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钻辉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 5106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创造,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宣传载体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朝着实务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发展。以党建引领和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入,全国高校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浪潮,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第一,青年学生的思想建设是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坚持正确政治立场、核心价值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基础。加强和培养青年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崇高理想、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和务实精神,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二,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时,勉励学生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创新创业增长智慧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化、精细化和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教育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落到实处还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引领创新创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第一,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是全员育人,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的重要抓手。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不能单打独斗,既需要思想上的引领、技术上的指导,又需要资源上的整合和市场上的开拓。党委重视,主动抓方向、抓落实,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全校教职员工、优秀校友、社会力量,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第二,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是全程育人,加强体系建设,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塑造与培养,大学生处于思想未定型、未成熟的时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容易引起思想上的波动。党建工作应延展到学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干预、疏导和引领。第三,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是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高尚品格,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头兵的重要课题。伟大的建党精神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方法论,也彰显了党的价值追求,一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
第一,党的建设是帮助学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在校求学、汲取知识的大学生,同时又是在校创业、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业者。因此,在求学和创业过程中应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第二,党的文化是帮助创业学生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创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与学生企业运营管理、思想建设、文化塑造实现有机融合,是培养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第三,党的组织是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紧跟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把握市场发展前瞻性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的科学谋划、长线布局,既给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不断开辟出科学高地和市场蓝海,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党的方向,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屹立不倒,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高效结合。
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主要涉及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业竞赛的指导,创立与经营企业等。多数高校这项工作都是由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负责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不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党务工作者,难以对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形成业务上的有效指导,而党务工作机械、强势地介入,既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反而增加了学生对党务工作的反感。一方面,国内高等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存在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为贴近商业市场、以商品买卖为主的实践性技能教育,而忽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功能[2]。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也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过浅,手段单一的问题,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看成说教式、口号式、总结式工作,忽略其真正的引领价值。
高校学生党建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学生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以发展和教育学生党员为主要任务,以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为工作内容。以上工作内容,与学生创新创业实务化工作交集较少。首先,目前国内高校较少在学生创新创业群体,特别是学生创业企业中建立党支部,因此,党支部政治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在学生创新创业中较好发挥和体现;其次,由于学生创业党员具有双重身份,在校期间主要身份还是学生,党员组织关系在相关学院,因此,即便在学生创业群体中成立功能性党支部,也无法发展党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缺失十分重要的一环[3]。
在学校层面上,部分高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当作任务式工作,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完成各种指标,简单地把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获奖、创业率、融资率等指标作为双创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在实际工作中违反了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师层面上,很多高校双创工作者又是党务工作者,却无法将两者完美结合,双创教师对学生业务上的指导还停留在如何在大赛中获奖等初级阶段,而利用国家大战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和方向性指导却较少,极少数在学生创新创业中运用党建手段也是走马观花,实效性差;在学生层面上,功利主义心态使一部分学生迷失自我,落入了金钱至上的价值陷阱,不能把创新创业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高度,甚至钻政策空子,薅市场羊毛,部分学生为了奖金成为“比赛专业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的过程,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阐释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点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结合,是推动学校党建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根本前提。科学性回答发展过程的是与非,价值性回答成长过程的善与恶,只有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为了蝇头苟利而投机取巧。具体表现在:第一,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体现在团队建设与企业文化培育上,弘扬正能量;第二,在责任意识方面,要把青年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担当精神,体现在创新创业攻坚克难的过程中;第三,在规矩意识方面,要把党的先进性、严肃性体现在学生创业的财务规划、科研规划过程中,帮助创业学生严守纪律,按章办事,不越红线。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那些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及其理解中得到合理地解决[4]。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统一,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行业中存在的痛点与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价值。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统一,还表现在学生应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出发,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合理地运用到创新创造中,提高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不玩数字游戏,不做表面文章,不演花拳绣腿,而是一刀一枪拼技术,一兵一马打市场。
学校党建引领与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多部门积极参与,全程推进。第一,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长远之策,充分认识到学校党建引领与赋能学生创新创业的地位与作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引领与业务指导;第二,提高双创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党务工作水平,确保党务工作与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无缝接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思想性、严肃性与引领性;第三,试点成立创新创业功能性党支部,结合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情况,组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高质量、接地气的支部生活,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党组织应充分考虑功能性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5]。
只有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掌握国际与国内形势,才能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理解百年不遇之历史变局,清晰地找到自身的发展定位。因此,党建工作赋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还表现在:一是必须具有时代视野和国际视野,帮助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关切。二是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三是用中国梦点燃学生创新创业梦和青春奋斗梦,敢于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挑大梁,面对国外科技封锁敢于攻关,面对卡脖子技术勇于探索,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奉献青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