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家藏”:首图地方文献

2023-06-07 18:59李诚
北京纪事 2023年6期
关键词:北京文献

李诚

北京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丰厚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地区的重镇, 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举足轻重。早在辽、金时期,北京就已是北方中国的都城,自元朝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一直是全中国的首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作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飞速发展, 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首都图书馆拥有全国唯一的北京地方文献专藏库。截止到2022 年,专藏库拥有藏品9万种,19万件册。其中书目数据库74438 种、172288 册;连续出版物书目数据库1267种、15477册。其中报纸374 种7422 册,期刊528 种8055册,缩微报刊365种 1876卷,金石拓片3595种5046件, 照片万余幅,文革资料404种1079 册,公务用工具书550种(册)。这实际上是首都图书馆建馆 110年来的积累,尤其是近60年来的地方文献专藏积累。专藏库的收藏有明确的入藏标准,相对丰富的文献形式和比较全面的载体类型,是一个参考研究级的文献资源系统。这些地方文献,不仅是首都图书馆的“家珍”,更是北京这座城市的“家藏”。

北京记忆的宝库

以入藏年代来划分,北京地方文献的藏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1958年以前首都图书馆的综合性旧藏中分离出来,集中保管的部分。其余是1958年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的部分。

北京地方文献建立专藏库时,已有了45年的历史,因而,其旧藏部分集中了旧版北京地方文献中的大部分精华,约有4400种。从品种数目上看,除北京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历史悠久的收藏单位以外,超过了北京地区任何图书馆。而且对北京图书馆界旧藏的全部北京地方文献品种的覆盖面也较宽。1958年以后,尤其是1984年以后,除继续收集公开出版的地方文献外,又大力加强了对地方文献中非公开出版物的针对性征集。陆续收进了有关北京地区政权建设、地方法规、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与建设、文教科研事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大批资料。

如上所述,凡是内容上具有北京地域性,且具有保存价值和史料价值,无论其文献类型、文献载体、文种如何都属于北京地方文献范畴。

北京地方文献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记录、研究和探讨北京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文献,亦即地方史料。它是北京地区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和,反映了北京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以及现状。其次,也包括那些发生在本地区之外,却与本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或对本地区产生现实或潜在影响的那些文献因素。

北京地方文献的地域概念,原则上以北京市现行的行政区划为准,但在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地理因素和自然因素时,则依据用户群体的习惯用法和综合需求,将其划定在适当的范围内。例如:北京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国都蓟城的所在地,燕国辖地除现代北京地区以外,还包括了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和辽宁省的大部,因而在收集有关燕文化的文献时,地域范围便可适当放宽。

此外,对于地质、水文、气象、自然资源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类目,也要参照该学科传统的区域划分方法,适当地放宽界限。

北京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以北京地方史料为主,对于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也适当地予以收录,但对于文献的具体内容不具备地域特征的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一般不予收录。对于“地方人物”,其判定标准主要在于该人物对于本地方的影响程度,人物的籍贯和在本地方的居住年限,都不作为判定标准。

北京地方文献的类型,可以从文献的信息密度、编纂形式、载体类型、出版方式等方面予以区分。

专藏库的“主人”

从文献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和文献价值的角度,专藏库收藏的北京地方文献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文献专门记述地方事物,称之为核心文献。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物传纪,以及各类专题的地方史料。这类文献中所含地方信息的密度最大,使用中的针对性效果也最好。

第二类文献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地方事物,被称为基础文献。这类文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行政区划上的包容关系,如国史、一统志中对于北京地方事物的包容关系;另一种是专业内容上的包容关系,如《中国教育史》或《中国民政史稿》中所涉及的地方资料。这类文献中地方信息的密度相对下降,但由于相关文献的绝对数量较大,或是专指性较强,对于使用者来说,其文献价值也是不容忽略的。

第三类文献是读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或称背景文献。如某些野史、笔记和史料汇编等。这类文献中地方信息的密度就更小,但却将对于地方的研究置于更广大的领域,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

依据各不相同的文献编纂方式及其在社会上的传播渠道,专藏库中的北京地方文献被分为书籍、报刊、学术论文和科技报告、舆图、会议录和文件汇编、政府信息公开文件、统计图表、谱录、票据和证券、商标、文契、戏剧说明书、形象资料、乐谱,以及地方文献专用工具书。

书籍是北京地方文献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其文体形式多样,既可以是方志、正史、科学论著、考察报告、文件汇集、纪念专刊,也可以是杂纂、杂述、笔记、日记,甚至是诗歌、散文、小说,是组成北京地方文献专藏的主体。

珍稀版本的收藏并不是专藏库的特长。它的特长首先在于地方文献系统内容上的完整性,北京地方文献是对北京地区自然、社会、人文诸般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记录,它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是面面俱到。在自然环境方面,它相对全面地反映了北京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地质水文结构、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物种与资源,等等;在社会环境方面,它反映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历史、地方人物、社会经济、地方政治、社会结构、民俗、地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民族、宗教、方言和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它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地方文献内容上的连续性,由众多的文献共同反映出某一项地方事物的全部发展历史,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现实文献,它们都在连绵不断的史料长河中占有固定的位置,上承前,下启后,不可缺少,也不能替换。

在专藏库所藏的地方文献书籍中,北京地区的地方志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品种系列。地方志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自然和社会的状况,是地方文献中最全面的综合性资料。北京地方文献专藏库收藏了存世北京地方志中的绝大部分品种,是北京地方文献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北京地方文献专藏库收藏了大量北京地方出版的综合性报刊和内容具有地域特征的专业性报刊。作为一个独立的文献系统,它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出版周期短,信息报道及时,因而情报性较强。因为是当时人报道当时的事物,内容方面也容易做到相对的客观、准确。连续出版的报刊资料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便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地方史料,构成了地方文献专藏的主体部分之一。

专藏库的收藏中还包括一些非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和科技报告。学术论文主要指内容与本地方相关的社会科学论文,如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史学会、中国古都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历届年会的论文,中央和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学术成果等。此外,还包括一批学位论文。科技报告包括内容与北京地方相关的自然科技研究报告和考察报告,如气象、地质、水文、物种等方面的报告,以及考古发掘报告之类社会科学方面的技术报告。此类文献的学术性较强,除需要提出言之有据的科学结论以外,还要收集和综合大量经过考证的相关史料,以之作为论据。因而是北京地方文献专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北京地方文献专藏库中收藏的舆图,根据绘图时间和舆图内容反映的时间范围的关系来划分,包括回溯性的历史地图、预测性的规划图,和大量的现行地图。从图纸的使用目的来区分,又分为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以及各类专业图纸,如气象图、交通图、人口图、经济图、地质图。图纸反映的地域范围,包括全市图、各区县图、市区图,以及局部的街区图、园林图、机构图,等等。不同时期的舆图衔接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舆图系统,其客观性、直观性和检索性都很强,是北京地方文献中非常重要的品种。

北京地方文献专藏库中收藏了一部分会议录和文件汇编。如北京市各级人大和政协的会议录和文件汇编。会议录是地方上有关会议的原始记录。文件汇编指地方有关行政机关所颁布的正式文件的汇集。因为是原始文件或是其直接复制件,因而客观性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专藏库中收藏有不同时代的政府文件。特别是200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专藏库开始接收北京市政府及所属各委办局行政机关及18家区县政府的主动公开纸质信息文本。因为是政府依法向首图移送,且必须是原本红头文件,因而文件的及时性和权威性较好,具有很强的文献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

地方文献专藏中的统计图表是指有关本地方社会发展基础数据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有关人口、国民经济、财政、金融、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的统计数据,和依据这些数据而绘制的图表。这类文献既有较高的现实使用价值,也有很好的史料价值。

专藏库中收存了一批宗谱、族谱、家谱,如《爱新觉罗宗谱》《方氏族谱》《马佳氏族谱》等,以及与其形式相近的各种人名录。后者包括同寅录、同官录、同学录、同乡录、同戒录等等形式。谱录对于探讨本地方社会人口的历史沿革,以及对于特定人物和机构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文献专藏库中还收有一些票据和证券。票据是指财务上往来的凭证,如发货票、存款单、税单、当票等。库中现藏清光绪年京师崇文门税关验发的税单即属此类。证券包括有价证券和无价证券两种,前者主要指货币和各种债券,后者则包括不同时期的粮票、布票、工业券以及烟票、鱼票、肉票等等因政府进行市场干预而发行的各类证券。

商标是工商企业为区别其商品的质量、规格和特点,而向国家的商标管理机关注册登记,并取得专用权的一种标志。专藏库中收有北京地区近代商标的汇编本。

戏剧说明书是近现代演出团体为向观众说明当场演出的剧团、演职员、剧目和演出程序等内容而制作的一种印刷品,旧时又称戏单或戏报,是研究戏剧史、舞台发展史和戏剧界人物的宝贵史料。北京地方文献库中收藏的《北京旧戏单集萃》一套近800种,囊括了清光绪末年至太平洋战争时期北京各大小茶园和戏院不同形式的戏单,是非常珍贵的戏曲档案文献。

北京地方文献專藏库中的形象资料包括书画、印谱、照片、画册等形式。由于具有直观性,因而史料价值较高。其中的3000余种照片,反映了北京自19世纪后半叶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各方面的直观形象,具有非凡的史料价值。

专藏库中的乐谱主要指北京的地方戏曲、曲艺、民间器乐和民歌的曲谱。

专藏库中收有一批地方文献专用的检索工具书和参考书。如地方文献知见书目、地方文献联合书目、地方人物传记索引、地方文献报刊资料题录,地方性的年鉴、词典、手册和地方百科全书等。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对于地方文献工作者,这些工具书和参考书都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记忆的科技之翼

除此之外,专藏库中的文献还可依据文献载体的类型进行划分,包括纸本、光化学制品、磁记录品和数字化电子文件。几乎包括了当代图书文献的所有载体类型。也可由出版方式和发行途径来区分,北京地方文献的藏品中,包括公开出版物、非公开出版物和非书资料三个部分。

近年来,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了当今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方图书馆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极具自身特点的文献资源开始了数字化建设工作。北京地方文献作为首都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也成为首图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点。

2003年底,由首都图书馆主办的大型北京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北京记忆》开始启动。2007年4月26日,《北京记忆》大型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数据库正式开通,各界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检索和利用北京地方文献资源。

《北京记忆》通过适用的技术手段保护北京文献遗产,使这些文献遗产能够为广大公众所利用,并在全世界范围提高人们对地方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地方文献的认识;面向世界宣传北京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最具象的乡土教育,达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北京记忆》以数字化的形式服务于不断扩展的大众文化需求,服务于一个地区的乡土文化教育,《北京记忆》以自身的权威性、完备性和适用性展现在互联网上。

猜你喜欢
北京文献
北京的河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