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扬伟,焦雅欣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执政理念、务实的领导风格、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2017 年至2022年,中央党校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习近平成长历程系列采访实录(后文简称“采访实录”),包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在浙江》《习近平在上海》等八部,采访实录通过采访当年与习近平同志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村民、知青、领导、同事、企业家等,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人民领袖的成长历程, 采访实录场景代入感强、语言生动活泼、故事真实感人,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养料, 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兴旺。 将采访实录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对于大学生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大意义。
采访实录共计168 篇, 生动地记录了习近平同志成长成才的不凡历程, 全方位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人民情怀、坚韧的奋斗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见实效。
理想信念高于天。 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人体之“钙”,人缺少“钙”就要得“软骨病”, 这样的人也很难称之为健康和完整的人。他强调, 青年的理想信念状况对国家和民族意义重大,“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1]334习近平出生于革命家庭,受父母耳濡目染,自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五六岁时,母亲就给他买了关于岳飞的小人书,讲精忠报国的故事。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刻在了习近平的心里,成为他一生的追求。1969年,不满16 周岁的习近平来到了陕北革命老区延川县梁家河插队,在那里度过了七年青葱岁月。在梁家河劳作之余, 习近平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 如《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等,经过理论上的思辨之后,他坚定地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最后感到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要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2]
理想信念要见之于行动才能领航人生。 理想若是停留于“坐而论道”阶段,就会变成不着边际的空想。 只有把理想信念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理想信念,不能空喊口号,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3]31在梁家河, 习近平了解到村民的生活普遍比较贫困,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吃肉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年一过就要出去乞讨。为了改善村庄的落后面貌,习近平带领群众修路、打井、打淤地坝、办沼气、办铁业社和缝纫社。 由于习近平头脑灵活、积极肯干、办事公道,还被村民们选为村支部书记。离开梁家河上大学之际, 习近平将理想信念同未来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 “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 我一定要从政, 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4]3461982 年,习近平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三年后,放弃了在国家机关相对优渥的生活,选择到河北省正定县基层工作, 周围的人都对他的选择感到有些意外,习近平淡然地说:“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4]77很显然,习近平下基层不是“当大官”,而是更好地践行自己“为老百姓办好事”的理想。
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把宗旨定位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5]46习近平无论在何处任职都心系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殚精竭虑、不辞辛劳、不畏风险。 在陕北农村,习近平看到报纸上刊登四川推广沼气的消息, 不远千里前往四川省学习了40 多天,返乡后亲自设计施工,打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 为了减少村民往返城里修农具和修补衣服的时间, 他冒着风险办了铁业社和缝纫社;为了让村民喝上清洁的地下水,他冒着严寒打了一口30 多米的井。 习近平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75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赴京上学,群众对他万分不舍、依依惜别。 几十年后,他对当时的送别情形仍然历历在目:“早上一起来推开门呢, 外面都站满了老百姓、乡亲们,但是都没有吵我,因为我在里边睡觉,(他们)静静地等,反正我那次是哭了。 ”[6]在河北正定,“近平同志心里时刻装着群众, 始终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为人民的切身利益着想”[7]22。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他宁愿不要“粮食高产县”的帽子, 也要向上级实事求是地反映当地农民征购粮过重的事实;为了吸引外地人才发展当地经济,习近平在质疑声中制定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人才九条”;为了发展正定旅游业,开通了正定到石家庄的公交线路,抓住机会修建了荣国府。 在宁德,习近平实施造福工程, 把分散居住在山上的群众搬迁到山下条件较好的地方; 推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使祖祖辈辈生活在海上的渔民“岸上有房,作业有船”;他三进下党,为下党乡修公路、通水电、指导抗灾工作。正如群众所言:“习书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宁德人民早日摆脱贫困。 ”[8]81
一切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和推动者。习近平在福建省厦门市任职时,曾说道:“厦门人民群众才是厦门建设的主体, 各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厦门人民的辛勤努力。 ”[9]18他在厦门主持编写了全国经济特区中首个纵跨15 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在制定这个长远的规划之前,习近平邀请了大学专家、 从事规划实务工作的人员反复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福州市,习近平深入调研、广征建议,经过“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十易其稿”,历时半年多编制完成《福州市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对福州未来3 年、8 年和20 年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引领了福州市未来20 年发展方向。福建省林业资源丰富,而农民却因为林业产权不明而守着“绿色金库”不能致富,习近平果断选择在武平县进行林权改革试点,他叮嘱地方干部:“这么浩大的改革,我们一定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由群众当家作主。 ”[10]19按照习近平的指示,武平县的林权改革方案得有三分之二的群众通过才能生效,林改的程序、方案、内容和结果都向全体村民公开。最后取得了林改成功,福建省的林改实践为全国开展林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样板。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3]23当初,习近平从繁华的北京城来到偏僻的梁家河时,也曾产生过一定的心理落差,但是很快他就转变了思想,开始了他的奋斗之旅。他主动接近群众,向周围的群众学习劳动和生活技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 硬是从一个一天只拿6 个工分的劳动力成长为拿满10 工分的壮劳动力,学会了锄地、耕地、翻土、赶牲口等农活,掌握了捻毛线、缝衣服、缝被子、蒸团子、腌酸菜等生活技能。在宁德,习近平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沉下心去搞调查研究, 在一个月之内走遍了闽东九个县,还调查了毗邻的浙江温州、苍南、乐清等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倡“经济大合唱”;挖掘宁德山海资源,大念“山海经”;提出“四下基层”制度,要求党员干部下基层信访接待、 现场办公、 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在宁德地区的两年时间里,地区财政增幅将近40%,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贫困户的温饱问题。
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11]习近平担任正定县的主要领导时年仅29 岁,可谓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 但在他的穿着上看不到任何时尚和特殊的地方。“一身半旧的绿军装,还有一条半旧的军被,一条打了多处补丁的褥子”[7]256, 就是习近平在穿着方面留给大家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习近平吃在机关食堂,跟其他干部一样地排队打饭,打完饭后就在大院里边吃边与干部聊天; 有时候下乡调研回来晚了,就吃剩下的冷饭冷菜,没有汤了,他就用热水兑点酱油当汤喝;去调研多半使用二八大杠自行车,在乡镇吃食堂,如数缴纳餐费。习近平赴任厦门任职的那一天,正巧是他32 岁生日,没有宴会、没有鲜花、没有蛋糕,就简单地吃了一些海蛎煎、炒面线、土笋冻等厦门的日常菜。 他和彭丽媛在厦门结婚时没有举办酒席, 结婚的房子是其他领导退出的老房子,面积仅为62 平米,同事到他家“闹洞房”,发现他家“寒酸”得连多余的水杯都没有。 习近平从厦门赴宁德工作后, 吃在职工食堂、住在职工宿舍,汽车、司机、办公室通通都是老领导留给他的。习近平说:“我们是贫困地区,不要摆阔气、讲排场,还是过紧日子好。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 ”[8]105
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各种新知识、新发明、新方法、新变革层出不穷, 如果没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强大的学习能力,迟早要被时代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毛泽东同志理发时也要抓紧时间看书的故事,强调“我们要发扬这种‘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12]535无论是在哪里工作,习近平都堪称学习的榜样。 在梁家河, 其他知青插队时带得最多的是生活用品,而习近平带了两大箱的书籍。 无论是在艰苦的劳作间隙,还是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习近平可以说是手不释卷, 他曾回忆说:“那个时候, 除了劳动之外, 一个是融入群众, 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 ”[13]习近平喜欢读书,给梁家河的知青和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居住的窑洞炕上、窗台上、箱子上,到处都堆着一摞一摞的书;晚上常常熬夜在煤油灯下看书,第二天他脸上、鼻子上都被煤油烟熏成黑色;放羊时把羊赶到山坡上吃草,随即就坐在地畔上读书。 在赴宁德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前的那个晚上,习近平在县城吃完晚饭后,散步溜达就来到了新华书店,在书店里买了八九本书,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也包括冯梦龙的“三言”,甚至还包括清代的小说。 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后,政务非常繁忙,但他没有放弃学习,曾先后约请三位老师,跟他讲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主讲教师回忆到:“习书记这位‘特殊学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笔记比我们在校的研究生都勤快、认真。 ”[14]102
善于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一是注重比对分析。习近平在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时,以钱穆、吕振羽等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书籍来相互印证历史史实;他看过多个《资本论》的版本,最推崇的是郭大力和王亚南这个译本; 他了解福建省古田县志有三种版本,有民国版本,有清乾隆年间版本,还有明朝万历年间版本。可见,他通过对相关书籍的比对分析,达到去伪存真、扩展知识的效果。 二是学思结合。习近平在阅读相关军事著作的时候,不仅思考军事家讲了什么问题, 而且思考为什么要提出和阐述这些问题, 甚至有时候还根据军事著作进行简单的“兵棋推演”;在学习辩证法的知识时,他提出不能把辩证法简单化,矛盾双方除了对立还是统一的关系, 如果简单地认为辩证法就是一个“斗”字,就把整个问题简单化了。三是向实践学习。习近平不仅善于读“有字之书”,而且善读“无字之书”, 他的很多知识来自实践中的学习和总结。 比如,怎么做群众工作,习近平刚开始也不会,但是,经过自己的潜心摸索,他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对梁家村偷鸡摸狗的“二流子”,习近平和风细雨做思想工作,使“二流子”村民变成了好村民;对福州市以海为家的渔民,习近平给他们提供安居乐业的条件,提供资金和工作,引导他们到岸上定居生活;对温州永嘉县后九村的群众,习近平选树了村支部书记郑九万这个典型,让他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采访实录记录了习近平从青少年到中年的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如果从年龄的类比来看,采访实录涵盖习近平从15 岁至54 岁这个年龄阶段,当代大学生到本世纪中期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时,年龄也不超过50 岁。 因而二者的年龄区间有着高度的重叠性, 用采访实录中的故事和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能引起大学生的共情共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通过某些形式和手段向受教育者传导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 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教育载体和素材。《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阶段的思政课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5]。 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为增强思政教育效果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
采访实录融思想性与可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比如, 对大学生进行扎根基层的教育,可以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例,讲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陕北农村过 “五关”: 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如何从一个不满16 岁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其他知青陆续上大学、招工招干离开的时候,他沉住气,继续带领梁家河的群众脱贫攻坚,整整坚持了七年;如何从初到梁家河的迷茫、彷徨,到与群众融为一体,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群众离不开的人。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角度来说,访谈实录可为教材提供大量的补充素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第一章为“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主要内容为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材中列举了邓稼先、霍金、白求恩、时传祥、王进喜等中外名人的事迹,但限于篇幅,介绍性的文字不多,学生可能会觉得“不解渴”。如果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保持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辩证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荣与辱等内容,将采访实录中的相关事迹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可有效引导大学生踔厉奋发, 自觉将青春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因此,教育内容选择要突出政治性、目的性和先进性,要注意针对性、可接受性和时代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对新时代思政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规定: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劳动、心理健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见》要求各级学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
采访实录内容丰富、思想深远,能有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由于高校思政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而叙述每个具体知识点所用的篇幅比较有限,教师如果仅就教材的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可能会觉得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不够。 如果对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 就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采访实录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起到延伸和拓展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讲授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时,侧重点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相关内容。如果能对党的十八大以前习近平管党治党的内容加以补充, 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方略。以“八项规定”为例,其雏形可以追溯到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时狠抓党的作风建设的探索, 这在采访实录中都有清晰的记载。 在正定, 习近平制定《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在宁德,他制定《关于地委、 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在浙江,他制定《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定》和《关于转变作风的决定》。 这些规定明确反对官衙作风、占地建房、贪污受贿、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层层陪同、 用公款赠送慰问品等一度在党内存在的不良现象。今天看来,这些规定与“八项规定”的内在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把上述相关规定的内容和相关事例展示给学生, 能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的“源”和“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朗的廉政氛围。
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先进模范人物的学习宣传,讲好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故事, 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 榜样示范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实质是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 规范自身行为。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任职期间所展示的宝贵精神和品质,堪称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的典范。
采访实录真实可信、事例生动,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榜样示范法所运用的榜样,必须具有可学性、易辨识性、权威性、有吸引力等基本特征,这是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全国的卓越领袖, 思想政治课如能以领袖人物作为榜样,必将大大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和吸引力。比如, 采访实录中很多人都对习近平喜欢读书有着生动的回忆, 与习近平同住一孔窑洞的知青回忆:“他看书常常到非常晚。 有时候,我半夜醒来,发现近平还在看书。 ”[4]40梁家河的村民回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热情。我们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4]165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回忆:“近平一看到书就‘醉’了。 ”[9]33习近平在宁德时的同事回忆:“习书记在宁德两年时间,真可谓日理万机。 但我经常见他手不释卷,坐在车上也带书,到了县上又看书又买书, 还看县志。 ”[8]36习近平本人曾回忆:“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14]通过以上立体式的采访和回忆, 再辅之以一些具体的事例,习近平总书记勤于求知、喜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这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说教式的效果要好多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规律,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16]378将采访实录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历史悠久,具有成本小、效率高、操作简便、受外界影响比较小等优点,是世界各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 将采访实录融入课堂,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是要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思政教师,要精研细读访谈实录, 熟练掌握访谈实录中生动的故事和深邃的精神。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采用故事式、启发式、表演式等教学方式;对于高年级同学,可采用自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在师资的组成上, 除了思政专职教师,还可以邀请采访实录中的采访对象,让当年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知青、村民、同事、记者、企业家等走进课堂,讲述他们与习近平同志的故事,使大学生敬仰领袖、爱戴领袖、拥护领袖。
二是要找准各门课程与采访实录的融入点。学校可采取集体攻关的方式, 由相关教师根据各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找准各门思政课与采访实录的融入点和融入内容,实现融入的有机性,防止“硬融入”现象。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要着重将采访实录中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人民情怀、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教育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融入要透过采访实录观照整个国家现代历史变迁, 帮助大学生了解习近平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断奋斗的光辉历程,进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必然性和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的融入要将采访实录中习近平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世界、解决实践问题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的融入要将采访实录中习近平如何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进程、 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融入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时的思想进行溯源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其实质是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以隐性思政教育的方式, 达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各专业课教师应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 将采访实录中的精神有机融入教学中。比如,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在讲授出版发行学相关知识时, 可引导学生思考采访实录为什么一经发行即成为畅销书籍; 美术专业的教师在带领学生实习写生时, 可选择当年习近平工作过的梁家河作为写生地点; 文学专业教师在讲授现代汉语相关知识时, 可引导学生分析采访实录中的语言风格和呈现方式。 通过课程思政春风化雨般的浸润,让学生无形之中受到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用科学理论培养人, 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 ”[1]331社会实践能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促成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要提前精心谋划社会实践活动。要按照《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整合校内和校外、校内各相关部门、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等力量,共同参与谋划社会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大纲、落实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社会实践学时学分。要主动与实践教学基地对接,共同开发相关社会实践主题,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确保社会实践的效果。
二要组织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习近平同志工作过的陕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既有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有东部发达地区,这四个地方都有丰富的革命红色资源, 大学生赴这些地区进行社会实践,对于了解我国国情、传承红色基因、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采取参观旧址旧居、瞻仰革命烈士、走访当年与习近平同志共事的人、开展国情调研、志愿服务、理论宣讲、乡村支教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比如,组织大学生前往当年习近平同志生活了七年的梁家河, 实地参观他当年住过的窑洞、打成的水井、建好的淤地坝、沼气池,能获得与课堂讲授不一样的体验,达到坚定理想信念、了解国家变化、锻炼生活能力、增进群众感情的教育目的。
三要加强对社会实践各环节的管理。 要指定专人负责社会实践的管理, 防止社会实践活动娱乐化、形式化、表面化现象,避免走马观花式的社会实践,更不能把社会实践搞成普通的旅游参观。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成果的运用, 将之计入平时表现,与评优评先、入党入团、奖学金评定等挂钩,对在社会实践中态度不认真、搞形式主义、提交成果敷衍了事的,要视情况加以批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理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的反映,作为一种群体文化, 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是将采访实录融入高校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景观环境建设等方面。 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电子屏、公告栏、教学楼、图书馆、食堂、自习室、宿舍、道路、雕塑、凉亭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将采访实录的精神具象化, 扩大校园内人文景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教育和洗礼。比如,在习近平曾兼任过校长的闽江学院, 展陈习近平三次写给学院的贺信和视察学院的照片, 播放学院相关人员回忆习近平关心关爱学校发展的音视频。 在习近平插队所在地的延安大学,展陈习近平写给学校的贺信,在宿舍、教室、食堂等地张贴青年习近平的“金句”,播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回忆录片段,以此激发学生自豪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将采访实录融入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办学历程中不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和品质,体现在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方面。学校要把访谈实录中展现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度的政治自觉、勤奋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机融入到学校的校训、校风、校歌当中,引导学校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在一些意义重大的场合,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日、军训日、校庆日、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可结合采访实录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宣传栏、校报等媒介广泛宣传采访实录中的故事和精神。
三是将采访实录融入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在校园内从事的教学、科研、管理、学习、 生活等行为活动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工人员的作用,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巧用访谈实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辅导员在进行就业辅导时, 可以以习近平同志青年时期扎根基层、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事迹为例,引导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经历摔打、丰富人生。 要通过开展访谈实录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读书会、知识竞答、文艺表演、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加学生对采访实录的阅读兴趣, 将采访实录中的精神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社会。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 亿,网民群体中,20 岁至29 岁的年轻人占比17.2%[17]。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网络在宣传思想中的作用, 他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 ”[16]325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网络空间,做好网络思政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供给。 要精准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政内容的供给工作, 建好“云课堂”。 要邀请思政专家、文化名家、曾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村民和同事, 阐释采访实录中的宝贵精神,讲好习近平同志成长成才的故事,并把讲课的音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大学生收听收看;发起“寻访重温习近平同志成长足迹” 学习分享活动,鼓励广大师生沿着习近平同志的足迹,实地感受习近平同志在地方成长的生动场景, 围绕主题创作微电影、微课、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将这些实践成果在网络平台进行巡展和评比。
二要建设好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要正确处理好“官方”和“民间”平台之间的关系,既要把“云上大思政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大学生在线、学习强国、易班、各高校的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官方网络平台建好,又要利用好哔哩哔哩、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或媒介,定期推送采访实录内容,有意识地围绕习近平成长历程采访实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进行引导和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大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
三要创新网络媒体传播手段。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把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时带领村民挖水井、修淤地坝、窑洞苦读、三进下党、抗台风一线抗洪救灾等场景展现出来, 既加深大学生对采访实录的理解, 又让他们通过沉浸式的虚拟技术感受领袖风范、主动向榜样看齐。
习近平成长历程系列采访实录是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广大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要带头研读采访实录, 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用好、用活采访实录,将采访实录有机融入理论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世界等各个场域,最大程度发挥采访实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采访实录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