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雯 李欣悦
摘要: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越来越多中小学逐渐意识到以美育人、开发特色课程对于深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特色课程在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调查发现,乡村的美育问题仍然限制特色课程的建设。本文基于政策背景和乡村美育现状,分析音乐特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并构建音乐类特色课程建设路径,为有效建设音乐特色课程以及推进美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复兴少年宫”项目 音乐特色课程 美育
一、研究缘起
(一)乡村“复兴少年宫”项目是文化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需要
乡村“复兴少年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场所。一方面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条件建设;另一方面是拓展和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继续在乡村学校建设“复兴少年宫”。本文介绍的属于后者。[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巩固乡村振兴的胜利果实,“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的建设不仅是对“三农”物质层面的要求,更是对精神层面的要求。立足我国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国情,特色课程从学校延伸到乡村,服务农村学生。“复兴少年宫”的试点推广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课余生活,丰盈精神生活带来可能,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美乡村建设。
(二)特色课程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特色课程指的是伴随着特色学校建设而形成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在成效上产生显著整体办学效益的课程。[2]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为了消除传统教育单一化、“一刀切”的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中便强调“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中小学办出各自的特色”的重要性,提倡学校要加快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3]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教育改革方针。此政策引导各校克服同质化教学,合理定位,并鼓励办出本校特色,特色课程雏形正渐趋形成。[4]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着重贯彻“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新局面”的基本原则。[5]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越来越多中小学逐渐意识到以美育人、开发特色课程对于深度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后,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落地。[6]政策颁布后,随之而来的是家长的焦虑情绪,学生素质发展需求的迫切愿望。为了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教育部相关发言人建议中小学校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需开展,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的课后服务活动。立足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逐渐意识到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对于一所学校能够不断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其开发与利用方面,专家和教师做出了很多相关的实践的探讨。
二、乡村美育现状概述
农村地区存在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生源流失、学校动力不足等问题,极大导致美育更加薄弱。为了重振乡村,2019年我国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对口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进行美育精准帮扶。但乡村美育工作存在着长期性、复杂性、差异性、艰巨性和不均衡性,比如乡村学校美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低;城乡美育师资专业化程度差距大;美育课程质量低;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美育资源投入不足,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师生对美育的认知狭隘……这些问题极大导致美育更加薄弱,乡村学校美育工作仍然相对滞后。
三、音乐特色课程的问题与不足
为了更好地调查音乐特色课程的建设情况,本调研组前往博罗中学进行实地调研,采用线下发放的形式对参加音乐类特色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人工数据录入和整理,统计得出共收回问卷33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問卷率为81.6%。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的思考。
(一)授课对象音乐基础和学习效果存在缺陷
1.学生音乐表演效能感偏低
通过音乐特色课程“音乐表演”自我效能感和“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层面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但音乐表演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反映出部分学生存在着没有将学习所得转化为表演效果的现象。
2.音乐特色课程活动时间不足问题突出
从问卷结果上看,对于当前学校音乐特色课程发展现状,43.6%的学生认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57.20%的学生认为活动时间不足,38.4%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不活跃。其中时间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约77%的学生表示音乐特色课程一周参与时间仅在1小时以内。
(二)音乐特色课程开展的影响因素
1.学生对各影响因素的认知调查
根据对音乐特色课程参与影响因素的调查,近半数的学生表示父母对其参加学校特色课程持比较支持的态度;超过67%的学生反映学校在音乐特色课程的重视程度上仍有欠缺;而在参加音乐特色课程是否对学业有负面影响的问题上,超过63%的同学认为并没有负面影响。
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影响课堂质量
可以看出,音乐特色课程内容乏味与教学方法落后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课程内容乏味与课堂氛围不活跃的相关程度较强;教学方法与课堂氛围不活跃的相关程度为高度相关。
可以推断,音乐类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堂氛围是息息相关的。若想提高学生参与该类课程的积极性,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发,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课程质量。
3.参与动机、父母支持程度和学校重视程度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由以上表格可知,学生参与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参与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父母支持程度及学校重视程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父母支持程度和学校重视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学生的参与音乐特色课程的动机越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音乐学习和表演效能感更高。父母和学校的支持与重视程度越高,学生对音乐类特色课程的参与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越强。
由上表可得,适用性动机与音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存在中等相关关系,音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与音乐表演的自我效能感同为中等相关。
可以推断,提高学生的适用性动机、增加学生在课程中学习音乐的获得感,是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各类音乐表演中的自我效能感的。
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总效应和直接效应都具有显著性。同时,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所以间接效应显著。由于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存在显著关系,所以学校重视程度对参与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果。
同理,父母支持程度对参与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果。由中介效应分析后所构建的模型可知,学校重视程度和父母支持程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学生参与音乐特色课程的动机越强,学校和父母的重视和支持程度越高,进而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和表演的自我效能感越高。
四、对音乐特色课程建设的改进建议
(一)学校方面
1.升级精品活动项目,建立学校专属品牌
特色课程是乡村“复兴少年宫”的一大亮点,在今后的建设中,学校应发挥乡村“复兴少年宫”对特色课程的支持作用,不应将特色项目拓展得太泛,通过提高课程质量等方式专注升级精品活动项目,充分结合各方面的可持续资源。
2.开放可持续资源,扩大音乐特色课程辐射乡村学校范围
囿于本校“走出去,引进来”的宗旨,充分挖掘校园中教师与学生的风采,合理安排教师外出交流与授课,辐射其他乡村学校的同时也能发现自身不足并完善;同时,将教学成果如学生的表演安排在不同的乡村学校中展演,形成艺术的碰撞交流。为了实现“引进来”的目标,可以邀请民间艺人与著名乐人到学校开展讲座与活动,同时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非遗的故事,让非遗异彩纷呈。特色音乐课程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本土性,以地方为本是特色音乐课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理由,也是其优势所在。地方特色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促进家乡的可持续发展上功不可没,可以说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有效方式,更是我国地方音乐文化资源传承的需要。[7]
(二)参与者方面
1.强化构建审美意识,提高美育音乐素养
作为活动的服务对象,学生在音乐特色课程中的体验和反馈至关重要。通过调查了解到,有音乐专业基础的学生在特色课程中的自我效能感更强,而大部分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对课程兴趣不高。基于此现象,学生应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点核心素养,在特色课程中领悟音乐艺术魅力,不断构建自我审美体系。
2.重塑美育教学理念,反思改善育人举措
树立面向人人的工作原则,让在校的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美育的机会。及时反思教师在音乐特色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与不足。为更好打造精品课程,突出音乐特色,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打造“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4]
3.消除学生参与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更好打造精品课程,突出音乐特色,校方应征求学生意见,提供良好教学设备,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丰富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类特色课程的适用性动机、成就感动机和趣味性动机,增强学生在课程中学习音乐的获得感,真正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特色课程。
4.提高音乐专业基础,增强集体学习自信
据调查,乡村学生不具备音乐专业基础,对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倍增,因此目前解决学生音乐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极为重要。在日常的学习中,音乐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认真听好每一节课,遇到不懂的及时询问老师与同学,课下也可抽出相应的时间自行训练。当然想要提高音乐素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积累与坚持的,由此方可提高音乐专业基础,增强学生集体学习的自信。
(三)多元育人方面
音樂特色课程是博罗中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加强对音乐类课程建设,秉持“缓解学业压力”初心,减少对该课程时间的占用,发挥学校能动作用,增加音乐教育活动开展频率、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音乐特色课程的开展,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有所减少;且父母支持和重视程度越高,学生对音乐特色课程的参与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越强,因此作为家长也应具备多元化育人的观念,鼓励支持孩子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办部署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OL]. https://www.jiujiang.gov.cn/zwzx/ztbd/wcn/hdbd/202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72.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J].中国高等教育,1993(04):8-17.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1-10-30].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013).
[6]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10-30]http://www.gov.cn /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
[7]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