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6-05 15:35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政教育

王 颖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太原 030031)

思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则能缩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周期,使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弥补教学创新不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塑造人格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教学创新能力的主要结构

(一) 教育理念与目标

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是指教师应该具有清晰定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工作现状及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策略,并运用以往积累的教育经验,持续深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探索,使教师的课程教学优势能充分发挥。其中,根据创新能力,能了解不同教师的教育工作特点及教育习惯,有效根据教师的教育环境波动及教育成绩变化,解析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环境的基础要素,掌握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单一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无法改变环境因素对于教育工作的影响,但清晰的教育目标及科学地进行教育理念的调整,则对提升教学有效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仍是教学创新能力模型的主要的构成要素。

(二)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应根据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兴趣等诸多要素开展综合性的教育评估,有效针对教育氛围优化、教育情境创设及教育环境的改变,提升学生对教育工作的配合度。其中,教师前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则对于后续教师科学地开展教学评估有着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化,则恰好与教师教学评估能力具有内在联系。部分教师由于在前期教学规划的设计方面,未能保证教育评估的全面性,从而影响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分析能力。所以,将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作为教学创新能力模型的主要信息分析载体,则有助于从逻辑思维视角,探究教师是否在教学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进一步围绕对教师教育问题、教育能力及教育成果的研究,了解教师在深化教育创新发展方面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二、思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 提高教师思政课教学实践技巧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工作始终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新时期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及学生学习需求的改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渐将教育创新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思政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教学创新能力模型深化教育创新发展,要在加强新时期教育资源挖掘的同时,采用数据模型内容分析的方式,了解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的表现能力,根据教师当前的教学工作质量及教学优势,制定多种不同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方案,使教师能结合当前阶段教学需求,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帮助教师掌握多种思政课教学技巧,实现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创新意识的强化。基于教学创新能力深化教育创新发展,摒弃了传统模式中对于概念性教育内容的运用,而是围绕对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分析,将具有教育实践价值的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构建更为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体系。

(二)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践前瞻性

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前瞻性,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强化教育实践创新,主要目的是以时代发展为核心,通过分析新时期学生思政课学习现状及学习特征,从心理环境建设、逻辑思维培养及思想觉悟提升等多个视角开展教育渗透,进一步运用思政课教学资源,强化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多元化对接,使教师能运用当前思政课教学平台资源及课程教学互动,积累丰富的课程教学创新经验,帮助教师逐渐适应当前思政教育新环境,使教师能从更多视角探究教育问题。其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创新能力模型,将部分课程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未来阶段可能产生的教育问题及教学风险,并在相关教学问题产生之前,制定相关的教育应对方案,保证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前瞻性。所以,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能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的教育支持与教育信息参考,使教师能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创新决策。

三、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教学创新成果验证能力有限

盲目地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教育创新必须基于现有的课程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创新试点,在有效了解不同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及教育策略的教学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再制定科学的教育创新策略。然而,从现实教育环境来看,部分高校虽然为教师的思政教育创新提供部分教学支持,但在教育创新成果的验证方面,则未能给予教师足够的教育帮助。部分教师仅能基于以往积累的教育经验,采用小步慢跑的形式开展教育创新实践。该方式不仅降低教育成果的转化效率,同时,导致部分教学创新问题无法及时显露,降低教师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有效性。另外,思政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探索意识,长期无法针对教育创新成果进行验证,进一步降低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使教师难以在教学创新实践方面发挥核心优势。

(二) 教师教学创新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教学创新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程。部分高校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教育心理,使其在未能完善教学创新服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盲目地推进教学创新实践,教师不仅无法适应新的课程教学环境,同时,也对未来教师课程教学创新发展埋下隐患,使教师难以结合教育工作开展,系统化地开展教育创新实践。其中,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所采用的教育实践方案相对滞后,促使部分教育管理人员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育成绩,未能将深化教育工作积极的教育影响及提升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做好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从而,使思政教育创新产生一定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另外,教师教学创新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对教师教学创新问题的研究产生负面影响,使教师无法客观地判断当前教育工作形式,降低教师多方面的教学创新能力。

四、基于教学创新能力模型的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 搭建教师教学创新成果验证平台

运用教学创新能力模型,模拟真实的思政教育实践环境,并为教师提供多种教育创新成果的验证渠道,是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关键。其中,教师教学创新成果验证平台的搭建,应针对以下三个模块进行优化。首先,高校应针对数据验证模块进行优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创新方案,在数据库内进行数据信息比对,将部分存在教育同质化问题的方案内容予以排斥,并进行数据信息的重新检索。该方式能了解教师的教学探索能力,并为教师教学创意的设计提供内容参考,使教师能持续进行教学创新方案的优化。其次,高校应强化对情景模拟功能的设计,通过开展线上的情景模拟教育分析,了解各类教学创新方案的教育应用可行性,并在完整情景模拟教学实践之后,给予教师教学创新方案的修改建议,使教师能采用小步快跑的教育策略,提升对于思政课教学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最后,高校应加强对教学互动功能的开发,通过汇总已有的思政课教学创新方案,为教师提供多种思政课教学创新模板,使教师能按照平台设计的教学框架,有针对性地加入多种不同的教学元素,并测试各类教学元素的教育应用效果,在保证教育应用有效性的同时,将运用于线下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工作。以此,帮助教师提升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前瞻性。

(二) 完善教师教学创新服务保障体系

完善教师的教学创新服务保障体系,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摆脱当前教学创新困境,解决高校教学创新发展存在的盲目性问题,提升教师对于教学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让教师能将教学侧重点放置于分析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不足及教育问题。为此,高校应从以下两个层面完善教学服务保障体系。第一,高校应积极与教师开展教育沟通,并开通教师教育问题反馈渠道,根据学生思政课学习表现、学习问题及学习不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创新方案。从而,使高校能明确教师思政创新的教育工作需求,提升高校对于思政教师课程教学创新的支持力度。第二,高校应基于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中心思想,建立长效化教育服务管理体系,拓展高校育人培养的教育服务视野,使高校能提升思政课教学影响力及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意识,作为教师思政教育创新的主要切入点。进一步帮助教师解决思政教育创新存在的内在矛盾,使教师能在保证当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同时,逐级递进地开展教育分析与教育研究,提升教师对于当前教育形式的判断能力,确保教师能以深化思政教育改革为核心,充分提升自身的教育创新能力。

(三) 加强教师教学协作能力

思政课教学相比于基础学科的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应以教师能力导向为核心,弥补教师在教学实践及教育创新方面的短板,使教师能在充分吸纳外来教育经验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教育创新的有效性。其中,加强高校思政教学协作能力,主要目的则是运用高校现有的教育实践平台,分析教师多方面的教学实践能力,结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优势,为其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互动支持,并通过外聘专家团队、建立双师课堂等多种模式,帮助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创新经验,使教师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性及思政课育人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制定教学创新方案。譬如,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协作与其它教师开展教学创新的探讨,进一步建立生活化的思政教育实训模式,通过了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思政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学生思政课知识学习不足,并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课学习兴趣,将大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有效运用与其余教师的教育互动,建立基于兴趣导向的思政教学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拓展思政课教学创新视野,同时,亦可基于与其余教师的教育合作,强化自身的教育创新探索能力。

(四) 建立透明化、公开化及数字化教育评价机制

早期阶段,受限于技术条件及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思政课教学评价通常是基于教师个人经验进行内容分析,并给予学生相关的学习建议。基于教学创新能力进行思政教育实践,则要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发展优势,建立透明化及公开化的教育评价机制,使教师能广泛收集学生学习评价及教师教育评价的建议,降低教师对于个人经验的依赖,控制人为因素对于教育评价的影响,使教师能基于集思广益的教学思路,持续深化思政课教育创新实践。其中,建立透明化、公开化及数字化的教育评价机制,将在收集评价建议及评价信息的同时,帮助教师积极开展教育评估沟通,了解不同教师对于当前学生学习能力的看法,并围绕对教师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互动,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的了解,使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与心理环境,系统性地制定教育实践创新规划。另外,建立透明化、公开化及数字化的教育评价机制,将为教师拓展教学创新视野提供帮助,使教师不再处于孤军奋战的教育环境,而是能通过多名教师的教育协作,共同开展面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从而保证教师教育评价的客观性,使教师能通过评价结论提升自身教学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