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育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23-06-05 17:16刘斯敏易承宗彭志斌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育院校高职

刘斯敏 易承宗 彭志斌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将美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品格性情,落实高职院校培根铸魂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也正日益引发关注和呼吁。

1 美育概念的发展

18、19世纪之交的文学家、美学家席勒首次提出“美育”的观点。他认为审美是使人具有精神文化修养且真正禀赋人性的唯一途径。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前人文化遗产的精华,又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中国,美育的思想古已有之。孔子曾以蕴含丰富美育元素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近代学者王国维最早将西方的美育理论引入中国,对美育的性质和地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以培养“完全之人物”为教育宗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十分重视美育,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

这些先哲对美育的思想和贡献,为后人研究和探索美育,提供了重要启示:美育并非狭隘的艺术类的教育,美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是情操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是对理性实用人、工具人等非完全之人的反省和警惕。

2 高职院校美育存在的问题

美育教育的开展,对于不同的学校类型和不同的学生群体,应配以相应的策略。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的大学生群体。然而,目前学界对美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高职美育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在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美育”时,显示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共计30586篇,当把关键词换成“高职美育”时,数量为466 篇,仅占前者的1.5%;输入关键词“高职学生群体特性”,竟只有一篇文章显示。同时,关于美育师资数量,互联网上能找到的数据都只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显示,而对高职院校的美育师资问题却并未引起多少关注和探讨,甚至找不到任何相关的数据。

美育师资匮乏,美育形式大于内涵,框架多于举措,雷同多、特色少是当下高职美育教育的普遍问题。

2.1 忽略了高职教育和学生群体的独特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奠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和首要考量。因此,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先天的办学定位不断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工具性极强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既成就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职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美育情操这类实用性、工具性不强的教育领域的关注和重视。

从笔者发布的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来看,随机参与匿名回答的武汉地区高职学生中,58.52%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美育,10.95%的学生则表示没听说过美育;44.36%的学生对美育的理解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86.91%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设相关的美育选修课程。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存在感较低,学生对美育的了解非常有限且存在偏差,但是有意愿接受美育教育的学生又占了绝大多数。

在另一份关于高职学生原生家庭的调查问卷中,随机参与回答的武汉地区的高职学生中,来自非城市的农村、县、镇学生占比为80.5%。在“你从小是被谁带大的?”这个问题中,47.18%的学生由父母双方一起带大,7.75%的学生由母亲独自养大,0.7%的学生由父亲独自带大,43.66%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其他人带大。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原生家庭的完整性、美满度不高;也不难推断,这些原生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普遍来讲够不上理想和充沛。高职学生在价值观、审美倾向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成长阶段,普遍缺少有价值、有深度、高质量的陪伴和教养,也因此在人文素养和美育修养的蕴蓄上,整体会表现出薄弱。这是他们独特的先天不足。

2.2 美育师资匮乏

美育师资匮乏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对武汉地区高职教师关于高职美育现状的随机问卷调查中,70.45%的教师表示所在高职院校没有美育专职教师,79.55%的高职院校没有美育教研室,95.45%的教师则表示很少或者从未参加美育教研或培训。高职院校美育师资匮乏,一方面是由于美育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职院校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够。高职美育工作往往是由学校团委、社团和人文类课程如公共课或者思政课教师参与筹划和组织,缺少专业懂美育的人才和完善的机制,导致高职院校美育工作难成系统,缺少内涵和细节建设。

2.3 美育举措形落地难

教育部和国务院办公厅相继下达的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从官方层面确立了学校美育教育的一席之地,并促使各院校纷纷做出响应,拟定美育工作方案,开展美育建设。然而,在高校众多的目标计划列表中,美育工作作为新进的一条,是需要完成,却浮于表面,少有操作细节和反馈评估的资历尚浅的一类,往往是见于文件,流于形式,止于匆忙。61.07%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美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与实际脱离。雷同普适的美育方案难免沦为空泛的框架,美育活动纷繁却不成体系,美育教育最终也被狭隘地等同于第二课堂或者社团活动中包含音乐、美术、舞蹈等的技艺活动。未能深入挖掘美育的内涵,展现美育的魅力,实现美育的育人功能。

3 对策建议

为应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困境,需从重视美育人才培养,加强美育研究,多维度创设美育氛围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育素材的汲取和发扬等多方面入手,展开建设。

3.1 重视美育师资建设

对美育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思路推进。其一,引进专门的、专业的美育教师。请他们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美育需求、美育建设重难点等展开调研,引领组织符合本校学情、校情的美育顶层设计,完善美育建设机制,充实美育建设细节,丰富美育建设内涵。其二,从已有的参与过美育研究或者组织过美育活动,拥有美育情怀,有志美育教育的老师中择选二三,专门对他们进行美育培养,以专业进修或者专业培训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美育教育素养和能力,储备美育人才。其三,定期、分批组织教师接受美育指导,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美育素养和育人能力。

3.2 加大美育研究力度

在顶层设计上,无论是国家、省市层面还是高职院校本身,都要有意识地加大美育研究力度,做好美育研究规划,引导美育研究方向,通过课题研究、专题专班研学、名师讲座等方式展开对美育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以期形成和累积更多优质、可供指导实践的美育理论。在基层执行上,要增加对美育的关注和探讨,广泛开展美育教研活动,注意搜集整合美育素材。

3.3 多维度创设美育氛围

要达到良好的培养目的,就不能仅从某个单点、单线或者单面着力,而要从多个维度立体布局,全面推进。只有全员教师秉持了美育意识,整个校园构建起了美育氛围,身处其中的学生才能在耳濡目染的熏习中受到触动和陶冶。为此,可以从课程美育建设,校本特色活动,校园环境打造三个方面入手创设。

3.3.1 课程美育建设

上课学习是学生每天在校的主要内容,因此,各专业、课程的教师是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引领师资。同时,站在讲台上授课的老师们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输出具有鲜明课程、专业和个人特色的理念。课程思政教育正是敏锐觉察到了这一点。美育教育为何不同向效仿呢?美育教育又何尝不是包含于课程思政教育之中呢?因此,要鼓励一线教师们,在备课、讲课过程中,深入课程和专业中,发现、挖掘课程和专业中的美育元素和素材。譬如,数理、工科类教师可以在教学和板书中渗透数与理的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新奇美等;中英文等文科类教师可以在教学和讲演中展现文字美、文化美、意境美、传统美等。同时,加强美育与各专业、各课程的渗透与融合,依托日常的教学,于润物细无声中传播美育理念,推进美育教育。立足专业和课程,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他们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欣赏美,融入美,创造美,成为美;冲淡网络世界、电子讯息、娱乐风潮中畸形、错误的审美,引导学生以健康的身心发展成长。

3.3.2 校本特色活动

要拓展思路,丰富形式,设计、组织有特色的校园活动。不局限于美术、音乐、歌舞这些艺术类小美育活动,只要是能涵养、陶冶学生品格、性情和底蕴的人文素养类活动都值得提倡。除立足学校社团和第二课堂,还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心理咨询中心等的作用和优势。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鉴赏论坛等,在读好书、品经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情操。组织各类新颖的心理疗愈活动,帮助高职学生修复原生家庭心理阴霾,治愈高职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亚健康、行为浅偏差、情绪微抑郁等现象,帮助学生重拾向善向美向上的能量。联系本地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整合校内外美育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大的地域文化视角中受到美的熏习和启悟。总之,要通过鲜明、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学生领悟:美,不止于健康的外表,美也在在行为、在才华、在品格、在性情、在心灵、在文化。

3.3.3 校园环境打造

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景观的打造,不仅要讲求实用性、功能性,还要注重品味、格调和特色,给人以美的感受。要让每天穿行、生活其中的师生,在感受美的情致中激发对美好生活、远大理想的向往。同时,校园设施和景观在取名、注解和应用上也要将实用性和人文美育结合起来,让整个校园环境充满文化的底蕴和美感的意趣,蕴蓄充沛的培育人心的环境能量。

3.4 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瑰宝。在任何灵感枯竭、心灵黯淡的时刻,只要向我中华传统文化求索,就一定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传统文化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它长在我们的血液里,藏在我们的呼吸间,最熟悉也最接地气。当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美育的养料时,是顺手拈来、不费周章地召唤。中华传统文化重视道德,重视自身的修为,重视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和谐共处,注重天人合一的精神念力。高职院校要从传统文化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文、美育的元素、理念,服务当下的人才培养。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习列为全体教师必学、必研、必用的教研项目之一,在持续的学习、研讨中收获素材、灵感和智慧,应用于教学和育人中。

4 结语

为调整整体人才结构,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是,仍然难以扭转家长们对本科教育的执念和对高职教育的偏见。究其原因,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个人的素质素养、发展空间和后续成长轨迹等后期表现上,整体而言,与期待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方案、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素养指标上需要重新审视,适当调整并加紧实施。“技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面,对于“人”的培养这一面也不可落下。美育即是其中之一。做好培根铸魂的美育工作,从源头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美育院校高职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