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的一部关于凡人小事、花鸟虫鱼、旅行见闻、乡情民俗的散文集,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乡土气息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
片段阅读
闹市闲民(节选)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他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浑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微厚而柔软的下唇。——相書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烧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洗洗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
……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赏析
作者通过运用肖像、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位生活简单质朴,为人淡然天真、与世无争的老人。那“非常简单”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单调无趣,老人却乐在其中。选段首尾都提到老人的眼神天真如孩子,写出了他一生虽然经历了诸多大事,但无欲无求,也没有大喜大忧。这样一位闹市中的闲民,很让人羡慕。
枸杞(节选)
枸杞到处都有。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
我在玉渊潭散步,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丛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
“枸杞子。”
“有吗?”
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不少!”
“不少!”
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他们为人一定很好,很厚道。他们还一定不贪权势,甘于淡泊。夫妻间一定不会为柴米油盐、儿女婚嫁而吵嘴。
●赏析
本文以枸杞为线索,讲述了作者散步路上所见之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可谓以小见大。一颗小小的枸杞子,当你将它从地上捡起来的时候,得到的远比它本身的价值要多。停下匆匆的脚步,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你也许会发现很多被忽视的美。
咸菜茨菇汤(节选)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赏析
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沈从文老师家聚会的场面以及在北京菜市场买茨菇时的见闻,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对茨菇的喜爱之情。这一片段朴实中藏着丰厚的意蕴,读来别有一番韵味。文字间最打动人心的是作者自然流露出的故乡情结和民俗情结,使得所有的闲话琐事一下子弥漫起一缕迷人的情致。
读书笔记
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梅 莉
《人间草木》这本书是从花草树木开始,到四季更替,四方云游,再以人物结尾,世界的一切全部囊括其中。
汪老写草木简直像是一种科普,让我知道了葡萄喝起水来量大惊人,因为葡萄藤的组织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所以说葡萄是在喝水。都说梨花像雪,汪老说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而不透明的,而梨花的花瓣是月亮做的,说得多美。
汪老爱起花来简直天真,“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一句被多少文人墨客引用。我觉得自己和草木之间也有这种深情厚谊,我经常会对着一朵花说话,夸它美丽,说它干得好,为它加油,还会对它倾诉自己的心事。
汪老在美食方面也颇有心得,他不仅爱吃,还热衷于做。女儿的客人来了,他亲自下厨做自己拿手的凉拌萝卜,结果客人尝都没尝,他替客人遗憾。我在看这本书时,还摘抄了几道美食的做法,像香椿豆、扁豆焖面等。汪老说自己年轻时在西南联大读书,有两个钱都吃掉了。昆明的汽锅鸡、过桥米线、铁锅蛋、腐乳肉,他全都吃了个遍。谁年轻时不是这样馋呢!我总在想,汪老活得如此怡然自得,通透快活,靠的是天性开朗呢,还是后天参悟?后来,听说他在联大初恋失败,躺在床上睡了两天,绝食。后来被好友朱德熙拉出去大吃了一顿。朋友是卖了自己的一本物理书,换了钱,请他到一家小酒馆喝酒的。原来汪老也曾是个伤心人,被美食与友情治愈,最终成为一个快乐通透有爱之人,哪怕后来经历坎坷磨难,他都是快活的。
汪老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他对世界的爱藏在文字中,激发读者去热爱。《人间草木》里的草木是有灵性的,生活是热气腾腾的,人物是活泼的。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其实隐于田园的陶渊明与生活于都市的汪曾祺也是有相似之处的啊!
(选自《泉州晚报》2021年12月17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