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昆虫记”

2023-06-07 02:15於俊杰
北京纪事 2023年6期
关键词:八达岭蛱蝶林蛙

於俊杰

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了,我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个有关户外运动的公众号。夏日的季节,他们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跟着几位有经验的户外向导,去往八达岭森林公园深处一片人烟稀少的地区,体验“野外生存”的感觉。跟我们熟悉的那片森林公园景区不同,那次活动要走的路线,基本上没有对外开放,那些地方常年也没有什么游人,所以能更好地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状态。我觉得不错,就报名参加了。

蝶影迷踪

从市区坐大巴过去,时间倒不长,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目的地。下车之后,进山之前,我们先要走过一条长长的水泥步道。我们的向导说:从现在开始,麻烦大家不要说话,不要弄出太大的声音。咦?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不能说话呢?等到我们走了几步,马上就明白了——在这个地方,你不需要说话,你的主要任务就是瞪大眼睛去看。

因为——那里到处都是蝴蝶,斑斓的黑白色蝴蝶从头上飞过,小巧的黄黑相间的蝴蝶停落在步道上,一边缓慢地扇动着翅膀。这简直就是一个“蝴蝶谷”。以前每当想到蝴蝶,都会想到那种人造的温室,或者想到台湾、云南、广东这些南方地区,没想到就在北京,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么多野生的蝴蝶。

说起蝴蝶分类,那并不是我的长项,不过我仍然能认出其中的三四種蝴蝶。其中有两种可以稍微介绍一下。第一种的名字叫“黑脉蛱蝶”。虽然它周身只有黑白两色,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它的嘴巴是鲜黄色的,它的翅膀背面有一排红色的小斑点。虽然缺少了五颜六色,但是这种颜色搭配,让它看起来非常优美淡雅。黑脉蛱蝶的动作比较迅速,每当我想靠近的时候,它就会立刻飞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才抓拍了几张照片。

相比黑脉蛱蝶,第二种蝴蝶比较小巧,飞得不算快,名字也很可爱,它叫“猫蛱蝶”。如果真的把它当成猫,那也是一只“橘猫”,因为这种蝴蝶全身是橘黄的颜色,翅膀正面分布着小方块一样的小黑斑。但是,如果你能看到它翅膀的反面,就会发现反面竟然有一大片白色。除了华北地区之外,猫蛱蝶主要还分布在华中、华东和西北地区。在八达岭的那片区域,猫蛱蝶是最常见的蝴蝶之一。同行的人往往把猫蛱蝶误认为是另一种橘色的蝴蝶——黄钩蛱蝶——后者是全中国最常见的蝴蝶之一,在你的小区里就能看到;而想看猫蛱蝶,恐怕还是要进山才行。

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几种比猫蛱蝶大很多的黄色蝴蝶,全身也有着黑色的斑点,它们就是“豹蛱蝶”。豹蛱蝶的种类特别多,比如绿豹蛱蝶、斐豹蛱蝶、福豹蛱蝶、银豹蛱蝶等,想要把它们区分清楚,恐怕就要对着专业的书籍仔细辨认了。

除了蝴蝶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几种有趣的蛾子以及蛾子的幼虫。比如,同行的小伙伴经常会碰到一种带刺的毛虫,这种毛虫俗称“吧唧毛”或者“洋辣子”,谁要是不小心碰到它,皮肤就会感到刺痛和瘙痒,那种难受的感觉久久不会散去。其实,这种小东西就是“刺蛾”的幼虫。等到它们长大之后,就会从一条胖乎乎的毛虫,变成一只胖乎乎的小蛾子。另外,在一条马路上,我还发现了一只又绿又胖的天蛾幼虫,在很努力地想要穿越马路。好在那里基本没有车辆,可以允许这个小家伙慢吞吞地爬过马路。等它长大,就会变成一只强壮而善于飞行的天蛾。

小飞虫的天敌——“网友”与“刀客”

刚才说的蝴蝶和蛾子,都属于“小飞虫”系列。如果你以为那里是小飞虫的天堂,那可就错了。有猎物的地方,就一定有猎手;有小飞虫的地方,就会有小飞虫杀手的存在。在八达岭,最常见的小飞虫猎手就是蜘蛛。抬头所见,几乎无处不是蛛网。最常见的一种蜘蛛,名字叫“棒络新妇”。虽然名字挺女性化,但是它的样子还是有些粗犷的——个头挺大,黄色的身子上满是黑色红色的斑纹。棒络新妇蜘蛛是全中国最常见的蜘蛛之一,它们织的网也很大。

虽然没有多少人喜欢蜘蛛,但是蜘蛛们在控制昆虫的数量方面,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它们是一个健康生态系统当中重要的一员。而且,蜘蛛结的网还是一种神奇的天然材料,抗拉能力和韧性都极强,远远超过同等粗细的钢丝。如果能把蛛丝用在工程上,那可是前途无量。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生产优质的人造蛛丝,不过现在技术还非常不成熟。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能造出跟天然蛛丝一样的人造蛛丝,我们就可以用这种蛛丝来制作新型的防弹衣——薄薄的一件,就能够抵挡子弹的冲击。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感谢这些织网的蜘蛛,也更应该把蜘蛛看成是我们的“网友”。

“网友”介绍完了,那么“刀客”到底是哪位大侠呢?其实,这位神秘的“大侠”,就是我们熟悉的一类昆虫——螳螂。在北京的山区、公园、大学甚至城市的小区里,我们能找到4种螳螂,它们分别是:中华刀螳、广斧螳、薄翅螳和棕静螳。它们个头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但都是迅猛的食肉昆虫,特别喜欢捕食小飞虫。

在八达岭,我遇到了其中个头最大、辨识度最高的一种:中华刀螳。它的名字非常地“Made in China”,一听就知道是“国产货”。的确,这种螳螂是中国最常见的螳螂之一,中国人一想到螳螂,八成想到的就是它们。中华刀螳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从东北到台湾,从华东到新疆,几乎无处不在。

在中国北方,中华刀螳应该算是最大的食肉昆虫了,它们的体长一般在8厘米上下,大的可以超过10厘米。但是,即使它们这么大的个头,在原始栖息地却很难被发现,因为它们的“隐身术”非常高明——它们修长的身体和翅膀,非常像草的叶片;而且,它们喜欢一动不动地静等猎物送到眼前。一旦猎物真的出现,它们能以1/20秒的速度扑上去,瞬间抓住对方。

有趣的是,虽然名字里有“中华”二字,但中华刀螳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几百年前,随着西方列强的贸易活动,中华刀螳被带到了国外,在美国安家落户。跟它比起来,美国当地的螳螂都弱得很,从欧洲“移民”美国的欧洲螳螂也不是它的对手,于是中华刀螳很快成为了美国昆虫界的“一霸”,在美国过得逍遥自在。后来,中华刀螳又被美国人带到世界各地,连太平洋中间的那些海岛上都有它们。

在八达岭,我不仅可以看到中华刀螳,还看到了成双成对的中华刀螳;甚至每走几步,就能在一丛灌木里找到一对。大型的食肉昆虫在昆虫当中可以算作“顶级捕食者”,它们如此密集,说明那里的小昆虫数量很多,种类也很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那片未受人类打扰的荒野具有很健康的生态系统。

林中隐士——中国林蛙

那么,除了这些“虫子”,八达岭还有什么有趣的小动物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小家伙了,它的名字叫作“中国林蛙”。跟中华刀螳一样,这个名字自带爱国属性。虽说国外的一些地方也有中国林蛙,但是它们主要生活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中国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地。

跟我们常见的青蛙(即黑斑侧褶蛙)相比,中国林蛙的个头稍微小一些,身长一般不会超过5厘米,身体的颜色一般不是绿色,而是跟落叶一样的土棕色。这样,当它们趴在落叶堆里或者泥地上的时候,就不容易被别的动物看到。而且,跟青蛙相比,中国林蛙更喜欢在陆地上活动。在八达岭,我拍到了好多次中国林蛙,有的是在阔叶林的地面,有的是在松树林的地面,它们都隐藏得非常好,不仔细看非常难以发现。

在夏天,它们是很活泼的,在树林里蹦来蹦去,捕食各种小昆虫。说到这,有的人可能会好奇,那么这些脆弱的小家伙,要怎么过冬呢?这就有意思了。虽然它们平时生活在树林里,但是差不多到了秋末,它们就慢慢地往有水的地方“搬家”,等到10月份,它们基本就待在水里了。随着天气变冷,它们会往水更深的地方迁移,直到藏在深水的水底不出来,开始漫长的冬眠,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它们才会从水底苏醒,重新爬出来活动。

在繁殖期间,雄性林蛙会发出叫声,声音并不是一般的“呱呱呱”的蛙叫,而是一种很尖锐的、连续的声音。一般人听到之后,恐怕不会把这种声音和蛙类联系到一起。总的来说,中国林蛙平时是不怎么叫的,如果想“听取蛙声一片”基本是没戏的,再加上它们低调的外表,所以我才叫它们“林中隐士”。

不过,太低调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我发现很多人对蛙类都有个误区——只要是看到泥土颜色的,一律都称之为“蛤蟆”。而一旦被叫作“蛤蟆”,它们的结局通常都不会很好,不是被嫌弃,就是被石头砸,还有人会故意把它们踩死。其实,林蛙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的动物,林蛙油是一种补品,既能养颜,又能防病,很多人求之不得。就算是真正的“癞蛤蟆”,它分泌的物质也是“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每年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吃人家的,用人家的,还瞧不起人家,这就说不过去了。

当然,我所能看到的,不过是匆匆一瞥。那些不同声调的蝉鸣和鸟鸣提醒我,那里有好几种蝉和鸟类;而神出鬼没的蜥蜴和蛇类又在告诉我,这里也是爬行动物的乐园。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面前,踏足其中的我们,似乎只是个异类,是个匆匆来又匆匆去的过客。我所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地“遇见”而已——遇见更多的風景,也遇见更多的生命。

法国著名的宗教学家、诗人圣伯纳德说过:“你从森林里学到的东西会比书本上更多,因为树木和石头都是你的老师。” 回忆起来,我很感谢那几天里遇见的“老师”们,它们让我不仅看到了风景,也看到了生命的美。我希望也期待着,将来能有更多这样的“遇见”。

编辑 韩旭

猜你喜欢
八达岭蛱蝶林蛙
首发集团八达岭分公司“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荣获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称号
“八珍”哈士蟆传记
北京知名品牌“八达岭”牌皮鞋的发展历史回顾
猫蛱蝶和黑脉蛱蝶
八达岭上望中国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八达岭”
金堇蛱蝶
孔雀蛱蝶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I基因的中国林蛙系统发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