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3-06-06 07:27:56赵明正宋保胜赵翠萍贾勇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问题对策

赵明正 宋保胜 赵翠萍 贾勇

摘 要:促进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确保河南省更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明确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任务目标,优先建设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种植带;二是完善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的服务配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三是提升生产主体的种植能力,鼓励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加强对相关主体的激励支持;四是推动小麦加工能力整合提升,增强小麦加工企业经营效能,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关键词:优质强筋小麦;融合发展;问题;对策

2022年春季以来,俄乌局势升级导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粮食进口风险提高;春夏之交个别地方出现的“割青麦作饲料”的“毁麦”现象,折射出当前农民种麦收益低、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前者反映出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后者体现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紧迫性。

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15%,具有筋度强、延展性好的优点,是生产优质面包、优质水饺、优质面条的主要原料。优质强筋小麦是我国小麦进口的主要品种,同时也是居民消费升级后,口粮小麦消费增长的主要品种。在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促进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共同富裕,是适应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一、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小麦进口风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在我国小麦进口结构中,强筋小麦常年维持在50%以上,是进口的主要小麦品种。2020年,小麦进口量达815.15万吨,其中强筋小麦进口量419.75万吨,占比51.49%,且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强筋小麦进口可靠性下降。同时,世界局势变幻莫测造成全球小麦供应短缺,强筋小麦价格暴涨,进口风险提高。在此背景下,扩大河南省强筋小麦种植规模、实现进口替代,有助于降低小麦进口风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二)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粮食供需方面,人民收入提高带动了粮食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传统的以中筋小麦为原料的面条、馒头等主食消费占比减少,同时以强筋小麦为原料的面包、饺子、油条、拉面等优质食品的消费占比增加。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产业,有助于促进小麦产业更好地适应消费升级,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

强筋小麦作为优质小麦的主要品种,市场潜力大,通过产加销融合发展,实现强筋小麦优质优價,有助于促进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强筋小麦在河南省种植适宜性好,在安阳、新乡、济源、开封、商丘、洛阳、漯河、许昌、驻马店、周口、平顶山、南阳等地均可种植。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粮食产销区域间合作,提高粮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区域之间共建共享现代粮食产业发展平台,能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础。

二、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数量较少、广适性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品种性状方面,当前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少。2001年至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426个小麦品种中,仅12个是强筋品种,占比2.82%。品种数量少限制了农民选种范围,优质强筋小麦推广种源基础薄弱。二是主推品种广适性差。新麦26、郑麦366和西农979是河南省强筋小麦的主推品种,但是这3个品种也有一定的短板。新麦26株高偏高,抗倒伏性差,抗倒春寒能力较弱,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郑麦366春季起身早,抗倒春寒能力偏弱,不耐干热风,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西农979抗倒伏性差,抗倒春寒能力稍差,高感赤霉病、叶锈病和白粉病。

(二)农民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内生动力不足

农民的种植意愿直接决定了优质强筋小麦的推广程度,而种植意愿受农民种植能力、种植利润、政策引导等因素影响。一是生产主体种植能力不足。强筋品种表现有明显短板,需要配套技术弥补品种缺点,但一些生产主体特别是小农户在生产上往往沿用落后的栽培技术。同时,配套栽培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到位率低,导致强筋品种的品质在年际间和地区间波动很大,甚至优质强筋小麦的平均亩产低于普通小麦的平均亩产,抑制了小农户选育强筋小麦的积极性。二是财政支持不精准。一些地区鼓励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主要补贴是优质专用小麦补贴,而该补贴只补贴优麦户(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超过全部小麦种植面积50%的种植户)。由于统计口径和补贴程序不够规范,造成了补贴的“精英俘获”,制约了小农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三是混种混储、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导致价格不优。部分农户虽然是优麦户,但是由于没有实行专收专储,造成优质强筋小麦纯度不高,只能按普通小麦进行销售。另外,由于生产主体与面粉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订单农业发展不足,导致一些农户生产的强筋小麦做不到优价销售,影响了种植收益。四是价格波动风险高。普通小麦的价格在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支撑下能保持基本稳定,优质强筋小麦虽价格略高,但由于没有国家政策托底,年际间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户种植意愿。

(三)面粉加工企业的产业链龙头带动效能发挥不足

粮食加工是整合粮食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活动,加工企业能起到很大的市场带动和科技引领作用。由于面粉加工企业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优质强筋小麦加工品的经济效益低,产业链竞争优势尚未确立。一是优质强筋小麦精深加工产业化经营水平比较低。多数面粉加工企业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停留在“小麦—面粉—面条”的发展层次,表现为“原”字号产品多、链条短、效益低。二是与销售终端联系不够密切。虽然河南省面粉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真正利用网络交易的企业较少。以滑县为例,滑县粮食加工企业大约有140家,但利用网络交易的企业仅占23%。绝大部分粮食加工企业采取直接与批发商洽谈的手段进行销售,不予零售。只与批发商对接,不了解消费者需求偏好,不能个性化创新产品品类,制约了强筋面粉高端化、专用化发展,使产品深陷低价竞争泥潭。三是产品品牌化发展不足。在产品宣传发布方面,多数面粉加工企业没有进行良好的品牌宣传和包装,对广告投入不够重视,在产品宣传、包装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在品牌化发展上缺乏动力,制约了企业利用品牌溢价实现超额收益。

三、促进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应紧紧抓住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部崛起、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给河南省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坚持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优化品种品质和提高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以实施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依靠科技,以销定产,提升比重,主攻质量,增加效益,促进全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

(一)明确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任务目标,优先建设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种植带

基于“全国一盘棋”的全局意识,整体规划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行稳致远。一是加强预期管理。根据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产品的需求趋势,测算优质强筋小麦制品的需求量及产需缺口,在此基础上,根据河南省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划定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种植区、适宜种植区,稳步提升优质强筋小麦的播种比例,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二是统筹整合粮食产业政策。目前涉及粮食生产和加工各环节的政策众多,从上至下整合产粮大县奖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粮棉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专项资金等向优质强筋小麦产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倾斜,专项用于引导、支持小麦经济产业升级,重点补贴优质优价、统一供种、订单种植和建设示范农场等关键环节,形成粮食产业政策“组合拳”,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高品级示范样板。三是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举措。在豫北、豫西率先建设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种植带,依托示范市县、特色园区、加工基地、龙头企业等载体,培育一批优质粮源基地、连片种植带、加工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产购储加销”有机衔接。

(二)完善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的服务配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建设。一是加强育种攻关和栽培技术推广。整合各科研院所的人力和技术等资源优势,加大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提升的投资力度,采取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引进适宜不同生态区和不同用途的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在品种选育、技术推广中总结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技术攻关,扭转目前优质强筋小麦“优质不高产”的局面。二是完善优质强筋小麦分级管理、单收单储配套体系。建立健全优质强筋小麦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分区建立小麦品质评价和测报网络,定时定点取样,对小麦籽粒、制粉和面团特性及各种制成品的品质进行预报和数理统计,为强筋小麦生产、加工、消费端提供品质评价和动态监测服务。建立全链条的强筋小麦单收单储体系,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强筋小麦的品质差异,制定不同的收购价。三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加强对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和市场管理。

(三)提升生产主体的种植能力,鼓励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加强对相关主体的激励支持

按照让农民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比较收益更高、让优势区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更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收益保障机制。一是提高对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主体的支持和补贴。加大对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的补贴力度,对优质强筋小麦种植户选育种子、整地、播种进行补贴,提高農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二是加大对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主体的技术推广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利用乡镇的农技站、农技员、农资站等资源强化农技推广,积极实施各类公益性培训项目,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向小农户普及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知识和技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鼓励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完善产销利益平衡机制。因地制宜探索优质强筋小麦制品产销合作新模式,鼓励产销区加强政府层面战略合作。政府部门应主动与主销区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联系,以“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为纽带,建立食品供需保障沟通机制。通过设立强筋小麦产销协会、组织举办主产区与对口地区强筋小麦产销对接洽谈会等措施,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强筋小麦产销合作,实现优质强筋小麦主产区和主销区以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员培训、共建产销合作基地、共建异地储备库、订单购销等形式建立互惠互利、长期稳定、责权利对等的更高层次的产销协作关系,畅通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径。

(四)推动小麦加工能力整合提升,增强小麦加工企业经营效能,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以提升小麦加工企业经营能力为重点,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能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推动优质强筋小麦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实施面粉加工转化以强带弱战略。鼓励优势企业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整合兼并、科技入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本,整合要素资源,推进强筋小麦上下游产业贯通协作。推进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动面粉加工向深层次延伸,实现供应链融通、产业链延展、价值链提升。二是鼓励企业创新销售方式,强化市场分析。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产品带动和市场分析的合力作用,强化面粉加工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超市对接,将大数据分析运用到消费者特征刻画中来,强化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提升产品品质,促进面粉产品的专用化、功能化。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和培育。引导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行动,保证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安全放心,引领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竞争力。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购销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探索通过二次结算、多次结算、股份制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订单小麦利益分配机制,让麦企和麦农充分分享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旺泽.加快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甘肃农业,2021(12):10-16.

[2]杨攀,吴政卿,晁岳恩,等.河南省强筋小麦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0(08):9-13.

[3]李宏.关于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思考[J].河南农业,2020(22):61.

[4]张建杰,张改清.优质小麦种植户麦作经营行为研究——基于对河南省试点县的调查[J].经济经纬,2019,36(03):25-32.

[5]张靖卓,田建民,滕永忠.优质专用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分析[J].河南农业,2018(07):14-15.

[6]赵明正,张桂玲,郑方方,等.百年来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回顾与展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02):7-11.

[7]赵明正,李广瑜,张旭,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模式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01):24-26.

[责任编辑:王芳玲]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对策研究”(72141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潜力研究”(19YJC790194);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农经专业核心课‘理案讨虚实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21SJGLX094);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硕士‘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路径研究”(2021SJGLX152Y)

作者简介:赵明正(1989—),男,河南社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粮食安全;

赵翠萍(1971—),女,河南长垣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通信作者:宋保胜(1969—),男,河南社旗人,教授,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3:02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