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2023-06-05 15:35王珺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培育育人精神

王珺杰

(洛阳市委党校, 河南 洛阳 471000)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 奋斗精神培育之个体价值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个体价值,体现在大学生不断向上进取发展的动力以及健全的人格上。加强奋斗精神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不断地奉献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具有奋斗精神的大学生个体,不会满足于自身所取得的成就,奋斗精神会源源不断地从学生内心深处被激发,向更高层次迈进,勇攀高峰,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奋斗精神作用于人的健全人格上表现出来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一旦在进取的道路上遇到险阻或是困难,会不畏艰难险阻,保持心态的稳定,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能够不骄不躁。大学生一旦形成奋斗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展现较好的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工作中的兢兢业业、团结协作以及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将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大有裨益[1]。

(二) 奋斗精神培育之社会价值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高知识群体,大学生群体的奋斗精神培育对于整个社会都有促进作用。中华民族历史悠远,新中国能够在历次艰难困苦时期走出来,靠的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不断奋斗。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困难和矛盾,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人接续前人的奋斗之“棒”,勇立潮头。毫无疑问,一个奋斗的民族是有希望的,各行各业,唯有发扬奋斗精神,迎难而上,奋勇当先,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稳步推进,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团结,整个社会的风貌才能焕然一新。当奋斗精神成为大学生普遍尊崇的价值理念时,相对地,一些享乐奢靡之风,不劳而获的价值理念才能没有生存的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风气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推进国家建设的各项事业,整个社会将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局面[2]。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塑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体进入高校之前的成长背景以及对于奋斗精神的理解、人身的价值追求千差万别,可以说奋斗精神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动态的。研究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矛盾,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

(一) 高校在奋斗精神培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深入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质效,无论是从普及程度还是专业的纵深发展方面,为国家经济建设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弱化的趋势反映出大学生的培育还有所欠缺。第一,高校在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中,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当前,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学生群体中盛行,大学生沉迷于即时的行乐,浮躁的内心世界中做事缺乏奋斗精神,付出就希望看到结果。不肯、不愿、沉不下心去发奋学习专业知识,为学生成长成才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比如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存在的“躺平”现象,他们自甘堕落,把种种原因归在他人和社会,而很少从自身上去找原因。而高校此时的及时引导缺失,引导方式不当。第二,高校没有针对性地开展奋斗精神培育。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是有着相当明确的奋斗目标的,肯为了社会和他人担负责任的,而有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缺少清晰的认识,表现在遇到挫折以后沮丧得一发不可收拾。而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奋斗精神教育,缺少相关的主题教育。第三,高校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当下,没有找准学生和网络生活的切入点,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育方式,即高校现阶段的教学方式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效果。

(二) 多元文化冲击,理想信念不坚定

从社会层面分析,当前大学生与互联网生活紧紧“裹”在一起,生活学习离不开网络成了既定的事实,然而网络在为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碎片化的信息正在侵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奋斗与不奋斗,实则反映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不知道为了“谁”而去奋斗,没有远大的理念做坚实的后盾,奋斗精神极易丧失。目前,大学生树立奋斗精神,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第一,社会消极因素的侵蚀,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对今日生活来之不易缺少切身体会。部分大学生看到身边的学生条件优越,相互攀比,对于物质的欲望膨胀,无形之中弱化了奋斗精神的肯定与追求。如今社会中弥漫地向“钱”看的思想,一切关系向利益看的思想,正在耗去当代年轻人的睿智,严重偏离了奋斗的本质。第二,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双刃剑”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沉迷于物质与欲望和金钱至上的学生,看到互联网掀起的“带货潮”“游戏潮”“主播潮”,由于这些行业门槛低、赚钱多而快,使得大学生放弃了本应该专心研究的专业。同时,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消耗了大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锻炼和提升自己。第三,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大学生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思想受到侵蚀。由于大学生不能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一些深层次问题,很容易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构建。部分大学生强调个人自由和利益、贪图个人享乐,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不能保持艰苦奋斗和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

(三) 自我约束力不强

大学奋斗精神的培育受到外界很多因素制约,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在于大学生自身,只有解决好内因问题,才能在人生各个阶段不断地去奋斗。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从自身角度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规划掌控能力欠缺。在扮演社会角色中,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奉献意识淡薄。与大学之前的学业相比较,此阶段人生规划非常重要,而大学中部分学生学习目标盲目,而且部分学生的目标也只局限于毕业后能有工作。导致大学生在这个阶段,不再愿意专心攻读学业,一些大学生在课程中表现出的慵懒状态,上课玩手机,下课忙着谈恋爱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奋斗精神培育。其次,大学生的自我培育意识正在逐渐淡化,由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对于问题的解决在于探索式的挖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付出专心。但是现实情况很多大学生在此阶段,忽视了学习提升,遇到困难就退缩,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得不够清晰明了,存在好高骛远的思想。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遇到挫折以后怨天尤人,不从自身找原因,没有奋斗的心,从而走了很多弯路。最后,大学生认知思维不高,不注重习惯的养成,长期熬夜,相对之前的生活方式,进入大学后,放飞了自我,开始逐步养成一些坏习惯,比如打电子游戏,开始抽烟喝酒,暴饮暴食,导致身心受到影响,精神状态萎靡不振,从而在需要年轻人奋斗的过程中,失去了资本,从而越陷越深。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优化路径

(一) 立足高校,筑牢奋斗精神育人主阵地

新时代高校面临育人的挑战不再局限于对学生专业上的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立足自身,培养一批批有担当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加大文化育人的力度,夯实育人的实效性。第一,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综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思政教育奋斗精神的内涵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战略,重视奋斗精神培育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不仅要重视专业学习,而且在此基础上,解决“为什么学,为了谁学”的问题。同时,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各个时期有着丰富的展现,也正是有着一批批勇立潮头奋斗的人们才有历史下的今天。用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奋斗激情,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中国航天事业、“两弹一星工程”,到现在抗击新冠疫情。我党奋发有为、奋斗的党,正是一批又一批为了祖国事业奋斗的人,才有美好的当下。第二,高校应抓牢奋斗精神育人实践教育,大学生有理想抱负,唯有靠奋斗才能实现,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大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兴趣爱好。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出发。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源泉,大学生中间不乏奋斗的典型,这些是高校可以利用的高效资源,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育人效果更佳。第三,高校应充分发动党团组织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平台交流思想,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奋发有为,牢固树立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摆正入党动机,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传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

(二)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夯实奋斗精神培育基础

在当前社会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利用各种新媒介传播代表国家利益的价值导向,尤其是在青年人的奋斗精神培育上,树立楷模等学习的榜样,有利于从社会层面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世界从来没有太平,在当前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层面的交战一刻也没有停歇,以西方为首的美国无时无刻都在输出自己的主流价值观,抹黑“共产主义虚无缥缈”,推行享乐主义,物质第一等思想。越是在此时,越要坚定方向,才能在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巩固与发展前辈奋斗的基础,在社会层面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一,新媒体高度重视青年人核心价值理念的树立,发挥典型示范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社会媒介中的广发宣传与推广,在社会中营造尊崇奋斗的文化氛围,同时,在政府相关政策制度的制订上,给予在奋斗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奖励。这种利用典型人物作为大学生学习对象,有利于激发社会育人中的作用发挥,使奋斗精神在青年人心中根深蒂固,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使大学生乐于担当社会重任。第二,社会应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建立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文化十分重要。在推进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以及党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启迪教育,另外,在教育过程中与当下生活实践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晰社会崇尚什么,自己怎么做才能成为社会所肯定的人。

(三) 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内生其奋斗动力

虽然高校和社会在大学生人生培养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必须明确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会自我学习,一方面,在教师和社会朋辈的帮助下,接收新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思考与转化,达到将奋斗意识既“入脑”又“入心”。首先,大学生从刚迈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要树立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大学生未来的路很多条,但是能不能清晰地选择未来对社会有用的路,是需要担当和魄力的,奋斗目标激发奋斗意识,奋斗意识指引奋斗行为。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应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去,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奋斗的道路上,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坚定持续奋斗理念。其次,大学生切忌眼高手低,在大学阶段为未来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上的奋斗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大学生思想上的成熟,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在大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好时机,学习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学习人文素养,加强技能锻炼,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加速形成。大学生在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需加强实践技能、实践操作等训练,多思多悟,实践是奋斗意识培养的归宿与目的,实践是大学生宝贵的人生财富,通过实践,大学生可以体会到奋斗带来的精神内核成长。最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处理自身与外界之间的各个层次的关系过程中,比如在和同学的关系、学习、交友以及面对家庭之间矛盾时,都要清楚,当下的状态,可以通过奋斗实现转换,没有付出,没有在人生的困难上下功夫解决的勇气,是把握不住人生主动权的。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一代代有志青年奋发有为。大学生唯有在困苦中磨砺个人,自觉树立践行奋斗价值观,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培育育人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