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童趣课堂

2023-06-06 00:53袁玉莲
师道·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童趣正方体

袁玉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段话点明了“适合的教育”的意义,是对“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具体化和精准化的表达。而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期,如果课堂能以“儿童”为中心,从“童心”出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那么,便能构建出“适合的教育”理念下的数学童趣课堂。

一、根据课例,确立“适合的教育”理念下童趣课堂的立足点

(一)立足教材。本册教材的《认识图形(一)》属于“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是学生在小学第一学段正式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将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初步形成空间意识,体验数学好玩的快乐,树立玩好数学的信心。

(二)立足学情。在年龄特征方面。一年级学生刚步入小学阶段,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需要借助具体实物作为支柱,提升空间观念和抽象概况能力。在认知水平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信息来源广,有的学生已具有相关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有的学生已在课前进行预习,也有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培训活动。因此,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对形状有感性的认知,能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但在概括时,学生则对长方体和长方形、正方体和正方形、球和圆、顶点和角混为一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需调节教学过程,精心策划,采取“适合的教育”,注重以生为本,通过丰富的感知体验活动,构建富有童趣的课堂,促进儿童的空间意识的发展。

二、结合课例,践行“适合的教育”理念下童趣课堂的主要路径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在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这一课中,展示儿童熟知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今天他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请同学们像孙悟空一样,细心观察。展示接力棒、笔盒、足球、肥皂盒、橄榄球、巧克力盒子、杯子、墨水盒、魔方、可乐瓶、骰子、排球、纸巾盒、笔筒、漏斗等生活物品图片,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有趣的童趣情境能吸引儿童的眼球,激活儿童学习的兴趣,打开儿童的思维。学生纷纷回应道,可以按照颜色分,可以按照品种类型分,还可以按照形状相同的分。

(二)教学形式实践化。教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物品入手,组织学生自带生活物品,在初步学会分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推一推、滚一滚”等活动,探究物体的特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给予充分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在巡视指导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疑惑,象棋的棋子长得扁扁的,它是圆柱吗?有的学生在数一数的过程中提出疑问,礼品的盒子有的面是正方形的,也有的面是长方形的,那它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呢?此外,有的学生在安安静静地触摸物体,感受平面与曲面,也有的学生在好奇地推动每一个物体,在探寻中感受物体的易滚动性。

(三)教学过程生本化。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明确方向,引导学生从形状和图形运动这两方面进行概况,并适时地列举例子:圆鼓鼓的、滚来滚去的是球。让儿童在教师的周密考虑和精心引导下,初步学会用语言进行概况与描述,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从“童心”出发,初建空间观念。学生在概括长方体时,容易受日常语言的误导,汇报时长方体和长方形混为一谈,教师借机演示实物长方体,并从长方体中揭开其中一个面——长方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长方体与长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准确的表象,深化对儿童长方体的认识。随后,拓展延伸至正方体与正方形、球与圆、橄榄球与球的对比,紧紧抓住儿童的易错点,深化儿童对图形的“体”与“面”的认识。在戳中痛点、激活难点中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动力。

(四)巩固练习游戏化。教师精心设计了适合的游戏,让儿童在“摸一摸、猜一猜、找一找、连一连、数一数”数学练习中巩固知识。环节一: 摸一摸、猜一猜。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轮流体验戴上眼罩,在袋子里摸取物体,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猜一猜它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儿童在紧张的“摸、说、猜”游戏过程中,对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让儿童的触觉与知觉得到协调发展。环节二:找一找,连一连。学生通过帮助丁丁家的物品找朋友的活动,把实物和模型进行配对连线,有趣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儿童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环节三:数一数。展示由各种立体图形混合形成的机器人造型,由儿童分辨与统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具体数量。通过这样层层递进且有趣的游戏练习,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能提高了学习效果,让儿童真正感受到 “玩中学,学中玩”的数学乐趣。

(五)课堂小结童谣化。简短、浅显、朗朗上口的童谣能辅助教育教学,能缓解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总结概括立体图形特征时,教师与学生共同编写童谣,球: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正方体: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圆柱: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长方体;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穿插着这样有趣的童谣歌曲作为总结与归纳,大大排除儿童对数学枯燥、抽象的元认知障碍,能直观地概括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变得像音符那样,灵动且欢快。

三、借力课例,总结与反思 “适合的教育”理念下童趣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需要真正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元认知的同时关注學生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引导与指正,戳中易错点,突破重难点,让儿童从心出发,真正地得到数学思维的提升,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其二,需要给予儿童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与空间,组织活动不要拘泥于形式,让儿童在思考、触摸、滚动等多感官活动中协同发展,由具体的事物抽象成模型,增强儿童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三,需要关注儿童的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不要急于代替或中断学生的描述,应多等一等、缓一缓,注重引导与鼓励,让儿童在描述立体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童趣正方体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给正方体涂色
童趣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