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理 葛岚卿 傅春晓
摘要: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时比创新资源禀赋本身更加重要。资源配置动力演变规律揭示了知识产权引导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必然性;知识产权市场化本质及其可调控性使得其能够有效地引导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双重配置功能。知识产权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创新资源聚集和效益提升,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规律,引导创新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以提高全社会生产率。为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从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配置;区域创新;知识产权;引导机制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3.02.008
知识产权引领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金碚,2019[1];马茹等,2019[2]),强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需要以知识资源为主导性资源并整合其他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资源驱动—资本驱动—技术驱动”的历史进程。这种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投资拉动、技术模仿等手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明显不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引领与驱动。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创新发展成效有重要影响,它是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升级演化。我国应顺应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和新常态,努力使知识产权成为创新资源配置的核心动力。[3]
一、社会发展中主导性资源作用的历史演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也是人类创造财富能力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不断被发现、创造和丰富。发挥主导作用的资源的不断演变代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4]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总有一种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源,它会整合其他资源,其开发利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历史发展至今,人类先后经历了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资本分别是社会的主导资源。在目前知识经济社会里,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心由以资本资源为主导的工业经济转向以知识资源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人类涉及经济活动领域的知识逐渐作为对象进行生产和消费,具有了资源的意义。“知识已代替资本成为产业的最终资源,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5]知识资源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知识产权。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时代,仅有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产业或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因为合法的反向工程、非法的技术模仿与复制可能会使竞争优势瞬间消失,甚至最终导致产业的消亡。因此,知识产权是21世纪创新社会发展的主导性资源,其运用的状态和水平决定着产业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创新驱动的实质已转变为知识产权驱动,[6]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正在进入“资源驱动—资本驱动—技术驱动—知识产权驱动”的升级版。这种资源配置驱动力的演变正在改变着世界竞争格局,谁优先实现转型谁就会优先胜出。因此,我们应及时响应这种时代趋势,在理论上做好准备。
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现代产权制度以市场中人理性自利为前提,顺应了这一逻輯,从而促进了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彭运明等认为知识产权的信息从共享走向专有,这一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8]蒋玉红分析知识产权制度以产权确认和交易功能及对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导向功能参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9]何炼红认为创新资源配置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区域布局。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10]学者们认为知识产权和产业融合发展是创新发展的有效机制,认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很好地解决了资源配置合理性问题,是今后产业政策重点施策的对象。[11]
二、知识产权引导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逻辑
创新资源是指创新需要有各种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投入要素。对于创新资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RBT)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提出了创新资源的四个条件:有某种价值、具有稀缺性、难以被模仿或替代、能够被企业利用。[12]宋洋根据此理论,把创新资源分为技术知识资源和需求信息资源。[13]谭清美认为区域创新资源是指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资源要素,包括人才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14]何炼红认为新常态下创新资源包括人才、科技、教育、产业、地理、环境、政策等要素。多数学者把创新资源概括为资金、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研发投入设备、数据和信息等方面。
知识产权能够引导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由于其本身特性决定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反映了经济运行中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市场配置资源模式还是计划配置资源模式要取决于对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各自内涵和各自长短优劣进行比较。计划配置资源方式按照市场的供求变动引起价格的变动进行资源配置,能够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协调经济的发展。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总量平衡、重大经济结构调整、防止贫富悬殊以及对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效果显著。[15]理想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恰当地融合市场和计划配置功能,使社会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用到正确的地方,促进经济的高效、适速和协调发展。知识产权恰恰兼具了市场和计划的功能。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市场化的产物,但政府又可以通过有效政策与法规引导、调控和制约这种市场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双重功能。
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一般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发挥竞争机制的功能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首先,分散的决策结构有益于市场的灵活转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是企业科技研发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否申请专利、如何申请以及申请何种类型的专利均由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决定。这一分散的决策结构使知识产权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求的变化能作出灵活有效的反应,较快地实现供求的平衡,减少资源的浪费。其次,以利益法定和竞争自由为主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知识产权信息公开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结构,能够使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竞争者,通过官方渠道获得简单清楚和有效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及时作出决策,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供求关系,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它激励和鼓舞后来创新者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从而形成技术不断更新替代的研发机制。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科技活动的成果,也受到科技政策的制约和影响。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度及其运用程度对于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有重要影响。政府可以通过科技政策的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政策的实施,引导资源向最需要的领域集中。因此在强调知识产权市场特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计划调控的长处,做好技术发展预测、宏观总量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资源的总体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集中必要资金进行重点领域的建设,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首先,知识产权的创造政策影响着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其次,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政策也会促进社会资源的集中或分散。知识产权的作用发挥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技术条件和支撑环境。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尊重知识和创意,技术条件和支撑条件成熟,知识产权的创造可以带来高额利润,利润再促进创造,形成“资源集聚—利益形成—资源集聚”的良性循环。
三、知识产权引导资源配置的路径:供需角度
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避免资源错配引起的低效率。世界竞争新格局下,知识产权引导资源配置已是时代所趋。在信息社会里,高质量发展的社会需求是资源配置的根本动力,也是“需求—供给”这一逻辑的起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是经济发展质量高的直观体现。经济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即获得有用产品,而所谓“有用产品”实际上包含着强烈的具象性。[16]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尤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过剩经济成为常态。从需求结构的变化看,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变成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需求层次迅速上升,对物质的需要体现为更好而不是更多,对于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质量特性。[17]这种高质量的需求也会成为新常态。高质量发展会持续产生高质量需求,根据需求供给的关系可知,高质量的需求会要求社会的高质量供给。竞争社会里,资源配置按照其动力不同大致有两条路径:知识产权主导的供给和非知识产权主导的供给(图1)。
当高质量社会需求产生以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会要求社会动员生产要素来满足这种需求,这就会产生几种不同的供给方式。
(一)知识产权引导资源配置路径
由于资本的利益趋向本性,社会资源会向供给端集聚。这时会产生知识产权主导的高质量供给和非知识产权主导的供给。在知识产权主导的供给路径里,知识产权是科技活动的成果,其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方向,通过提高技术含量,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产品的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收益率和利润率高。这时大量社会资本会产生投资这类产业的欲望。但是,在知识产权引导的资源配置路径里,利益法定及一定时期的技术的合法垄断就会阻止未经许可的技术使用,使拥有知识产权的生产主体继续享受产品高附加值带来的垄断利益。而获得超额生产利润的生产主体可以继续扩大研发资金,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始终走在高质量供给的前列。在通过研发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生产主体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不被其他主体侵权和模仿而导致自己的合法利益受损,同时也不会侵犯其他主体的权利和利益。生产主体高效地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加强许可和转让力度,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高质量供给行列。当大部分社会资源投入到这样的供给中来的时候,本产业结构就会发生由量到质的飞跃和变化。在新的更高的社会需求牵引下向另一个结构转变,从而完成一个技术创新的循环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二)非知识产权引导资源配置路径
当社会高质量需求产生后,除了知识产权引导的供给外,资本也会逐利而行。由于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部分社会资源可能会通过另外两条路径提供产品:一是合法地采用技术革新前的公知技术提供产品,该技术的生产率低利润小,但是不需要支付因投入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的资金,因此也能获得一部分利润。但是重要的是这种无需门槛的利润模式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进入本领域,产生无序竞争。随着更多生产主体进入本市场,利润率越来越低,直到在新的技术压迫下利润逐渐减小直至零。这时,一部分企业会放弃这种产品提供模式,形成企业消亡。第二条路径是铤而走险地模仿和抄袭。当新技术带来的垄断利润逐渐显现后,一些生产厂商会产生模仿和复制别人的技术来盈利的冲动。而技术的合法垄断又阻止了這些资源的合法进入。这时如果产生模仿和复制抄袭的现象,权利人的维权活动会使这些厂商血本无归。特别是在惩罚性赔偿制度被引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后,诉讼能够导致侵权人倾家荡产。这时,他们要么像上述企业一样,退出市场,要么向权利人寻求许可或转让,从而走入知识产权主导的路径上来。
在信息充分公开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社会里,社会资源向知识产权主导的配置方向上集中是必然趋势,特别是创新资源的集聚更加符合上述规律。知识产权主导的社会资源集聚,在大多情况下不仅能够给生产主体带来超额利润,产生良性循环,而且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路径。而没有知识产权主导的资源配置从理论上看要么导致产业的消亡,要么就是获得权利人许可或转让走入知识产权主导的路径上来,但是都会对社会资源产生较大的浪费。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尽量避免社会资源走上非知识产权主导的道路上来,通过信息和政策供给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加强知识产权引导资源配置的建议
知识产权引导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已经是时代趋势,尤其是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时代新格局下,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的高效、适速和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及创新主体要切实认识到知识产权引导资源配置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和认识资源配置规律发展的新趋势,让知识产权在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掌握与运用知识产权引导资源配置的规律和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知,知识产权在引导区域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活动情况以及创新资源配置关系,可以用来评价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导致知识产权引导区域创新资源的结果差异性。通过知识产权活动引导区域创新资源到需要的产业领域。例如研发资金供大于求的情况并不利于创新的发展。如财力物力相对丰富的上海,需要加大研发人员的引进力度,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如果在此地区再扩大研发资源投入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18]而在中西部地区,可能研发资金是最为需要的社会资源。对于相关区域政府来说,要清晰地认清本区域创新资源的禀赋现状,掌握研发设备的使用率以及研发资金的全社会生产率情况,正确使用人、财、物,使之发挥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对于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作用
知识产权创造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其过程是“需求—供给”关系中的价值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这种新型产权关系的起点。技术垄断和利益法定的知识产权特征使投资人产生良好的心理回报预期。为了获得超额利润,生产研发主体会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于知识产权的创造。从现实情况看,知识产权创造强的地区,经济科技发展往往也越强。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创新资本集聚具有重要影响。“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①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供给”链中起到价值维持的功能。它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条约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使权利人可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给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划定一定范围,使他们对自己的经营和利益有充分的预期和规划,也不会逾越权利边界侵犯到别人的合法利益,从而维持了价值在一定时间和区域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状态能够合理引导资源的走向,配置资源到适度的空间和产业。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在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知识产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实施、转让与许可、知识产权的资产化与产业化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在“需求—供给”链中起到价值提高的功能。在资源的价值形成和保护之后,就是资源的价值提高过程。这是知识产权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一个循环的结束点。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目的是运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智力成果,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其强大创新功能。知识产权的运用撬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由于其创新的特性,具有高附加值、强带动性等特征,但是高收益也会带来高风险。相关区域政府要对知识产权运用进行充分的引导和论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特性优势,而同时尽可能降低知识产权运用中的风险。
说明: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战略研究(2A &ZD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的阐述,见《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8日05版。
参考文献:
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70年的最突出特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5):244.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60-67.
何炼红.创新资源配置须以知识产权为核心[N].湖南日报,2016-10-20(014).
胡凯,李江.论创新发展逻辑下的资源作用结构与配置引导[J].求是学刊,2018,45(3):
55-63.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单晓光.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3):23-31.
Park W G,Ginarte J C.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Growth [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1997,15(3):136-298.
Jaffe A B.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Evidence from Firms'Patents,Profits,and Market Valu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 76(5):1248-1322.
蒋玉宏,单晓光.知识产权制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创新激励的机理分析[J].知识产权,2007(3):26-30.
盧现祥.论产权制度、要素市场与高质量发展[J].经济纵横,2020(1):65-73+2.
姜南,单晓光,漆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8):1157-1165.
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宋洋.创新资源、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程度——资源的互斥效应和研发的中介效应 [J].中国软科学,2017(12):154-168.
谭清美.区域创新资源有效配置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5):543-545.
黎文森.从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看我国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J].学术界,1995(6):82-84.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11):15-31.
焦翠红,陈钰芬.R&D资源配置、空间关联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科学学研究,2018,36(1):81-92.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to Promote Industry Upgr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heng Deli, Ge Lanqing, Fu Chunxia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92, China)
Abstract: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is some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nnovation resource endowment itself. The evolution law of resource allocation dynamics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guid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ess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rketization and its controllability enable it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ual allocation functions of market and pla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 dominat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accumula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utput, thus realizing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is law and guide innovation resources to concentrate on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resource allocation; regional innov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guiding mechanism
責任编辑:王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