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6-05 15:35杜雨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政治传统

杜雨阳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传承与发展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能够有效引领大学生发展,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1]。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涵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祖国发展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千年历史积淀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人文精神,其内涵和底蕴十分丰富[2]。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它们广泛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儒家思想注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道德伦理的教化,强调孝悌、忠诚和仁爱等价值观念;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其自然、心静无为;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提倡人道主义和平,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中。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流传至今,诗词、曲艺、小说等文学形式展现了中国人高超的艺术创造才华。杜甫、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度成就,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韵味,还能体现出中国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邃思考。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磨灭的光,照映在所有中国人身上,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长达数千年的积淀、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经历过的磨难数不胜数,甚至出现多次浩劫导致文化濒临断层,但却依然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足以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之顽强。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我国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多个民族与地区,这些地区之间的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代之后,各个地区与民族的文化开始在中原地区交汇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凝聚各方文化协同发展的局面。除此之外,对于国外一些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也积极地进行吸收与借鉴,这充分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的特征。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独具特色的本国文化属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我国的民族独特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首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大量关于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思想的内容,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内容,能够让大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得到有效增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担负起国家发展的责任与使命[4]。秋瑾的“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古代名人的诗句,都将爱国这一理念充分展现出来。将这些资源内容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理想信念的内容也不在少数,例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这些古代名人通过诗词向世人展现出他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合理使用,能够让大学生养成心系国家、艰苦奋斗、坚定不移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投身国家与社会的理想信念。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伟大的“天下为公”理想,为高校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现中国梦有效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课教育最大的区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以育人为核心任务,重点是促进大学生提升素养、全面发展;而专业课教育更多以学生专业能力、职业水平提升为主,重点是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保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当前学生面临的精神焦虑、缺少信仰、危机感强、意义失落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成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交流沟通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速了不同文化、文明以及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在此背景之下,大学生由于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在思想价值观上出现了一定的扭曲,如缺乏集体意识、超前消费主义、拜金利己主义等,这需要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正确引导[5]。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关于人格建设及修养提升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思政教育深厚的底蕴

人的学习、生活及工作都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环境都会对人造成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将更加密切。目前高校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导致难以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重视,没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如果高校无法充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乏文化灵魂,成为无源之水。众所周知,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相对较为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其提供精神文化支撑,摆脱教学无趣、空洞说教的现状。除此之外,由于文化对于人们所造成的影响更加深刻持久,所以将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 充分挖掘育人内容

一方面,要将课程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其中的育人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进行与时俱进地创新。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加强理论基础教学,指引学生前进奋斗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历史类课程以及哲学类等课程之中,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国家及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例如,历史类哲学类课程以孔子、孟子、老子等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道德理想、精神文化为典范;其他类课程以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另一方面,要将教师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西汉理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品德培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将做“人师”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更加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辨识、提取并应用,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趣味性。除此之外,高校也要注重提升教学团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渠道的教师培训、组织教学赛事、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成果展示会等,让教师的专业得以提升、视野得以开拓,进一步提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进行融合教学的能力[6]。

(二) 创新教学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创新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调整改变,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做到活学活用。首先,可以对文化实践活动进行创新,突出活动的“体验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与传统文化实现精神共鸣。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积极走出校园,去实践活动中实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例如,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文化博物馆、非遗传承地及名胜古迹等,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加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文化热情。其次,加快“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脚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各地都有独特的魅力文化,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共同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华斑斓文化。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多项举措,激励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例如,山东区域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儒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湖北区域高校应全方位挖掘《楚辞》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等。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将社团的作用发挥出来,鼓励社团成员自主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最后,要发挥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例如,对于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层次感悟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中国古诗词的灵动飘逸、中国礼仪文化的端庄优雅;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对一些文物进行修复,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古代手工艺的传承与发扬,实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古代武术、舞蹈、戏曲以及绘画等国粹,从而使之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以自身擅长的方式庆祝中华传统节日,赋予节日新的活力,体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校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能动性,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渠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结合。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及新媒体的优势,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动漫、短视频等多元形式呈现出来。例如通过虚拟现实课堂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古代文化、利用AI换脸技术引导学生参与“古人”拍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拍摄成微电影等,实现传统文化的“旧体穿新衣”。另一方面,高校要对各项文化教育服务方式进行创新。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校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发挥出技术的教育赋能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作为高校大学生阅读学习的核心场所——图书馆,高校需要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断优化与完善高校图书馆内的智能匹配、推荐以及检索功能,同时还可以单独开辟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板块,为大学生提供定制化、全面化的文化学习方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应善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赋能作用,以传统文化为驱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在具体实践中,应挖掘育人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多元主体参与,从而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为祖国繁荣昌盛注入磅礴的人才力量。

猜你喜欢
中华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