虫害防治体系,着力推动系统性规范化的林业管理机制建设,使其能够为推动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薛美丽,高敬红,王娟.林业营林方法与病虫害预防管理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6):93-95.
[2] 邵开会,邵保坤.林业营林方法与病虫害预防管理要点探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2(1):142-144.
[3] 王广旗,郑晓霞.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探析[J].江西农业,2022(14):94-95.
[4] 王宝霞,高丽玲.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3):100-101.
[5] 马静.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1(17):161-162.
责任编辑:黄艳飞
Analysis on Forestry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Peng Jing (Sishibacao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Yunyang, Chongqing 404500)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logical economy, forestry plays a vital role. Taking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stry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troduced the distribution and impact of the main pest categories in Chinas forestry at present,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forestry management, and expounded the measures and means of strengthening forest area management to achieve effective pest control based on strengthening attention, basic management, chemical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physical control,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team building,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workers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 Forestry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Ecological protection
作者简介 彭景(1992—),女,重庆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与病虫害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