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大学

2023-06-07 01:36元尚
北京纪事 2023年6期
关键词:首都图书馆学生证分馆

元尚

首都图书馆从清末京师图书馆分馆而来。1906年底,清政府派大臣出访欧美,回国后倡导图书馆。清政府于是下谕,由学部主持在国内设立图书馆。

1910年,缪荃孙奉命调入京城,担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职务,1912年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落成开馆。1913年教育部任命夏曾佑兼职主管图书馆。夏曾佑无法分身,于是图书馆的管理,交给了当时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鲁迅在此期间,提出创立分馆建议,分馆主要收藏新书和通俗读物。首都图书馆由京师图书分馆、京师通俗图书馆和中央公园图书阅览三馆优化重组而成,名叫“北京市市立第一图书馆”。解放后,1953年,北京市市立第一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市图书馆”。1956年10月,正式确定为首都图书馆。

少年时代:启蒙于首图

我知道首都图书馆是上中学时,那时候找一本书,比如《唐诗三百首》,现在很容易找到,当时整整找了三年,初中都毕业了也没找见。中学时特别喜欢唐诗,没办法就去找语文老师借。老师也没有,不过告诉我说首都图书馆有个阅览室,可以去那里看书。老师也没告诉我借书手续,只告诉我首图在国子监。那时半日课的时候多,于是一天中午回家吃完午饭,我就从府右街出发走着去首图,一路走一路打听,真的老远。好在那时上学,四处去玩全是靠脚走。到了以后进国子监大门,打听了一下,门口传达室人员说直接走进去,看见大殿就是。兴高采烈跑到大殿门口,工作人员拦着不让进,要证件。我拿出学生证。人家说你请回吧,我们不对初中生开放。我一个劲儿地诉苦说,我从府右街走来的。哪怕让我进去看看有没有唐诗方面的书,就可以。工作人员非常认真地说,不行,必须照规矩办。好说歹说都不成。那人说阅览室要求安静,不允许说话。意思是我说话影响了别人。最后我问,什么人可以进去?那人说大人要工作证,学生要高中学生证。

转年上了高中,又走了去,这回很顺利,拿出学生证,就放进去了。在借书卡柜里,第一个找的就是《唐诗三百首》,足足看了一个下午,抄了不少唐诗,直到闭馆。我中学一直抄唐诗,见着一个抄一个。全部抄在用剩下的作业本上。当年作业不多,作业本基本用不了几页。后来把抄的唐诗合订在一起,收藏至今。在首图看得最多的是《唐诗别裁》《诗人玉屑》《鹤林玉露》等书。我的那点古诗文底子,就是在首图打下的。成年后上电大,古汉语考试,一天没复习,考完结果中上等。再后来研究《说文解字》《论语》,都靠了在首图这段时间打的基础。我至今依然认为古汉语学习,首要的在于多看。

当时有件小事还真把我吓着了,好几个月没敢去首图。说起来,搁现在根本不叫事,顶多算是闲话儿或玩笑。可当时的确是事。我去首图阅览室看的书,一水的全是我国古代诗文,小说基本不看。一次还书的时候,一位阿姨问我,为什么只看“封资修”的书,应该注意思想了。听到这话,心里立刻咯噔一下,“糟了,别把我留这儿写检查。”还了书走回家。晚上吃饭把这事说给父亲听,父亲说人家可是注意你了。“谁让你总看封建东西了,先别去了。”父亲是个胆小的人,虽然战争年代,他打仗没怕过。可是父亲日常生活中最怕事。他嘱咐我如果人家找学校反映,就老老实实认真写一份深刻检查。

过了两月,学校也没找我。于是又去首图看书。那位工作人员见着我就问“怎么好久不来了”?我说学习忙没顾上。心里话说谁知道你那么一句话啥意思,哪还敢来呀。如今想想人家也就是那么一句玩笑话。不同时代,一句玩笑话,解读出来的意思迴异。

在首图读大学

不是我调入首图读大学,而是我读电大期间,一直离不开首图借阅处。我工作以后,因为上班无法再去阅览室看书。大约1980年代初,一位朋友告诉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首图开始面向社会办理借书证的消息。要求是只对在职人员。几个爱好读书的朋友商量好一起去办证。我除了准备工作证以外,特地去厂工会开了介绍信。1980年代公事总是要用到介绍信。记得办证那天,人比较多,从国子监大门向西侧排一溜人。到我的时候仅仅查看了工作证,没有要介绍信。

考上电大的时候,我正在厂设备科做业务员。厂里规定业务员不坐班。每天下午四点回厂办理各种需要办理的手续,如果有事情没有办完,打个电话,就可以不回厂里。于是我就拿首图当大学,电大所有课程的参考书,只要首图借阅室卡片中有的,差不多都借来看了。比如学逻辑学时,从首图借了《逻辑学史》,对逻辑学思想的演变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借了金岳霖的《逻辑》,看完对逻辑有了不同的认识。借阅室规定借书周期两周,当时还没有自动续期两周这么一说。不过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一周看完两部书,送回立刻再借。因为不坐班,有时候两部书三四天就看完了,马上就去还书。那时年轻,看书真的很快,一天一百页很轻松。非常幸运的是,那两年厂里没有扩建任务,不需要去买设备,因此整天没活。电大的前两年,可以说就跟在首图上差不多。

这段时间,不仅借书读,而且开始买书看。首图的借书卡就成了我唯一的購书指南。每次去借书,除了要看的书以外,就是把看中的书记录下来,然而到书店去找。后来摸索出一个捷径,看过的书优先买。读书、买书少走了很多弯路,全靠首图借阅处。

1990年代,我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文学史构成论》(与人合著)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样书拿到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送给首图一本。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我和他说起在首图看书的故事,他说欢迎你常来看书常来玩。

老来爱上阅览室

从少年时代总是到首图阅览室,到成年后因上班没时间再去阅览室,继而以借阅图书为主,再到如今垂垂老矣,复又最爱上首图期刊阅览室,前后整整几十年。从前住的地方离首图虽然不很远,但也不是近在其旁。现在从住处散步到首图大约三十来分钟,算是离首图很近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缘分。

首图期刊阅览室,全国各地报纸云集,不仅如此,且杂志种类很全。从通俗的到学术的都有。我常去看的主要是报纸,特别喜欢看的是各地报纸的文化副刊,尤其爱看的是那些与书有关的小散文。《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的副刊,从前给它们写文章,总有样报寄来,现在不怎么写报纸文字了,报纸也就没了,所以每到期刊阅览室,必看的是这三份报纸。翻阅这些报纸,总能让我想起以前的那些编辑,与以前去报社参与选题会的种种情景。这里所有的报纸中仅有一份关于藏书的报纸《藏书报》,从它的前身《旧书信息报》时就给他们写稿,一写就写了十几年。如今也到这儿来必看的报纸。

去首图期刊阅览室,给我很多体会,一个是让我能够与往日合作过的报刊,时时相聚在阅览室。第二,步行来回,正好锻炼了身体。第三在这里又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我常常为自己与首图因读书而结缘,一结几十年不断而庆幸。

编辑 韩旭

猜你喜欢
首都图书馆学生证分馆
试论公共图书馆之主题图书馆的建设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图书馆 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
汤还是热的
手机学生证
《台湾风物图卷》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参考咨询工作中的侵权风险规避研究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