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23-06-06 07:42王敬文
文理导航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王敬文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在扩展学生信息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信息技术教学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教学评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构成要素及现实因素探索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信息技术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学生获得这一技能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日益重要,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引导小学信息技术的优化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概述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小学必修课程之一,是以数据、信息应用技术为教学手段的课程,同其他课程相比,有着独特的教学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已进入发展的高速阶段,这使得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要着重挑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信息技术,将其中最有价值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还应着重教会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较强的应用与实践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工具型学科,强调通过拓展学生信息知识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经验和自主操作去体验、掌握信息技术。第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小学生对世界万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构建极具趣味性、生动性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评价

教育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效率和价值进行判断的活动,评价活动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对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诠释则开始于1933年,美国人泰勒将教育评价定义为测评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过程,至此教育评价理论开启了专业化发展道路。此后,代库巴和林肯在《第四代评价》中对教育评价理论框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具体分析,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教育评价理论。在我国,教育评价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经验性评价、中期的追求评价方法科学化和定量化、后期的评价理论全面更新,通过梳理归纳,发现教育评价观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评价方式由人为经验评价到科学评价、评价主体由一方到多方、评价重点由教师到学生、评价内容由主观到客观,教学评价渐趋科学化、合理化、专业化。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一)构建依据

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依据以下三点展开。

第一,以国家发布的课程改革宏观政策为依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強调,学校教育应加快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文件中,胡岩司长在建设中国金课报告中明确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强调应加快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尽管金课这一概念是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提出的,但也为小学信息教学评价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即教育者应以金课的标准要求构建同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相一致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指出,教育者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关键,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构建高质量评估机制,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更好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加快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以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为依据。党的二十大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构建以全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而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综合特征,是新时代学生学校推动学生发展的必备素养。因此,小学教育应以核心素养为关键,深化教学改革。当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点,这是从个体、社会、国家等维度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出的要求。其中,信息意识是个体在信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观点和理论,是个体对信息世界的总的认识;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科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工具;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数字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坚决维护个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信息安全,并承担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构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也成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理论。

第三,以小学信息教学课程指导标准为依据。《中小学信息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应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想象,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我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而教学评价的构建,也应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展开。

(二)基本原则

教学评价旨在引导、规范、激励教师教学,引导教学活动有序展开,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规范者,应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全面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要构建评价体;另一方面应引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快情感培养和技能教学的有效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过程性原则。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施以有针对性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相较于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更能突出发展性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通过对一些互动过程、探究过程的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多元性原则。多元性评价原则强调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从评价主体来看,应杜绝教师一言堂的单一评价,从学生、家长、教师、同学等多个主体视角出发,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形成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形成批判性思维。从内容上来看,教师应将影响课堂教学的多个要素纳入评价范畴,全面探析教学实效,以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实效,进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多维性原则。在现代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评价应根据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评判,以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还应关注学生良好品格和情感价值的培育,促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优质青年。

第五,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一切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和评价活动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强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具有可行性,达到条目简明、表达明确,一方面能够实施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综合性,以发挥教学评价的最大价值。

(三)评价指标

第一,评价目标要恰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环境、学生个性特点以及教学纲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例如,针对认知类目标评价,可以通过课下作业、期末考试等量化评价来完成,或是通过课堂中的一般性问答来完成;针对情感类目标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连续观察,对其流露出的信息情感和价值观做出综合评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获取评价结果;针对技能类目标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模拟、作品评价、创新作品评价,或是通过构建学生档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多元化评价。

第二,评价内容要适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过程中,教师教学内容的制订和选择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既能够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教学要求,还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求。如若评价内容过于简单或是过于无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僵化成一种固定的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三,评价方法要得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序、灵活地展开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在某一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获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如期中、期末的纸笔测试或上机操作测试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如日常的课上问答、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教学评价要到位。具体可以从以下内容展开,首先,要重视正向激励,在信息技术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积极的正面表扬或是适当的物质激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即使是对一些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也应予以正面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其次,应注意评价分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因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基于此,教师应划分学生群体,并制订相应的评价目标激励学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当正确认识其重要性,深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内在因素,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强化教学评价,确保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探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驱动的“.NET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