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丹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从科学研究看,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愈显重要。有学者对人类脑部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大脑的快速成长期在刚出生的33个月,婴儿脑重量是成年人的25%,到3 岁幼儿的脑重量占成人的75%。从社会政策看,2010年颁布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是我国第一份指导家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介绍了针对婴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建议家长从保育和教育入手,做好教养工作。从现状需要看, 我国农村地区婴幼儿处于散居状态,养育困境问题较为突出。教育部2018年8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2017 年的人数为1550.56 万,而随迁子女的人数则超过1800 万。人类从婴儿成长为成人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即成人之后的婴儿不单是具备生物属性的自然人,还能和其他社会人交往、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研究者尝试从社会学视角探究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分析影响早教质量的关键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推动农村地区早期教育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为了解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研究者以农村婴幼儿教养人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了隆昌市16 个镇和2 个乡的农村家庭。采用分类、分层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每个地区抽取15 个农村家庭,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学生调查员通过询问交流的方法帮助看护人填写调查表,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下发的调查问卷总数量为270 份,其中有258 份有效问卷,12 份无效问卷。
本研究采用问卷及访谈法调查,以《农村0-3 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现状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该研究工具是在参考武汉市教科院《0-3 岁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等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编写。该问卷分为六个方面,农村家庭早期教养现状、内容、方式及途径等都囊括在内。
1.祖辈承担主要的教养责任
调查数据显示,婴幼儿的主要教养人是祖辈的占75.19%,父母都参与的比例是11.24%,其他教养人占13.57%。在访谈中,我们得知祖辈并不是自愿承担抚养孙辈的责任,由于年轻人为了生计被迫外出打工没时间照顾婴幼儿,祖辈为了减轻儿女负担,便接受承担了抚养婴幼儿的重任。
2.教养人文化层次及家庭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发现,教养人的学历为初中的比例占25.58%,高中(含中专)占34.5%,大学(含大专)占22.09%,小学及大学以上分别占比为7.75%及10.08%。可见,农村婴幼儿教养人学历以初中及大专为主,文盲几乎没有,学历差距最大的小学及大学的所占比例较低。有专家指出,文化程度是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的总和,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关系到其思想状况及道德水平,决定家庭教育的开展。
在表1 针对0-3 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态度问题上,仅有少部分家长的态度比较积极,37.98%的家长对早期教养持无所谓的态度,仍有44.96%及3.1%的家长认为没必要和完全没必要。整体来看,早期教养已经引起了多数家长的广泛关注。仍有大部分家长对早期教养持消极态度,教育观念较为淡薄。
表1 您对0-3 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养的态度是?
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学历对于0-3 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养的态度的差异关系,如表2 显示结果:不同的学历样本对于0-3 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养的态度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的学历对0-3 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养的态度是呈现出0.05 水平显著性(chi=27.004, p=0.041<0.05),通过百分比对比可知,学历大学以上选择很有必要的比例76.92%,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5.74%。学历大学(含大专)选择很有必要的比例54.39%,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5.74%。初中选择无所谓的比例25.76%,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7.44%。
表2 不同学历的教养人对0-3 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养的态度卡方检验摘要表
由此可见:高学历家长比低学历家长更重视幼儿的早期教养,认为早期教养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积极作用。早期教养人的文化层次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早教资源的优化发展,反映出家长对婴幼儿的成长期待,导致早期教养行为的差异。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启蒙之地,个人社会化的质量和速度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个人社会化有推动作用。在早教内容上,教养人重视婴幼儿的习惯养成和身体养护,较为忽视人格培养。在图1“您认为对0-3 岁宝宝哪些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回答中,大部分家长倾向于将婴幼儿的身体素质放在首位。其次关注智力发展和语言表达,对婴幼儿学习兴趣、社会交往等方面关注较少。访谈得知农村家长认为教婴幼儿学认字数数就是开发智力,对婴幼儿做游戏、画画等兴趣较为忽略,将早期教养狭义等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过于片面。
图1 您认为对0-3 岁宝宝哪些方面的教育更重要
符号互动理论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方式,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婴幼儿交流的过程,就是帮助子女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在针对“宝宝犯错时您大多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教育”这一问题时,55.81%的家长会用责骂的方式对待幼儿,13.18%、17.83%及8.14%的家长会通过说服教育、从不处罚和不理睬的方式,仅有5.04%的家长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
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幼儿犯错时,教养人多以恐吓的方式让幼儿顺从自己的意愿。有学者研究发现,习惯运用专制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家长普遍经济地位不高,无法和孩子有效沟通。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可能会有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农村教养人常以限制、保护和惩罚等消极的方式教养幼儿,会让婴幼儿形成胆小的性格,产生退缩行为,阻碍其社会性发展。
据调查,91.86%的家长表示他们的村镇没有早期教育机构,仅有8.14%表示所在的村镇有早教机构。可见早教机构在农村还没有普及,基本处于空白。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除了受学校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早期教育机构,因此教养人没有科学的教养途径,从而不利于获取专业的早教知识。
调查数据显示,61.24%的家长了解婴幼儿早期教养的信息渠道是通过长辈,18.22%的家长通过网络,7.36%的家长通过亲朋好友,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的为13.18%。可见,农村早期教养的信息渠道较狭窄,大多数家长的育儿知识都是在怀孕期间从医院、长辈获得的优生优育的内容。家长对于早教知识所知甚少,没有接受专业的早教指导,形式较单一。
对希望指导家长参与早教内容进行排序,排在首位的是关于卫生保健的知识,占比为78.29%,排在第二位的是早期智力开发指导,占比为70.16%,排在第三位的是饮食营养和亲子教育指导,占比同为29.84%,所占比例较低的是关于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的指导。不少家长也想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但却受到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由此可知,针对家长进行的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十分必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 年10号文件)提到家长应该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因此,家长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树立科学的早期教养意识,更新教养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养水平。
1.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早期教养的意识
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家长应阅读有关早期教养的前沿书籍,同时主动向专家及有经验的家长请教,还可借助现代的新媒体,学习育儿知识,从而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
2.家长应转变早教内容,提升早教方法
通过此次调查可知,部分家长采用的早教方法缺乏科学性。家长要客观剖析自身的不足,虚心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从而获取正确的育儿观念,应转变早教内容,努力提升早期教养方法。
(1)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当为早期教育打上公益标签,并为其提供公共服务支撑,积极支持早教指导服务的发展,开展对家长早教的指导。针对适龄儿童家长进行知识讲授,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并对其进行跟踪指导,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将农村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农村地区拥有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当地政府应该将其利用起来,大力推广优势教育经验。例如组织农村家庭参加互助活动,通过聚会交流学习。在村中梳理几个有代表性的“示范户”,选出热心家教、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家长作为“骨干家长”,以点带面,做好早教工作。
基于对当前早教工作开展情况的分析,应当将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力量结合起来,构建专门针对早期婴幼儿教育的完整指导体系。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早期教育提供支撑。
(1)通过基层负责“计划生育”和妇女工作的工作人员,横向整合计生、妇联等部门开展指导婴幼儿早期的教育工作,逐步建立以推动早教工作发展的管理体系,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比如村委会妇女主任可以对农村家庭的婴幼儿早教工作进行指导宣传,提高农村家庭对早教的重视。
(2)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政策,引导当地幼儿园开设早教班,这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模式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挑选所在辖区科学专业知识的幼儿园工作老师定期入户宣传指导教育工作,丰富家长了解育儿知识的渠道。
总之,通过多种实施形式和途径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早期教育机构应与政府、家庭形成合力,并给予恰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