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乡村产业融合的持久动力

2023-06-06 07:27杨筱明张梦瑶刘歆立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杨筱明 张梦瑶 刘歆立

摘 要: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势必打破农业的传统产业属性而同其他产业产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与融合,这种规模不断扩大与程度日益加深的产业融合也必然有力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进程。一方面,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且产业融合能有力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农民共同富裕也为乡村产业融合提供持久动力,共同富裕这一价值目标能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持久融合與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产业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乡村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探索乡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很多学者对乡村产业融合及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展开研究。例如,姜长云以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事实与理论说明了乡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作用。涂圣伟认为,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晓龙、冉光和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不仅存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而且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加速城镇化两个间接途径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看,产业融合是农村经济新变量,它对农民就业收入与共同富裕有着积极的影响。王传荣、楚建英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梳理,阐述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探索促进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以上相关研究梳理可以发现,相对于乡村产业融合方面的单一研究较多,关于乡村产业融合同农民共同富裕的关系研究较少,对于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微观机理研究不够,基于农民视角对乡村产业融合规律特点的研究不够。为此,本文立足于河南省西峡县、禹州市等地调研结果进行乡村产业融合及其与农民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

二、产业融合对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小岗村考察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而要解决好“三农”工作领域的“强”“美”“富”问题,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现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真正下沉到农村开花结果;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基础稳固与走上现代化的“快车道”、农村面貌改变与美丽乡村“靓起来”、农民家庭收入与集体经济发展“双提高”。

(一)乡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强的必由之路

乡村产业融合是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与形成“农”字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现代农业相比传统农业更具有促进农村就业者实现共同富裕的外部溢出效应。传统农业产业链较短,农村一二三产业不能实现深度融合,普通农民难以长期而有效地分享到第二、三产业效益,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体系、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和流通服务体系的配套发展与全产业链联动,这必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现代农业是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不少地方在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进程中发展了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与灵活多样的分享经济,使许多原来被排斥在外与无业可就的农民在参与经济发展中增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调查发现,河南省不少地方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核心,充分挖掘龙头企业的导向作用,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特色现代农产品等,特色产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加上现代经营优势赋能而不断地扩大发展规模,集聚优质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河南省西峡县近年来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实现县域经济的全产业链发展与产业融合,全县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8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3.9亿元,年均递增24.1%。即使疫情期间的2019年至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仍分别为251.2亿元、258亿元与283.9亿元,处于发展高位与逆势增长状态。2021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539元,虽然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7元存在明显差距,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8.5%,超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7.3%1.2个百分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功的产业融合,该县的GDP总量与增幅在整个河南省各县市中处于前列。

(二)乡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美的现实选择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要传承、发展、改善的进程。农村美美在何处呢?第一,环境优。农村人居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保护好青山绿水,保护好蓝天白云,直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第二,“乡味”浓。坚持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保护好乡土气息。第三,乡风好。文明的乡风是美丽乡村的内在美,直观反映当地的乡风、村风、民风特有的软实力,是美丽乡村之魂。第四,产业美。产业建设可选择特色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旅游、体验农业园区、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等相关产业发展作为抓手,走生态化产业与循环经济相互促进的新型产业道路。

例如,西峡县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相结合,既美化环境又富裕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该县依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特点,发掘哪吒故里、屈原故里、鄀国国都等历史文化,开发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16个景区,建成全国旅游百强县,同时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形成了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路畅景美、和谐有序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打造“显山露水、大气舒朗、绿洁畅美、流光溢彩”的山水美丽县域。当然,西峡农村美的建设并不是个例,河南省不少乡村纷纷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在产业融合中发展现代农业与特色二三产业,促进农村越来越美。

(三)乡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民富的重要抓手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富包含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等。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从未来发展来看,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很有希望,但是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面临着巨大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来推动农民增收。

通过产业融合继而实现百业兴旺,是解決当前农村各种问题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农民增收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农业产业链甚至是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向农村聚集,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可以在家办企业,研发、生产、服务、销售等环节全部留在农村。近3年疫情期间,禹州市引导当地农民储存、加工、销售粮食、红薯,并将税收、利润等留在农村,当地不少农民不用外出就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西峡县做大做强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主的“菌果药”三大产业,同周围各县相比,该县农民外出打工的相对较少,但富裕程度相对较高。

当然,农民富绝不应局限在物质层面,而应该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双向发力。众所周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深入探究精神富裕的丰富内涵与多重作用,可使之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农民家庭富裕、农村集体资产积累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之,只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才能更富,这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提高农村产业抗风险、抗疫情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

三、农民共同富裕是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尺度与持久动力

农民共同富裕对乡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在良性互动的关系中可以实现相互促进。

(一)农民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乡村产业融合从本质上是延伸了单一农业的产业链,通过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增强农业的创收能力,进而推动新型的、融合型产业的出现。农民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良性互动,这种互动是基于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二者关系的原理机制。

一方面,从乡村产业融合上分析,当单一农业转型为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将会增强农业自身的创收能力,从而吸引资本回流。当资本回流到农村地区,又能带动农村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资源合理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刺激农村产业经济,有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共同富裕。比如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利用“农业+旅游业”的方式,将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带动资本回流,激发了本地经济活力。该村以现代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主,现有农家饭店91家,与村民种植山茱萸等共同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主打品牌,推动了农村区域发展。

另一方面,从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维度来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不仅要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还要求不同群体间的差距得到合理控制与缩小。由于资源、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不同乡村和城市群体的差距是存在的。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467、0.465、0.468,超过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0.4。而实现共同富裕则要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乡村而言,提高其收入主要在于发展乡村产业,提高乡村经济活力,从而提升人均收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乡村产业和共同富裕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可以得到——共同富裕不仅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理想结果,而且还是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尺度。这集中表现在其从侧面反映了产业融合的成效与意义。当产业融合越好,也就越能推动共同富裕。从该角度分析,共同富裕便成了衡量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尺度。当乡村产业融合越好,经济效益就越高,也就越能实现共同富裕。而一个较好的产业融合实效度也成了共同富裕的重要助推力。二者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农民共同富裕有利于乡村产业持久融合与现代化发展

产业发展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非静态的发展,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已经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组升级等,以达到产业绩效的提高。共同富裕与农村产业融合推动了产业现代化、高质量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共同富裕提高了农民创收能力,使之更有动力参与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例如,西峡县化山村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当前全村90%的农户都在经营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化山村的主要产业和主要收入渠道。其二,共同富裕的财富分配机制和与之对应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乡村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农村的三大产业分别为:农业生产部分、农业农产品加工部分以及农业农产品相关的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培育多种类型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加快开拓创新、向外延伸拓展的步伐,以新理念、新视角、新举措发展农业新业态,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长命村,便是通过走集体化发展的道路,将单一农业产业发展推向高质量、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为实现扶贫工厂企业化、市场化运营,长命村与陕西润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围绕咸汤面产业开展韭菜、油炸豆腐等净菜加工,开发了芝麻油、芝麻酱等新产品,解决了一批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相比于传统农业的封闭性、单一性运营,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融合都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三)农民共同富裕有利于乡村产业融合的创富效应显现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民之所以选择留在城市而不是农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层面上分析,农村人口的迁移与财富创收息息相关。资源的集中化发展导致农村产业盈利性不如城市相关产业。为了谋生或者获得更好的发展,农民便选择来到城市。但是,近几年的疫情对经济造成一定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8%,这是中国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制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经济负增长,增速比2019年同期跌落了13.2个百分点。因为整体经济不景气,不少农民选择从城市回归农村,还有部分资本从城市流向农村,这必然会刺激农村经济活力。当产业融合发展,农民获得就业机会,也必然增强农民的创富能力。当三大产业融合,运用“农业+电商”“农业+旅游”“农业+制造业”等融合发展的方式,都在无形之中拓宽了农民、农村产业的获利渠道。比如江西省吉安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融合式发展提升了农民的创富能力。目前,已建成3000亩绿色食品加工区,聚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3家,形成了以健乐谷物、食滋源、明耀实业等为龙头的粮油精深加工和以果宝特攻食品为龙头的果蔬冷冻干燥绿色食品加工集群,年加工产值达56.5亿元。这种融合式的发展模式,厚植民营经济共富“土壤”,放大民营经济创富属性,增强了农民的创富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四)农民共同富裕拉动“疫”时代乡村产业融合的经济发展

疫情的常态化给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都带来了经济冲击,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乡村产业带来了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众多农民如何共同富裕?乡村产业如何深度融合?乡村产业融合,并非乡村一二三产业的简单累加,其本质在于整合互补中形成新的生产力。这种新的生产力因为盘活、集成了农村闲散劳动力而能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富裕代表了社会生产力方面,共同则代表了生产关系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当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生产力也会大大地提高。例如,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以“扶贫工厂”方式发展以灵活就业为特点的农村集体经济,不少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村“两委”带领与帮助下在家里就能进行手工制品生产或者承揽大企业的小活兒,不仅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机结合了起来,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而实现产品增值,而且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以党建统领经济发展的作用,创新合作经济,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带动原本致富能力相对较弱的贫困农户有效增加家庭收入,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乡村产业的发展与融合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时,就能较好地拉动乡村融合产业的生产力,由此推动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例如,当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融合,开展“直播农业”,将服务业和农业有效结合,利用大数据推广农业,就会拉动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现阶段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一个非同步、非同等、非同质的层次递进过程。共同富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刀切”和“平均主义”,而是在于先富带动后富,提升社会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

总之,共同富裕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要通过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更要以振兴农村集体经济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持久动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与增值链、形成产业化集群等来推动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当前乡村产业的就地就近融合,需要通过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牵引来促进三大产业的自愿结合,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率的产业融合发展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3).

[2]涂圣伟.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与政策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1.

[3]李晓龙,冉光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农村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双重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9(08).

[4]王传荣,楚建英.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及路径研究[J].乡村论丛,2021(06).

[5]李实,陈基平,滕阳川.共同富裕路上的乡村振兴:问题、挑战与建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

[责任编辑:王 丽]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222400410116);202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21BKS018);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智库研究项目(2023ZKYJ14)

作者简介:杨筱明(1990—),女,河南光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

通信作者:刘歆立(1973—),男,河南漯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农民权利。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