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微课题(一):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2023-06-07 20:04:58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器材课题诗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源于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聚焦教师科研之路,好老师智库特别策划“从问题到微课题”系列主题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教师科研探索道路。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的生命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解决难题的?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进行了怎样的研究?本期好老师智库从课堂教学出发,诚邀广大一线教师分享如何发现、研究并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以期为更多教师提供微课题研究实践策略,同时也为更多遇到同类难题的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研究又可分为小课题和大课题,小课题研究是相对于大课题研究而言的,它具有“小、近、实”的特点。“小”是指研究范围小、内容切口小、周期短;“近”是指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实”是指真实、实在,研究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且具有研究价值,能切实地解决教育教学难题,同时也提醒老师们要做到真实研究、真实探索,写真文章、做真应用。

从教育类小课题研究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等等。有关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旨在解决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真实的难题,教师通过研究改进了自身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使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教师黄烈鹏,通过对学生立定跳远体育成绩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该项目上的不足,为此他开展课题研究以期解决这一教学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辅助器材的不断研究、开发和实践,最终他成功让班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从小课题的研究过程看,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总结应用。

一、寻找真实问题点,明确研究主题

教师如何避免研究的“假大空”,真正寻找到真实的“问题点”呢?首先要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在课前准备中对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的思考,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在课后的反思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了解自身的需求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最好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且有一定基础的问题,并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筛除空、旧、虚的选题内容。最后,结合文献资料以及自身的思考,确定具有研究价值、实践意义的创新性选题。

二、研究问题关键点,探索解决对策

确定好选题后,教师便需要制定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各个阶段的研究任务等,方案制定要突出自己的研究重点,以解决核心问题为根本。教师可采用文献资料法,即阅读书籍、查阅整理历史文献等,也可使用观察法,即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实地调查、观察分析等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验法也可作为教师微课题研究的方法之一,教师可预设场景、设置变量以观察差异,获得结论。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访谈、问卷等多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使用适宜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帮助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如与同事进行合作交流,参与课题研究培训等,必要时还可以寻求专家帮助。总而言之,教师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时刻围绕自己研究的重点进行研究,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之后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总结研究创新点,提炼课题成果

最后便是研究成果的表达。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研究材料,以便用于后期的成果总结。微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展示课、教育日志、教学论文、案例描写等多种形式,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研究情况,用独特的表达方式总结自己的研究创新点,阐释自己的研究成果。课题的成果要体现课题研究的主题,围绕课堂教学问题,展现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完整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实际效果。

教学难题

如何让古诗词讲解做到“授人以渔”?

于焱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教师

◆ 发现问题

近年来,全国高考古诗鉴赏题赋分为8-12之间,且难度等级较高,古诗鉴赏题深深困扰着师生,亦是我在多年教学中一直探索的问题。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古典文学素养,关键是要能读懂古诗。过去教学中,很多老师也包括我自己,对古诗阅读题的解决方法基本都是讲解诗歌,只能“授人以鱼”,不能“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效率低。

◆ 研究问题

叶嘉莹先生作为古典诗词的传灯人,我想解读古典诗歌最应该向她讨教,于是我找到先生的文集仔细阅读。读到《唐宋词十七讲》中第一讲《温庭筠》的时候,看到先生有这样的论述:“这种(诗词)的联想可以用西方符号学的理论来对它加以解说。每一个语言,都有和它相似的一系列语言,在你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作用,而在你选择以后,每一个不同的符号会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而读者可以由这种联想,把种种意思加到诗歌里面去。”先生用这个理论解读许多词人的作品。

叶嘉莹先生的书籍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先后读了三遍,并且做了笔记,同时我又大量阅读古典诗歌,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中的古诗鉴赏题,将这个理论用到诗歌阅读中,把难解诗句的语序轴用斜线断开,然后挖掘它的联想意,效果初显,我用这个方法做了很多诗歌鉴赏题,完成了“破冰行动”。

然而,我的方法学生是否能直接使用呢?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诗句学生断出语序轴还是无法解读,我仔细研究其中的原因,很多是因为古诗的省略和词序的倒错造成的,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先把古典诗歌语言特点归纳出來,并且让学生了解,而且这是要在解读诗歌之前进行的,因为要深入阅读一种文体,先从理论层面对这个语言的特点有所了解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探讨,我初步整理出一套方法并再将此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事实证明,确有收效。

◆ 总结应用

古典诗歌语言具有凝练性,诗人使用语言是力求以最俭省的语言营造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的,这就使得省略现象在诗歌中随处可见。由于诗歌有押韵和对仗的要求,所以古典诗歌语言形式具有倒错性,即一句诗中词序的颠倒错位。

一首古典诗歌是由若干诗句构成的,诗歌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一首诗中有一句语义不明就会影响到上下句意思的理解,进而影响整首诗的解读,所以逐句解读古诗是古典诗歌鉴赏的第一道门槛。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诗中的某一句或者某几句无法翻译,而这样的句子大多数就是省略较多或者语序倒错,再或者两种情况同时出现。这时,我们首先来对诗句做个拆解,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如果一句诗不好翻译,把这句诗拆分成几个词语,构成句子的词语之间一定有着某种关联,如果再能找到这种关联,重新组接,或许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如果把拆分诗句称作“破”的话,重新组接诗句就叫做“立”了,“立”的工作是关键之关键。首先要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其次,弄清词语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古典诗歌省略句子成分和词序倒错的特点,把省略的补充出来,倒错的顺序调整过来。补和调的操作并非是机械进行的,有时还要顾及诗的题目、作者、注释、上下句的关联,甚至要展开联想,大胆推测。

在七年的时间里,我不断地对这个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效果显著,通常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就能初见成效。

教学难题

如何让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升?

黄烈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教师

◆ 发现问题

立定跳远是学生重要的体能指标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对体育成绩进行整体分析对比,发现立定跳远成绩的增长幅度很缓慢。同时通过拍摄学生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并将学生的完整动作进行放慢,发现学生空中展体、收腹举腿以及小腿前伸均存在问题。

◆ 研究问题

在第一次课中以发展学生的收腹举腿意识和腿部力量为主要目的。我选用了礼宾柱作为支架,用布条连接作为高度的限制。

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都很高,但一女生绊倒让我陷入了思考,虽说布条是斜线系着,但由于没有弹性,只要绊住,要么人倒,要么支架倒;再次由于多人同时跳跃会晃动布条,使在空中相对位置不固定,也增加了绊倒的机率。我在搀扶绊倒的女生时听她说: “老师,你为什么不用皮筋呢?”课后,我立即对训练器材进行了修改,将布条换成皮筋可行,更安全。该练习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收腹举腿的意识和提升下肢的爆发力,但是如何去发展学生的起跳角度呢?

在第二节课中,我以寻找合适起跳角度为主,带着第一节课后的改进方式在原器材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斜向交叉无底座的标志杆。在这种练习下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和感受立定跳远中起跳角度的动作要求和身体姿态。通过练习,学生对于起跳角度的掌握、主动收腹举腿的意识都有了明显地改善,但通过对学生练习录制的动作视频分析,发现在立定跳远中前伸小腿的意识不够或没有,导致在远度上大打折扣,如何去解决呢?

第三次课中是以发展小腿前伸意识为主,在前一器材使用方法上进行了两种尝试。第一种方法,保持器材不变,将起跳点调整到“寻找合适起跳角度”的落点处;第二种方法,保持起跳点不变,旋转器材180°。若场地宽敞,器材呈“一字”排开,利于队伍组织和调动,适合第一种器材方法;若场地有限,搬动器材调整方向,重新摆放所耗时间长一些,适合第二种器材方法。两种器材方式的练习方法是同样的。此方法对于练习和强化小腿前伸的主动意识是较为容易的,通过调整皮筋的远度,分階段练习前伸小腿,逐渐向完整动作中的前伸小腿过渡。

最后,优化操作,精细调整。我根据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和构想对辅助器材进行了调整,促使器材更利于教学的需要和使用。

◆ 总结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重难点,辅助器材的开发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我在立定跳远器材开发中充分利用“标志限制法”,设置不同的高度、角度、远度让学生在被动的练习中向主动意识过渡。在不断实践与尝试中聚焦教学“真”问题,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捕捉问题,从学生的表现、教学方法的效果、场地器材的安全以及教学成效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与总结,让教学现场成为课题研究与教研探讨的主体内容,最终又通过研究与探讨反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既能提升教学质量,也能提炼教学智慧。

教学难题

语文教学如何能给学生成长留痕?

吴长海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 发现问题

2008年,我就职苏南,是已教了两届学生、教龄六年的老师。回首往事,从高一到高三,从入学的金秋到毕业的炎夏,我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案,批改作业……日复一日习惯性地教学,年复一年机械化地操作,三年之期宿命般地轮回。虽没有什么大差错,但也没有什么大收获。

望着那些隔年就以废纸处理的教案本,转眼就失去意义的成绩单,我时常反思:作为语文老师,三年一个轮回的教学,我给教育、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读书时,我喜欢看一些作者回忆王国维、刘文典等大师上课的文章。大师学问深,水平高,讲课内容脍炙人口,在他们的课堂,总能看到别处看不到的独特风景。羡慕早年的学子,和大师交往,做他们的学生,总是幸福满满,收获多多。诚然我不是大师,也许穷极我一生的追求也成不了大师。但作为草根教师,可以向大师学习,试着给学生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

◆ 研究问题

2009年,我申报了关于“生活作文”的微课题,即市级教师专项课题。引生活活水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上片段练笔,我称之为“微写作”。

我将习作展示锻造成课堂的一道风景。除了学生课堂上的“即时练笔”,我自己也养成写作的习惯。外出旅游写游记,读过新书写书评,教学结束写反思,师生交往写随笔。我也开设博客,在《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发表文章,让学生们经常能够看到我的文字。

在课堂“练笔”的督促引导下,在我“下水写作”的示范影响下,许多学生喜欢上了写作。在作文本,在黑板报,在QQ空间,我时常看到学生的心情记录、生活随感。学生的优秀习作,以及我的“下水”文章,我时常放在课堂上展示,结合所学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如讲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时,我展示了我那篇入选多地语文试卷或教材的《乡村先生》,将萧红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和我选择先生“为村民写对联、围着火炉补课、用疤痕苹果励志”的细节故事进行对比对照,深化了学生对写人作文的认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我重点展示了学生的习作。展示了学生小徐以诗词仿写的形式,撰写的《天净沙·故都的秋》:“破屋小院苦茶,碧天衰草淡花,鸽飞蝉鸣雨下,槐蕊飘洒, 落寞人在农家。”展示了小刘同学获全国二等奖的作文《离校前的眷恋》里描写夏天的句子:“夏天,在绚烂的凤仙花枝,在知了猴哭红的双眼,在学子挥别母校的身影。”

两年微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有特色,学生学习有收获,我获得市级课题研究成果奖的同时,也成为所在城市第一个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的“80后”作者。

◆ 总结应用

课题虽微,效果不小。近年来,我注重学生习作的收集整理。每次月考后,每次征文比赛后,每次作文批改后,我都将学生的优秀作文输入电脑保存。并结集印刷了《冷风景》《风景不在别处》《江畔星月》等多本作文集。在我的鼓励、指导下,有数名学子结集出版了个人作品集。

微课题研究我坚持了十多年,形成三个课题研究的特点。一是“小题大做”,课题从小处切入,比如以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为突破点,往大处做,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评审一项不落。二是“小题深做”,起初我做美育与作文、生活与作文的课题,后来我挖掘新的创新点、研究点,网络资源、乡土文化、教师下水、校刊等关键词,使我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渐研渐深。三是“小题久做”。专项课题,我主持了10项,研究了十多年,在微课题研究中不断进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大课题,持续精进自己的研究能力。

教学难题

如何通过深度阅读优化课堂教学?

沈晓清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中学教师

◆ 发现问题

我在阅读教学中,因自己对学情分析不细,对课标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不深而引发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当,教学方式陈旧,以练代读,忽略核心素养,没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常常导致学生出现低层次的浅表性阅读,认知和理解都只停留在作品本身上,学生很难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故事、道理、意义,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质疑精神,不善归纳总结,学思学用脱节。

基于上述问题,我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主题:通过深度阅读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 研究问题

我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多次探索,现结合具体课例加以阐述,以杨绛写的《老王》教学课堂为例,下表是我以前讲授此课时教学方案概要:

在研修探索中,我认真地反思以往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因为缺少生活体验,与作者为文的时代距离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产生阅读的“代沟”,所以阅读始终停留在浅层次上。更重要的是,我以往教学忽略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思想教育没有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于是一改旧法,重新整合设计了这节课,见下表概要:

探索之后,效果对比鲜明。语文课堂达成的目标同以前比有深度了,学生课堂学习更主动了。

通過上述课例对比,不难发现:

浅层阅读:教学目标千篇一律;活动范围在少数人中,限于课堂之内;信息技术优势发挥不够,课堂生成有限,知识目标达成较好,但能力和素养提升不足。

深度阅读:教学目标基于素养;活动范围不拘于个别学生,也不局限课堂;课堂生成较多,新问题、新方法、新思维、新能力均有呈现。

◆ 总结应用

在探索中,我总结了“深度阅读六法”:拓展延伸,知人论世法;换位思考,同理共情法;主动质疑,任务驱动法;选点突破,巧用追问法;字斟句酌,沉浸阅读法;汲取精粹,读写结合法。

但在实践中,我还感受到深度阅读要注意的问题:深要有度,因材施教。不是越深越好,而要贴着学情走。深要有恒,因难见巧。要坚持学习,博采众长,见多识广才能见解深刻。深要有法,处理好深与高、深与细、深与问、深与点、深与慢的关系,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总之,融入深度阅读的课堂学生活动更主动更充分,课堂容量更大,生成更多,更利于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器材课题诗歌
诗歌不除外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